【方言小知识 】宁波方言“㧕”

宁波瓦尔特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学期初事儿多,方言文章也停更了一阵子。今天得空,就来聊聊咱宁波话里一个常用的动作字——“㧕”字。“㧕”(音liǔ),有搅动、搅拌的意思。在筷子和勺子的轻轻搅动里,儿时的美好记忆便一下子就涌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十年代初,宁波人家冲麦乳精的场景,满是生活气息。主妇们总会先往搪瓷杯里小心地撒上一勺麦乳精,紧接着,滚烫的热水一冲,甜香瞬间就弥漫开了。可要是这时候不拿起筷子“㧕一㧕”,那些结块的粉末就会顽固地浮在表面,喝起来黏牙,味道也寡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旁的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感觉搅动的不是一杯麦乳精,而是一杯流动的时光,承载着童年的纯真和快乐。后来,雀巢咖啡出现了,当年雀巢咖啡是过年过节拜年用的“包头”,替代了桂圆、黑枣,成了时髦的礼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底子过年贴春联,米糊的调制也离不开“㧕”的功夫。主妇们熟练地把面粉和水调成稠浆,再小心翼翼地架在经济炉(煤油炉)上,用小火慢慢熬。这时候,得用勺子不停地“㧕动”,要是稍微一懈怠,底层的面糊就会焦糊,春联也就贴不好了。等米糊泛起细密的气泡,黏性恰到好处,主妇们就趁热刷在红纸上,春联便稳稳当当地贴上门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夏天做“地力糕”,那可是最有意思的事儿。宁波老底子可没有现在这么多冷饮,主妇们就靠智慧,用番薯粉做出清凉的美味。她们把山粉(番薯粉)浆慢慢倒进铁锅,用文火慢慢煮,这时候得有专人拿着筷子“㧕动”,既要防止锅底焦糊,又得把结块搅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总是围在灶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粉浆从乳白色渐渐变成透明,最后凝成晶莹剔透的糕体。切块撒上桂花糖,那清甜的滋味,就是整个夏天消暑的好甜点。这“㧕”的耐心,换来的是一整个夏天的清凉和甜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㧕”的本义是“搅动”,不过在方言长期的发展变化中,又有了新的意思。要是随意搅动灶火,会让“灶跟间乌烟瘴气”,于是“㧕”就有了四处挑事的隐喻意思;“手抲㧕火棒,走到哪㧕到哪”,这是长辈对调皮孩子的苛责;“火熜㧕一㧕,饭镬爆一爆”,是用灶台的道理劝人安分。这些生动的俚语里,藏着宁波人对“稳定”的朴素想法——在集体生活里,任何“搅动”秩序的行为,都容易被当成异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时代的发展,搪瓷杯里的麦乳精早就换成便捷的速溶咖啡了,春联也改用胶水贴了,“地力糕”更是很难见到了。真叹事过境迁,这个“㧕”的动作,如今也只能在喝感冒冲剂时才能做到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