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老兵</p><p class="ql-block">编号:711492</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谨以此文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span></p> 制作:老兵 作者:栾建国 <p class="ql-block">(本文为写于二十一年前的国庆感怀,每逢纪念日回看,初心不改,此志更坚![握手][玫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老兵永远跟党走”</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进京赶考去”</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写在祖国55周年华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2004-9-28</span></p><p class="ql-block"> 在祖国55岁生日前夕,</p><p class="ql-block"> 在举国共聚同庆之际,</p><p class="ql-block"> 我们眺望北京,</p><p class="ql-block"> 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节日的首都,将是多么的美好、壮观、堂皇和富丽。</p><p class="ql-block"> “十一”的夜景,那定是火树银花、流光溢彩,车流、人潮、灯海、花涌,和着时代的节拍,向世界展现着中国,欣欣向荣,昂然生机。</p><p class="ql-block"> 面对着这吉日良辰, 我不禁想起一段历史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55年前的3月,在河北的西柏坡,我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里,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即将前往北京西郊的香山,出发前的清晨,毛主席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主席坚定而自信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出个好成绩”!</p><p class="ql-block"> 从此,这段著名的对话,在中国历史的长廊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迹……</p><p class="ql-block"> 55年峥嵘岁月的经历,换取了沧桑巨变的伟绩,党中央、毛主席当年在西柏坡设计的共和国大厦,已在世界的东方耸立,中华民族团结奋斗,新中国的变化翻天覆地。</p><p class="ql-block"> 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这一切的取得,是无数为新中国诞生和成长的前辈们,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自觉奉献、死而后己!</p><p class="ql-block"> 作为跟随毛主席的第一代“赶考人”,他们给历史和人民递交了合格的答卷,这段历史,祖国不会忘记,人民心中铭记!</p><p class="ql-block"> 今天,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作为“赶考路上的后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进行着新的奋斗和接力,这,丝毫不亚于55年前那场考试的份量和意义。</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化,知识经济的时代,胜利者如何面对胜利?革命者如何实现自我的完善、改革和“扬弃”?</p><p class="ql-block"> 面对着这立体和多元的世界,需要我们以全新的方式,更勇敢的自我剖析,来迎接这跨世纪的考题。</p><p class="ql-block"> 国际舞台,霸权主义者对发展壮大的中国实施着步步进逼,新老侵略者对中华民族亡我之心不死的狂妄挑衅,都是中国坚持和平、申张正义、维护主权和正确应对,必须直面回答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的条件,市场经济的环境,坚持党的宗旨和人民国家的性质,强中华,富国民,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是新形势下执政党不可迴避的“必答题”。</p><p class="ql-block"> 面对着连我们的竞争对手也为之赞叹的业绩,我们要更冷静更清醒地:珍惜55年无私奉献的精神财富,牢记55年付出的沉重代价,总结55年的宝贵经验,领悟55年的历史启迪。</p><p class="ql-block"> “夺取全国政权,才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很多年前,我对毛主席这段话仅仅理解为一种比喻,时至今日,我才比较清晰地感受到这段话那深遂的历史涵义。</p><p class="ql-block"> 正确应对这场考试,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几代人的光荣使命:</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考试面前,我们要奋发理想的激情和现实的干劲,在平凡的岗位作好考试长卷中面对的每一道小题,以十三亿人的投入和心声,共同鸣响“黄河大合唱”那威武雄壮的乐曲!</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考试面前,我们要多读书、讲学习,树立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用全新的思维和集体的智慧,提高国家公务人员“新时期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考试面前,我们要有坚韧不拔的决心、锲而不舍的意志,在历史的长考中,经得起“清贫”,耐得住“寂寞”,(按现在时间,应添写:守得住初心,)厚积薄发,在平凡中铸就国家和民族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当发展和改革的“山花”烂熳遍野,我们作为新时期中国的建设者笑在“丛中”,共同领略那崇高的意境,感受那无穷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历史的时刻,牢记历史;在胜利面前,不忘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为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灿烂辉煌的新世纪:以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当笔,以我们的鲜血和汗水作墨,以我们的时代和使命为纸,以我们所献身的事业命题,在新时期的赶考路上,写好自己平凡、认真而有价值的一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