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

果然

2024年11月,“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ΟΙ ΑΜΕΤΡΗΤΕΣ ΟΨΕΙΣ ΤΟΥ ΩΡΑΙΟΥ ΣΤΗΝ ΑΡΧΑΙΑ ΤΕΧΝΗ)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展出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279件(套)代表性文物,再现了古希腊对“美”这一主题的执着追求和多元创造。<div>展览以"美"为主题,从"日常"、"妆饰"、"人体"三个维度,展现了古希腊美学的丰富多样性。展品涵盖了基克拉迪文明、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以及几何陶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等古希腊所有重要历史时期,时间跨度长达5000年。<br></div> 序章<div>美(ΩΡΑΙΟ)<br></div><div> “美”是个神秘而迷人的概念,对人类的心灵产生无限吸引,并与之相伴随形。“美”是感官上难以抗拒、令人愉悦的存在。体现于每个时期的艺术中,也以其不断的变化和多元的表达在人类的创造中刻下自己的印记。展览将聚焦于古希腊造物的美学维度,沿着“美”-这条贯穿人类创造力始终的线索,通过四个部分展开。<br></div><div><br></div> 大理石女性头像浮雕圆盘残片<br>来自米洛斯岛,基克拉迪群岛<br>约公元前460-前450年<br>圆盘上描绘的可能是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她浓密的头发束成一个髻,卷曲地搭在修长的脖颈上。鬓角处可附上一绺金属卷发。这张脸庞散发着优雅与均衡之美。 <br> 寻美•永恒的主题 (Αιωια αισθητικη)<br>不同音调<br>产生最美的和谐<br>-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5-公元前75年)<br> 双色迪米尼风格装饰的陶碗<br>来自塞萨利地区的迪米尼<br>新石器时代晚期二期,公元前4800-前4500年<br>在这种由直线构成的网格状图案中,扭转的螺旋纹创造出了新的装饰美感,尤其适合在盛放液体时欣赏。 <br> 陶罐<br>来自塞萨利她区的维斯维基马古拉<br>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5300-前4500年<br>这是一件手工制作的大型容器,装饰有花纹、圆圈和条带,突显了其造型。这件陶罐不仅美观,而且能通过它极高的价值增强拥有者的声望。<br> “坎迪拉”式精工大理石罐<br>来自基克拉迪群岛的帕罗斯岛<br>早期基克拉迪文化一期,公元前3200-前2800年<br>这类石罐以其硕大的尺寸、洁白的大理石光泽以及在形态对称中体现的艺术价值,在基克拉迪社会中被视为尊贵之物。这类器皿主要用作富人墓葬中的随葬品。 <br>“坎迪拉”是基克拉迪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大理石器器形之一,特征是带有平肩的球形器身、上细下粗的圈足、圆锥形脚、截锥形的器颈和4个带孔器耳。其因与东正教教堂使用的油灯外形相似而得名。<br> 绿泥石平锅形器<br>来自基克拉迪群岛,可能是纳克索斯岛<br>早期基克拉迪文化二期,公元前2800-前2300年<br>用大理石或其他石材制作的平锅形器皿十分罕见。这件文物通体布满涡形浅浮雕纹饰,这些精致复杂的装饰表现了基克拉迪群岛周围波涛汹涌、充满危险和挑战的海域。<br> 船形陶器<br>来自基克拉迪群岛的锡罗斯岛,查拉德里亚尼墓葬<br>早期基克拉迪文化二期,公元前2800-前2300年。<br>这是公元前三千纪典型的容器造型。这种容器被用来倾倒液体,在基克拉迪群岛及希腊大陆常有发现。优良的土质和高超的烧造技术使其拥有极薄的器壁。<br> 刻纹抛光红陶瓶<br>来自塞浦路斯<br>公元前2000-前1800年<br>这是来自塞浦路斯的手作陶器,经过抛光后光泽闪亮,表面有线状刻纹,纹路中填充有白色石灰质材料。陶瓶长颈末端有小把手,以及带有穿孔的装饰块。陶瓶颈部狭窄,瓶体呈葫芦状。<br> 半球形刻纹抛光黑陶杯<div>来自塞浦路斯<br><div>公元前1900-前1725年<br></div></div><div>陶杯的外壁装饰有精巧的辐射状及圆圈状线条,白色的线条与黑色的表面形成了美妙的对比。<br></div> 喙口“乳钉”陶壶<br>来自基克拉迪群岛,锡拉岛(今圣托里尼岛)的阿克罗蒂里<br>公元前16世纪<br>这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容器,以简单抽象的方式结合了女性和鸟类的特征。壶嘴处绘有“眼睛”,壶颈装饰着两串项链,壶身上双乳高耸并被圆点围绕。这是在锡拉岛(今圣托里尼岛)火山爆发前制造的高质量陶器的绝佳范例。<br> 陶壶<br>来自基克拉迪群岛,米洛斯岛的费拉科皮<br>公元前16世纪<br>画师用两种颜色精心地绘制了鸟儿,辅以其他附加主题,用以装点这样一个日常使用的陶壶。 <br>“Prochous'”是单把手陶器的古希腊名称,其材质多为黏土,但也有青铜制。一般用作分水器,常用于倒水或倒酒。<br> 陶壶<br>来自基克拉迪群岛,锡拉岛(今圣托里尼岛)的阿克罗蒂里<br>公元前16世纪 <br>壶身上的水鸟体态十分优雅,画师用多种色彩绘制,并以飘带图案来划分画面的不同区域。<br> 带滤孔层的有盖陶罐<br>来自基克拉迪群岛,锡拉岛(今圣托里尼岛)的阿克罗蒂里<br>公元前16世纪 <br>这件华丽的容器内部有滤孔层,用于制作芳香油或在宗教仪式中作为香炉使用。罐身装饰有涡形图案和白色圆点,底座的番红花图案则让人联想到锡拉岛的美景。<br> 圆锥形来通陶杯<br>来自基克拉迪群岛,米洛斯岛的费拉科皮<br>公元前17-前16世纪<br>受米诺斯陶器和多色装饰理念的影响,制陶师将花萼形状的器型与所画的想象中的植物欣欣向荣的生长状态完美结合,构成了一件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br> 百合和番红花纹杯<br>来自基克拉迪群岛,锡拉岛(今圣托里尼岛)的阿克罗蒂里<br>公元前16世纪<br>花蕊和花朵的轮廓用红色着重勾勒。装饰集中在杯子外壁的一侧,方便左手特杯的使用者在饮用时欣赏,从而带来视觉和其他感官的多重享受。 <br> 麦穗纹锥形带嘴杯<br>来自基克拉迪群岛,锡拉岛(今圣托里尼岛)的阿克罗蒂里<br>公元前16世纪<br>大麦是珍贵的谷物,成熟的麦穗仿佛在这件容器壁上轻轻摇曳。将描绘自然界充满动感、栩栩如生的彩绘与器物的立体造型巧炒地结合起来,是锡拉岛陶器的一大特征。<br> 鸟巢形滑石碗<br>来自基克拉迪群岛,锡拉岛(今圣托里尼岛)的阿克罗蒂里<br>公元前16世纪<br>花瓣形的浮雕如同有生命般,蔓延并环抱着碗身,体现出传统米诺斯风格石制器皿的特征,这在当时的爱琴海地区非常受欢迎。<br> 金浅杯<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登德拉的第10号室墓<br>公元前16-前15世纪 <br>这是一款装饰有常春藤叶图案和浮雕饰带的典雅酒杯。有证据表明它曾在王宫中被作为日常生活器具使用,而后又成为奢华的王族墓葬的一部分。<br> 金杯<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的“墓圈A”,4号竖井墓<br>公元前6世纪<br>捶打而成的花瓣状装饰围拢着杯壁,突出了金杯花萼形的器型,为使用者带来意趣。这件豪华的有凹槽的金杯曾与另外19件金银器皿一同被献给一位年轻的“王子”,从而构成了希腊世界中已知最古老的宴饮酒具套装。<br> 滑石灯<br>来自伯罗奔尼半岛,迈锡尼的室墓<br>公元前14世纪<br>米诺斯人在照明器具方面的制造传统随着石制花萼形灯的发明而达到顶峰。这种造型的灯通常在边缘装饰有螺旋和其他图案,一旦被点燃,便如同发光的花朵 。<br> 圆陶盒<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遗址第7号室藏<br>公元前14世纪<br>这件精美的器皿进口自米诺斯文化的克里特岛,盒盖上装饰着一朵大玫瑰花,盒身围绕着一圈飞鸟和花卉图案。这种器四常用来珍藏珍贵的球宝、化妆品或药品。<br> “繁复海洋风格”的马镫柄陶罐<br>来自阿提卡起区:佩拉蒂公墓<br>公元前12世纪<br>这件贵重的器皿最终被用于陪葬,罐子里曾装有某种珍贵的液体。罐身密集地装饰着多种多样的几何图案,最引人注目的是罐身两侧各绘有一只巨大的章鱼,鸟和鱼仿佛围绕着章鱼游动。 <br>海洋风格是一种爱琴海陶器的艺术风格,器身纹样以海洋生物为主,例如鱼类、章鱼、海藻、海星、海葵、鹦鹉螺、各种海草等。“繁复风格”则指罐身框定的区域内密集地装饰着相互缠绕的图案。<br> 陶迪诺斯罐<br>来自塞浦路斯<br>公元前750-前600年<br>尽管像这样的敞口容器通常被用于烹饪或调酒,但它们优雅的造型、精致的彩色装饰无不表明,高级的审美情趣不仅体现在华丽的仪式器皿上,而且已经融入了古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中。<br> 装饰有几何图案的陶酒壶<br>来自阿提卡地区的帕拉亚科基尼亚<br>约公元前750年<br>壶身上装饰着各种几何图案,像刺绣一样覆盖了整个表面。乳状突起使酒壶象征女性躯体,而壶身的花纹正如她身着的华服。<br> 盖子上有四匹马的圆盒<br>来自雅典的克拉米科斯公墓<br>公元前750-前735年<br>这个布满几何圆案的大圆盒的主人可能来自上层社会,圆盒提手位置的四匹骏马象征着地位和财富。<br> 带盖的黑底红画双耳喷口混酒器<br>来自希腊中部的维奥蒂亚<br>公元前420-前410年<br>器身上,夜晚,黎明女神厄俄斯驾驶着她的战车,在赫尔墨斯的引领下越过海洋,象征黑夜转换成白昼,黑暗让位给光明。<br> 白色细颈有柄油瓶<br>来自埃雷特里亚岛的埃雷特里亚,由萨布罗夫画师创作<br>公元前455-前440年 <br>瓶画中,一男一女正在拜谒一座坟墓。男子拄着拐杖,手持缎带或花环用以装点墓碑。另一侧,女子举手示意,目光投向正在全神贯注祭拜的男子。墓碑前还摆放着其他祭品。<br> “Lekythos'”(细颈有柄油瓶),是古希腊的一种陶器,是浴场、体育馆和殡葬祭品中使用的油瓶,其特点是长圆柱形瓶身,底部呈优美的锥形,瓶颈狭窄,带有环形把手。直到大约公元前480年,大多数这类器物仍以黑色图案装饰。随后,一种新技术开始使用,即在白底上绘制带有具象场景。目前已知的大量这种风格的作品主要来自雅典的坟墓,因为白底颜料易碎,不适合大量使用。<br> 阿提卡黑底红画陶水罐<br>来自埃维亚岛<br>公元前375-前350年<br>爱神厄洛斯正站在酒神狄俄尼索斯和两位酒神狂女之间,用他的水瓶浇灌鲜花(可能是罂粟花)。花朵之美呼应了双翼爱神的美丽,而浇灌花朵的动作则象征着旺盛的生育能力。<br> 淡蓝绿色棱纹玻璃碗<br>来源未知<br>公元前1世纪<br>这种类型的器皿在当时被用作仪式礼器或饮酒器具。<br> 银制芳香油瓶<br>来自塞萨利地区卡尔季察的“帕拉约卡斯特罗秘藏”<br>公元前1世纪<br>瓶身周围装饰的镀金浮雕体现了人们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崇拜,酒神信徒们的形象环绕着瓶身。<br> 银桶<br>来自塞萨利地区维莱斯蒂诺镇,皮拉夫特佩丘的马其顿墓葬<br>公元前3世纪<br>银桶缺失的手柄与桶身的连接处,装饰着披着狮子皮的赫拉克勒斯浮雕头像。<br> 带盖青铜水罐<br>来自塞萨利地区特里卡拉的帕拉约加迪基<br>公元前540-前530年<br>基这件器皿由科林斯的作坊精心制作而成。其垂直手柄被制成裸体青年的样子,手柄与罐身的连接处则点缀着狮身人面兽、棕榈叶和公羊<br> 黑底红画陶迪诺斯罐<br>来自雅典的圣道区域,由迪诺斯画师创作<br>公元前420-前410年<br>酒神狄俄尼索斯,在追随他的山和森林之灵萨提尔以及酒神狂女迈那得斯的陪同下,狂欢起舞。他的象征,即酒神权杖,在罐身的构图中占主导地位,宣告着神的全能,让所有不屈服于他的人陷入神圣的癫狂状态。罐身上的动物们则象征着这位葡萄酒之神(葡萄种植神)与大自然之间的原始联系。<br> 爱美•不变的天性 <br>(Ακολονταε τα παναρχαια μνστικα τηε Αφροδιτηε)<br>秉承阿佛洛狄忒的古老秘诀<br>从新石器时代到古典时代晚期的文物,展示了人类对美经久不竭的渴望。遵循阿佛洛狄忒关于“爱美”(philokalia)的命令,根据有关阿佛洛狄忒的希腊神话传说,古希腊社会开始使用由她发明的美容秘决,包括使用美容工具、搭配服饰、佩戴珠宝、打造发型以及涂膏和抹香,以增加个人吸引力,并彰显自己的审美偏好。自我装扮的工具往往是一些小而精美的作品,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风潮。<br> 阿佛洛狄忒的诞生 <br>根据赫西俄德的记载,天空之神乌拉诺斯的女儿美神阿佛洛狄忒是从海上的泡沫中诞生的。和她同行的是爱神厄洛斯和欲望之神希墨洛斯。女神一直来到塞浦路新岛的海岸,才从海浪中现身。根据神话传说,在那里,时序女神荷赖和美惠三女神为她涂抹圣油,穿上神祇的衣裙,佩戴上闪亮的饰品,之后将她带到奥林匹斯山。从那时起,她的使命就是为诸神和凡人提供爱欲。而根据荷马的记载,这位迷人的女神是宙斯和狄俄涅的女儿。<br> 卡皮托利尼式阿佛洛狄忒雕像<br>来自原亚历山德罗斯•约拉斯收藏罗马时代的作品,经历了古代和现代的多次修复 <br>这座雕像复刻于一件希腊化时代的作品(其原作被认为是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克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由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小儿子凯菲索托多斯于公元前300年左右所作。女神全身赤裸,发式繁复,双手羞涩地遮掩着胸部和下身。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女性裸体范本因此而变得更为世俗和自然。这件雕塑在经过长期的清洁与保护工作,包括修复件内部组装方式的X光检测后,首次在希腊境外向公众展出。 <br>普拉克西特列斯(公元前370-330年)是公元前4世纪阿提卡最知名的雕塑家,也是希腊最具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普拉克西特列斯是第一个雕刻真人大小裸体女性雕塑的人。他将其前辈作品中冷漠、威严的风格转变为温文尔雅、感性迷人的风格,对后来希腊雕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r> 沉睡的厄洛斯大理石小雕像<br>来源末知<br>公元2世纪<br>爱神厄洛斯被刻画成一个小男孩,四肢圆润,睡在岩石上。厄洛斯中分的辫子表示他尚且年幼。<br> 卢浮宫/那不勒斯式的阿佛洛狄忒大理石小雕像<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埃庇道鲁斯的阿波罗-马利亚塔斯圣地<br>公元1世纪上半叶 <br>薄的长袍紧贴着阿佛洛秋忒的身体,布料的起伏巧妙地勾勒出了女性特征。她手中握着一个苹果,暗示她曾参与了帕里斯的裁决。此类雕塑的原型始创于公元前420年左右。<br> 金头冠<br>来自喜萨利地区的“德米特里亚斯宝意”<br>公元前325-前300年<br>这件金头冠由形成藤蔓涡卷形状的螺旋金丝制成。中央部分装饰有赫拉克勒斯结和一个带翅膀的爱神厄洛斯。从结上垂下的是两条由三根金链构成的流苏,下方缀有石榴形状的坠饰。这件美丽的珠宝是一件随葬品,女主人曾头戴着它去往另一个世界。<br> 阿提卡黑底红画陶护腿<br>来自埃维亚岛的埃雷特里亚,由克利俄画师创作<br>公元前440-前430年<br>这种护腿是典型的女性配饰。女性会在纺纱时将木制的护腿放在大腿上以辅助工作。这件装饰精美的陶制护腿可能是一件祈求神佑的供品,其上描绘了一处女性活动的区域,并精细刻画了其中几位女性的活动。<br> 尼克塞诺斯画师风格的阿提卡黑底红画陶罐<br>来自埃伊那岛<br>约公元前500年<br>陶罐一侧描绘了一位裸体女子,她左手拿着梳子,正在一个有喷泉的门廊下沐浴。陶罐另一侧则描绘了一名潜伏中的重装步兵。<br> 黑底红画双柄浅杯<br>来自希腊中部的维奥蒂亚<br>公元前500-前490年<br>杯内底部描绘了一个年轻的裸体戴冠男子,他正用一个放在他大腿上的大盆洗手,盆的另一边则塔在一墙看不见的墙上。这些用于个人清洁的便携器皿常常与年轻人在竞技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br> 金质微型带盖双耳罐<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墓圈A”3号竖并墓<br>公元前16世纪<br>这件小巧器皿的瓶身由上下两部分黄金薄片拼接而成。底部有三个刻线同心圆装饰,提手周围则装饰着浮雕花朵。<br>其精细的制造和精美的装饰体现了工匠在金银细工方面娴熟的工艺、经验和知识,据推测由米诺斯文明时期的工匠所制,可能用于存放一些费重的化妆品。<br> 微型化妆盒形金吊坠<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登德拉<br>公元前4世纪<br>这只精美的微型化妆盒曾属于一位迈锡尼贵族女性。在盒中发现了疑似化妆品或药品的物质残留,经推测为某种香水或面部化妆品。若用链子穿过悬挂孔,既可以使其变成吊坠,又能同时封住盖子,以防其中所盛的珍贵之物意外洒出。 <br> 金“耳勺"<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登德拉<br>公元前15 -前14世纪<br>在迈锡尼贵族的化妆品套装中,“耳勺”是最为奢侈精致的工具。这件金“耳勺”很可能被用于少量挖取、混合或涂抹化妆品。<br> 一组黑底红画带盖化妆盒<br>来自雅典<br>公元前410-前400年<br>较大的化妆盒上描绘了女性生活的区域,较小的化妆盒上则描绘了一些动物图案,盒盖上绘有三名女子的头像。这些化妆盒内装有用于美白肌肤的铅白粉。<br> 大理石化妆盒<br>来源未知<br>公元前430年<br>这只带有底座的化妆盒属于古典时代最精致的一类大理石容器。这类容器主要用来盛放珠宝或化妆品,其精致的造型可能受到了木制原型的启发。<br> 黑底红画细颈有柄油瓶<br>来自阿提卡地区的维拉尼德扎<br>公元前470-前460年<br>瓶身绘有一位端坐着的衣着华贵的年轻女子,她对着镜子正在熟练地整理发带,为自己打造更加迷人的外表。<br> 阿尔戈斯作坊的青铜镜<br>来源未知<br>公元前460-前450年<br>此青铜镜的镜柄为一个女性形象,下方连接在一个圆形底座上。镜面边缘环绕着玫瑰和动物形装饰。镜柄上,两个带翅膀的爱神环绕着下方中央的女子。 <br> 半裸的阿佛洛狄忒小陶像<br>来自今埃维亚岛的埃雷特里亚<br>公元前3世纪<br>阿佛洛狄忒坐在岩石上,手持折叠镜。披肩(希玛纯)覆盖了她的下半身。这尊陶像呈现了爱与美的女神在审视镀金镜子中自己的样貌后,目光移开的一瞬间。<br> 青铜折叠镜<br>来自今埃维亚岛的埃雷特里亚<br>公元前380-前370年<br>镜子有两个盖子,每个盖子上都饰有浮雕,分别描绘了骑在马上和天鹅上的阿佛洛狄忒。古镜上经常装饰着与阿佛洛狄忒相关的主题。<br> 青铜折叠镜<br>来源未知<br>约公元前260年<br>表面抛光的镜盖上是一位发型精致、佩戴珠宝的女性头像,呼应着使用铜镜的女性的美貌。<br> 红底黑画细颈有柄油瓶<br>来自希腊中部的维奥蒂亚<br>公元前500-前490年<br>瓶口上引人注目的铭文“HIPINON”(音:伊皮农)说明了它的用途,即用于保存一种在古代广泛流传、香味持久且易于制备的香料。这种香料也被用来入药。<br> 带细棍的金色圆柱形盒子<br>来源未知<br>罗马时期 <br> 玻璃和条纹雪花石芳香油瓶<br>分别来自雅典、埃雷特里亚以及未知地点<br>公元前4世纪<br>这些装有没药(芳香油)的容器最早出现在古风时代。除了陶土外,人们也会用更贵重的材料制作这样的容器,以便保存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的芳香油。将其中的内容物涂抹于男性身体,可使其免受晒伤以及其他外伤。<br> 红底黑画细颈有柄油瓶<br>来自希腊中部的维奥蒂亚<br>公元前500-前490年<br>瓶口上引人注目的铭文“HIPINON”(音:伊皮农)说明了它的用途,即用于保存一种在古代广泛流传、香味持久且易于制备的香料。这种香料也被用来入药。<br> 阿提卡黑底红画芳香油瓶<br>来自雅典<br>公元前470-前460年<br>瓶身装饰分为四部分,描绘了女性世界。上方的女子分别身着长裙(希顿),披着披肩(希玛纯),其中一位手持镜子。下方的其中一位女子手持火炬,另一位是胜利女神,她正朝右走去。 <br> 阿提卡黑底红画芳香油瓶<br>来自阿提卡地区<br>公元前470-前460年<br>瓶身描绘了住宅中女性区域的景象。两位女子穿着传统长裙(希顿),披着披肩(希玛纯),且头戴发饰。左边的女子举起镜子,右边的女子拿着芳香油瓶。两人之间放着一个装满羊毛的篮子,画面右侧有一裸棕榈树。<br> 壁画残片<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梯林斯卫城<br>公元前13世纪<br>在下边的大壁画中,身着长袍的男女乘坐在战车上,他们皮肤白皙、发型精致,再现了考究的迈锡尼宫廷世界。而在上边的小壁画中,身着短袍的猎人正手持长矛前进。这些壁画残片来自一幅装饰在梯林斯王宫里的狩猎场景主题壁画,该场景中还包含战车、狗、野猪、鹿和自然景观等元素。<br> 带着婴幼儿的女子陶像(儿童养育者)<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的某座室墓<br>公元前14世纪<br>此陶像身着长袖外衣,头戴头巾,辫发,体现了典型的迈锡尼女性服饰。女子怀里的婴儿被某种遮阳物或伞状物保护着。 捧盒女子形金吊坠<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的“墓圈A”<br>公元前14世纪<br>尽管这件饰品很小,但艺术家仍精心刻画出了女子的头饰和她背后的长辫子。<br> 金质图章戒指<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登德拉的第10号室墓<br>公元前14世纪<br>戒面呈现了一个宗教场景:衣着华丽的女祭司或信徒正在走向顶部饰有献祭之角的神殿。戒圈非常窄小,即使是纤细的女性手指也难以戴上,因此这件珠宝可能是作为吊坠来悬挂佩戴的。<br> 带有水晶头的青铜别衣针<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的“墓圈A”<br>公元前16世纪<br>这种类型的别衣针由早期迈锡尼精英所使用,可能在特殊场合佩戴。<br> 浮雕装饰金盘<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的“墓圈A”<br>公元前16世纪<br>正如这些雕刻着与生命循环相关纹饰的随葬珍宝所体现的,早期迈锡尼统治者最喜欢的材料就是闪闪发光的黄金,不论生前或死后,这些黄金始终陪伴着他们。 <br> 包金骨扣<br>来自迈锡尼的“墓圈A”<br>公元前16世纪<br>迈锡尼时代,男性和女性都会使用各种服饰配件,如金属腰带、扣环、别衣针、扣针,以及由各种材料制成的纽扣。<br> 青铜镜<br>科林斯作坊作品,来源未知<br>公元前450-前425年<br>镜柄的造型为一位穿着厚重外抱(佩普洛斯)的女人,她伫立在一个圆形底座上。镜面的边缘环绕着鸟类和玫瑰形装饰。 <br> 阿提卡黑底红画双耳罐<br>来源不详<br>公元前400-前390年<br>罐身主体描绘的是神话中的女英雄阿塔兰忒,她身着装饰华丽的短裙(短希顿),佩戴臂环和耳环,头冠点缀着她束起的发髻。她周围有四个年轻人,其中两个着旅人装束。<br> 女性小陶像<br>来自希腊中部,维奥蒂亚的塔纳格拉<br>公元前260-前190年<br>少女端庄地用长裙(希顿)和披肩(希玛纯)裹紧自己的身体,画笔细致地描绘了地的容貌,她一头红发,佩戴着圆形耳环,头戴一顶用于遮阳的托利亚式檐帽。<br> 维奥蒂亚扁平身体的小陶像<br>来自希腊中部,维奥蒂亚的塔纳格拉<br>公元前575-前550年<br>此陶像身着华丽的服饰,佩戴着石榴形吊坠项链,头戴高耸的头饰,是希腊早期表现女性妩媚风姿的型像。<br> 鞋形陶制来通杯<br>来自阿提卡的格拉夫达<br>公元前14世纪<br>这只罕见而独特的鞋形陶制来通杯(一种用两个孔使液体分别进出的容器)模仿了西安纳托利亚风格满帮鞋的形状,鞋尖翘起。它最终被作为随葬品埋藏,证明其具有礼器用途。<br> 右脚凉鞋陶模<br>来自克里特岛<br>公元前575-前550年<br>这是一只穿着华丽皮凉鞋的女性脚部的模型,鞋带上装饰着棕榈叶。<br> 阿提卡黑底红画双柄浅杯残片<br>来自雅典的克拉米科斯<br>约公元前410年<br>画面中,提莫克里特正准备把长裙(希顿)系在肩上。可以看到,她腿部的衣服上别着扣针。<br> 黄金胸针(扣针)<br>来源未知<br>公元前5-前4世纪<br>这是一种运用黄金造粒和锤揲工艺制作的首饰,其拱形茎上饰有双锥形珠和小球体,末端饰有狮头浮雕和飞马头状装饰。<br> 六枚弓形胸针(扣针)<br>来自阿提卡的阿纳维索斯(金和银)和达迪-弗西奥蒂斯的古代的阿姆菲克利亚(青铜)<br>公元前8世纪-前7世纪初 <br>这些胸针的扣板上,刻有几何图案、“卍”字、鸟或蝎子。<br> “8”形青铜胸针<br>来自希腊中部马格尼西亚地区古菲赖的宙斯•陶利俄斯和阿耳忒弥斯•埃诺迪亚圣地<br>公元前8世纪晚期 <br>胸针是一种实用配饰,用于固定服装或连接头饰和头巾边缘。 <br><br><div>四螺旋青铜胸针(扣针) <br>来源未知<br>公元前9-前8世纪<br>这是一种特别的服装配饰,螺旋形状是原始的太阳象征。<br></div> 银别衣针 1<br>来自雅典柏拉图学园的一座墓穴<br>公元前1世纪<br>爱神厄洛斯用情欲的陷阱俘获了凡人和神明。而在这枚别衣针上,他自己也成了俘虏,永远地坐在饰有浮雕叶饰和蜜蜂的柱顶上,半张着镀金的翅膀。 <br><br><div>青铜别衣针 2<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阿尔戈斯城的赫拉圣地<br>公元前9-前8世纪<br>别衣针不仅是装饰品,还可用于将衣服系在肩膀上,或用于悬挂项链。在圣所中,它们是献给神灵的供品,或用于固定神像的衣物。在墓葬中,它们则可能用于固定裹尸布。<br></div> “Peplos'”音泽为“佩普洛斯”,是早在荷马时代希腊妇女就穿着的典型“多利亚式”服装。在古典时期早期(公元前480年至公元前450年)重新流行,并在整个古希腊时期经久不衰,年轻女性、女孩和少女以及贞洁女神都会穿着。由一大块厚厚的矩形布料组成,裹在身体上,垂直折叠,在肩部用别针固定,有宽大厚重的裙子垂落下来。<br>“Chiton”音译为“希顿”,是古希腊人(包括男性与女性)所穿的贴身衣服。起源于爱奥尼亚地区,是一件带有腰带的长袍,侧面缝合,肩部用钮扣固定,并通过纽扣或缝线形成衣袖。与斜拔的“希玛纯”搭配,构成了女像柱雕像的典型服饰。基本款的希顿有几种变体,区别主要是在长度方面。男性通常穿短希顿。<br>“Himation”音译为“希玛纯”,是贯穿整个古希腊时期男性和女性所穿的长袍或披肩。“希玛纯”是一块大的矩形布料,作为披肩或斗篷穿着。在不同时期,其披挂方式变化最多,男性和女性的穿着方式也有所不同。一般男性穿着时可以翻译为“长袍”,而对于女性来说是披肩或斗篷,可以垂挂在背后或紧紧地裹在身体上。<br> 大理石库罗斯(男青年)躯干<br>发现于雅典伊利斯索斯河的河床<br>公元前5世纪初<br>这尊男性雕塑披着一件覆盖背部的披肩(希玛纯),是为数不多的穿着衣服的库罗斯(男青年)形象之一。这种雕塑在希腊东部,尤其是爱奥尼亚地区很常见,这件作品也受到了该地区文化的影响。<br> 带有浮雕装饰的女神德斯波伊娜(珀耳塞福涅别称)大理石雕像所披披肩(希玛纯)局部<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阿卡迪亚地区莱科索拉的“大女神”德墨忒耳和德斯波伊娜(珀耳塞福涅)神庙<br>公元前2世纪初<br>这件雕塑模仿了考究的提花或刺绣织物,条状下摆顺次装饰着神话人物和动物的形象。披肩上部的饰边主要描绘了一组海洋神话人物。 <br> 无头女性雕像 <br>来自基克拉迪群岛,提洛岛<br>公元前520-前515年<br>这尊颇具母性气质的雕像是一组神像中的一尊,被认为是女神勒托。她穿着华服、佩戴珠宝:精美的带袖长袍,垂褶的斜披斗篷,覆盖背部和肩膀的大披风、头巾,还有由圆形珠子和水滴状吊坠制成的项链。她的长发曾饰有金属螺旋发饰,在胸前呈波浪状发辫。<br> 金链网头饰<br>来源未知(“卡尔派尼西宝藏”)<br>公元前4-前3世纪<br>这件精致的链网头饰镶嵌有红宝石和蓝珐琅。其中央的圆形装饰上是右肩负着箭筒的女神阿尔忒弥斯像。这件头饰可能曾被用来固定女祭司的发髻。<br> 金链网头饰<br>来源未知<br>公元前3-前1世纪<br>在这件头饰中央的圆形装饰上,一名裸体年轻女子正在陶罐旁解开凉鞋,双耳罐中可能装有沐浴用的水。淡蓝色和米白色砝琅装饰着边缘环绕的花环和网链勾连处。<br> 金绞线(左)<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br>公元前14-前13世纪<br>迈锡尼女性会用这种绞线、彩色珠子、丝带和网状物来装饰她们浓密的秀发。<br><div>两条金螺旋线(发卷)(右)<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阿西奈<br>公元前15-前14世纪<br>这两条发卷由坚固的双股金线制成,末端呈环状,用于固定和装饰单股发丝。 <br></div> 黄金链珠<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阿西尼、普罗辛那<br>公元前4-前3世纪<br>浮雕金珠是迈锡尼最受欢迎的珠宝类型,金珠的造型常常摸仿花草(如玫瑰、百合、番红花、纸莎草)的形状。<br> 贝壳环状饰品(异棘海菊蛤) <br>来自塞萨利地区的迪米尼<br>新石器时代晚期二期公元前4800-前4500年 <br> 黄金饰品(上)<div>黄金吊饰(下)<br>来源未知<br>新石器时代末期公元前4500-前3300年<br></div> 彩色宝石项链<br>来自基克拉迪胖岛的帕洛斯岛<br>早期基克拉速文化一期公元前3200-前2800年<br> 人形吊坠金耳饰<br>来自爱琴海东北部利姆诺斯岛的波利奥奇发现的“黄金宝藏”<br>约公元前2450-前2200年 <br> 罂粟吊饰金耳饰<br>来自爱琴海东北部利姆诺斯岛的波利奥奇发现的“黄金宝藏”<br>约公元前2450-前2200年 <br> 金耳环<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的“墓圈A”<br>公元前16世纪<br> 心形金耳环<br>来自伯罗奔尼散半岛迈锡尼的“墓圈A”<br>公元前16世纪 <br> 茧形黄金吊饰<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的“墓圈A”,3号竖井墓<br>公元前16世纪<br> 两块有几何图案的金片<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的“墓圈A”<br>公元前16世纪<br> 金项链<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的“墓圈B”<br>公元前16世纪 <br>这条项链由44颗金片制成的飞鸟形串珠组成。中央的珠子由覆盖陶土芯的金片制成,塑造了一个持“8”形盾牌的勇士,顶部的球形代表勇士的头部。<br> 金项链<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的“墓圈A”,5号竖井墓<br>公元前16世纪 <br>鹰在古希腊文明中被认为是鸟中之王,代表着力量与尊贵。这条独特的项链属于与著名的“阿加门农的面具”共同埋葬的迈锡尼国王,是他彰显权力和声望的珍贵物品。项链由十颗珠子组成,每颗都描绘了一对互为镜像的鹰。<br> “8”字盾形黄金吊饰(左)<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皮洛斯<br>公元前15世纪 <br>银手镯(右)<br>来自爱奥尼亚海莱夫卡斯岛的斯特诺<br>早期希腊大陆青铜时代二期公元前2800-前2300年 <br> 带形金冠<br>来自埃维亚岛阿马林索斯的费利斯科斯之女克莱奥尼凯墓区内<br>公元前2世纪<br>这件被用于葬礼的带形冠,模仿了另一件类似的珍贵首饰的设计,冠上饰有浮雕或镶嵌的半身像,还镶嵌着稀有的紫色玻璃。<br> 三枚金玫瑰花饰<br>来自小亚细亚赫勒斯滂地区<br>公元前4世纪<br> 镶宝石金项链<br>来自雅典柏拉图学园的墓葬<br>公元前2世纪<br> 银项链<br>来自克里特岛<div>公元前350-前300年<br></div> 镀金陶土项链<br>来源未知<br>公元前4世纪中叶<br> 饰有古风时期人物形象的黄金手镯部件<br>来自多德卡尼斯群岛的罗得岛<br>公元前650-前600年<br> 刻有胜利女神尼姬的金戒指 <br>来自希腊中部迈索隆吉的克里奥内里的墓葬<br>公元前4世纪 <br> 戒面刻有阿佛洛狄忒的金戒指<br>来自埃维亚岛埃雷特里亚的墓葬<br>公元前2世纪<br> 戒面刻有缪斯的金戒指<br>来自希腊中部埃托利亚的加瓦洛斯<br>公元前200-前150年 <br> 厄洛斯吊饰金耳环<br>来自埃维亚岛的阿马林索斯(克莱奥尼凯•菲利斯科之墓)<br>公元前2世纪<br> 镶厄洛斯金像的玻璃戒指 <br>可能来自克里特岛的斯法基亚<br>公元前350-前300年<br> 黄金项链<br>来自埃维亚岛的阿马林索斯的某墓区的坟墓<br>公元前2-前1世纪<br> 牛头吊坠金项链<br>来自今埃维亚岛埃雷特里亚的墓葬<br>公元前500-前475年<br> 末端装饰牛头的金手镯 <br>来源未知(“卡尔派尼西宝藏”)<br>公元前3世纪末-前2世纪初 <br>“卡尔派尼西宝藏(Karpenisi Treasure)”是Eleni Stathatou于1957年捐赠给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藏品的一部分。 金质蛇形手镯 <br>来源未知(“卡尔派尼西宝藏”)<br>公元前3世纪晚期-前2世纪初<br>这对手镯的造型是两条镶嵌着红色半宝石的写实风格的蛇,它们缠绕在女祭司纤细的手臂上,保护她免受一切邪恶力量的侵害。在希腊化时期,手镯和戒指常采用整体蛇形设计。<br> 蛇形金戒指<br>来自优埃维亚岛埃雷特里亚的墓葬<br>公元前3-前2世纪<br> 金质护身符(躯干部位的珠宝)<br>来自埃维亚岛阿马林索斯的墓葬<br>公元前3-前2世纪<br>这个装饰着半宝石的护身符,可能曾被交叉的链条或皮带类的易腐材料系在墓主人的躯干上,以保护她免受邪恶力量的侵害。这件珍贵的珠宝随她下葬,意在为她提供永恒的守护。<br> 镶有图章石的臂环<br>来自雅典的克拉美科斯区(陶工区)阿弥莫奈之女菲洛忒拉之墓<br>公元3世纪 <br>臂环上的三块图章石分别描绘了萨尔迪斯的阿尔忒弥斯、以弗所的阿尔忒弥斯和幸运女神堤喀,这表明臂环的主人可能参与了东方的某种宗教仪式。<br> 饰有宝石坠和厄洛斯小像的金项链<br>来自塞萨利地区的卡尔季察(“帕拉约卡斯特罗宝藏”)<br>公元前1世纪<br> “帕拉伊奥卡斯特罗室藏”是一组包括大量黄金首饰、精美银器及青铜器的艺术品。这批文物据称是1909年农民在一个坟墓中发现的,导前主要由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和德国汉堡艺术与工艺博物馆收藏。<br> 镶嵌宝石的金手镯 <br>来自塞萨利地区的卡尔季察(“帕拉约卡斯特罗宝藏)<br>公元前1世纪<br>这是一对工艺精湛的奢华珠宝,饰有镂空叶片和卷须,镶嵌有紫水晶、孔雀石及珐琅。<br> 装饰珀琉斯与忒提斯(海洋女神)的金耳饰<br>来自埃维亚岛的埃雷特里亚<br>公元前475-前450年 <br> 鸽子吊饰金耳环<br>来自埃维亚岛的埃雷特里亚<br>公元前150-前100年<br> 双耳罐吊饰金耳饰<br>来自雅典<br>公元前4-前2世纪<br> 镶宝石金耳饰<br>来源未知<br>公元前200-前150年 <br> 半鸡马(一种神话生物)装饰金耳环<br>来自阿提卡地区的斯帕塔<br>公元前6世纪。<br> 金带式耳饰<br>来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br>公元前550-前500年<br> 银戒指<br>来自希腊中部维奥蒂亚塔纳格拉的墓葬<br>公元前8-前7世纪<br> 金制吊饰<br>来自阿提卡地区阿纳维索斯圣潘泰菜蒙的几何陶时代公墓<br>公元前800-前750年<br> 青铜臂钏<br>来源未知<br>公元前8-前7世纪<br> 金项链<br>来自阿提卡地区的斯帕塔的墓葬<br>公元前725-前700年<br> 金耳饰<br>来自雅典的克拉美科斯区(陶工区),阿弥莫奈之女菲洛忒拉之墓<br>公元3世纪<br> “Ω”形金耳饰<br>来自阿提卡地区的莱维迪(坎察)<br>公元前725-前700年<br> 锥形金耳饰<br>来源未知<br>公元前8世纪<br> 新月形金耳环<br>来自阿提卡地区的阿纳维索斯墓葬<br>公元前800-前750年<br> 阿提卡黑底红画细颈有柄油瓶<br>以迈底亚斯画师的风格呈现<br>来自雅典<br>公元前425-前420年<br>瓶身画着一位优雅的年轻女子,她佩戴着华丽的珠宝,穿着漂亮的褶裥服装。<br> 黑底红画双柄细颈高水瓶<br>来自雅典斯塔迪翁街皇家马厩的发掘地<br>公元前415-前410年<br>瓶身上的画面展示了婚礼前的准备场景。当厄洛斯来拜访这位新娘时,新娘正要打开箱子,里面放着她的珠宝和其他能令她更加美丽的秘密。这类容器通常用来盛装新娘沐浴的水,这时候,新娘会沐浴和涂抹芳香油,宛如又一个阿佛洛狄忒。 <br> 戏剧面具式大理石女性头像 <br>来源未知<br>公元1世纪末<br>女性浓密的卷发围绕着脸部结成发绺。其皮肤经过了抛光处理。浮雕的眉毛被着色突出。眼睛是镶嵌的,其虹膜可能由玻璃制成。<br> 大理石年轻女性头像<br>来自伯罗奔尼半岛阿尔戈斯城的赫拉神庙<br>约公元前420年<br>这尊头像的长发用细带束起,垂在颈后。青春的面庞,特别是中分的辫子发型表明她是一位年轻的处女。该头像可能本为神庙建筑装饰的一部分。<br> 女性头像 <br>来自希腊中部维奥蒂亚的普图翁<br>公元前520-前510年<br>这尊头像的前额和两鬓排列着整齐的鬈发,耳后的披发星波浪状,颅顶和枕骨上有纵向的浅凹痕。头发用高高的波浪发冠束住,其上装饰着曲线和算盘图案。耳朵上佩戴着镶有彩色八叶玫瑰的耳环。据推测,这尊头像可能属于斯芬克斯或胜利女神尼姬的雕塑。<br> 水晶戒指<br>来自雅典的墓葬<br>约公元1世纪 <br> 新月形金戒指(右)<br>来珀埃维亚岛的埃雷特里亚<br>公元前475-前450年 <br><div>刻有美狄亚形象的青铜图章戒指(左)<br>来源未知<br>公元前5世纪<br></div> 刻有奇美拉形象(神话怪兽)的宝石戒指<br>来自今埃维亚岛的埃雷特里亚<br>公元前5世纪末<br> <div>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时代皮洛斯的王宫<br>公元前13世纪末期 <br>根据泥板记录,香水制造商科卡洛斯向他的同行尤米德斯交付了38个装满518.4升香水的大型商用陶罐,芳香油和香膏可用于化妆和治疗,可能还有一定的仪式用途。 <br></div>线形文字B是一种特殊的书写系统,它既包含象形文字,也包含音节文字。保留下的泥板主要是记录了迈锡尼王宫中产品的生产和储存。部分泥板上笔迹清晰、行列分明的表格式排版十分美观,文字书写工整,可以看到当时大部分的记录员在日常书写中也在追求优雅与效率。 微型金圆盒 <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的““墓圈A”<br>公元前16世纪<br>这个小巧、紧闭的金盒被用来盛装一种珍贵的固体物质,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在涂香或芳香理疗时使用的,必须密封以保持其特质。<br> 马镫柄罐<br>来自阿提卡地区的马尔科普洛<br>公元前13世纪<br>马镫柄罐在迈锡尼时期被广泛用于对芳香油的存储和运输,在定居点和墓葬中多有发现。罐身上的彩绘装饰多采用别具风格的花朵图案,让人联想起制作香水时所用的芳香植物。<br> 有孔过滤器陶罐(香炉)<br>来自锡拉岛的阿克罗蒂里<br>公元前16世纪 <br>在特殊容器中燃烧芳香油和香料是熏香和消毒空间的常见做法,偶尔地用于宗教仪式与宴席。<br> 镌美•卓越的塑造 <br>Προβαλλονταε το σωμα<br>从史前时期开始,人体及其细节就被用各种材料和形式表现出来。在所有文化中,人们都努力将对自身及其在世界中的位置的体验和感知融入艺术表达。<br>在希腊大陆的史前社会,身体特征被视为信仰的标志,与自然紧密相连。新石器时代,以裸体丰满女性形象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大多以石头和陶土作为媒介表现。基克拉迪文化则发展出一种对裸体女性和男性进行抽象表现的大理石雕塑。类似具有象征性的形象在米诺斯文明、锡拉岛和迈锡尼文明的各类艺术品中也不鲜见,女性多身材丰腴,穿着衣物但袒露乳房,而男性多为穿着衣物或穿着独特缠腰布半裸的形象。<br><div>几何陶时期的青铜雕像反映了这个英雄时代的精神。在古风时期,社会需求导致了大型雕塑的诞生,雕塑的主要题材为健壮的裸体青年和盛装的优雅少女,直到古典时期,平衡、对称与和谐的原则盛行。雕塑作品体现了永恒的美丽和青春、内在和外在的均衡发展。希腊化时期,雕塑偏好表达写实的剧烈动作和迸发的激情,而从公元前2世纪末开始直至整个罗马时期,艺术又回到古典时期的作品范例中汲取灵感和指引。<br></div> 大理石阿佛洛狄忒小雕像<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阿尔戈斯城<br>公元前1世纪<br>雕像的右脚坚实地踏在椭圆形的基座上,左腿则向前弯曲,轻搁在一只鹅上。她只穿着一件袒露胸部的披肩(希玛纯)。躯干因她的姿态而产生强烈的动感。<br> 森托切勒式的大理石厄洛斯小雕像<br>来自伯罗奔尼撒的埃庇道鲁斯<br>公元3世纪初<br>这个裸体少年雕像的肩膀后面有两个用于插入金属翅膀的孔,因此其被认定为阿佛洛狄忒的儿子厄洛斯。许多学者认为这种雕塑类型的原创者为普拉克西特列斯。<br> 大理石阿佛洛狄忒小雕像<br>来自雅典的忒修斯神庙区域<br>公元前1世纪<br>女神身体前倾,极富动感地向前迈出左腿,同时上身转向相反方向。透明而精致的长裙(希顿)高束在其胸部以下,展现出她丰满的身体曲线。她的披肩(希玛纯)垂下,紧紧覆盖在其大腿上。 <br> 女祭司和其他女性石雕小像(下) <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斯巴达新石器时代早期<br>公元前6500-前5800年<br>裸体的“女祭司”头戴特色头饰,肩膀上有锯齿形和菱形的刻痕符号,伴之以三个更加简化的女性形象。它们被发现时周围还伴有绿色石珠和小型白石容器,很可能展现了新石器时代某种仪式的场景。<br> 思考者”陶俑 "<br>来自塞萨利的卡尔季察<br>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4500-前3300年<br>这名男子正用右手扶头做出沉思的姿态,同时也展现着他的男性生殖力。围绕其裸露的颈部和腹股沟处刻有网状图案。在新石器时代的仪式中,这件大型雕像会被众人观摩。在当时,只有男性形象会被描绘为“思考者”,尤其是在巴尔干地区。<br> 大理石小雕像<br>来自基克拉迪群岛的纳克索斯岛<br>早期基克拉迪文化一至二期公元前2800/公元前2700年<br>这一高度抽象的人体形象带有鲜明的纳克索斯岛风格,表明它是当地的产物。它与一组类似的小雕像在个豪华的墓葬中被一同发现。大理石小雕像是尊贵之物,陪伴当时社会的显要人物入葬,被认为是神祇、灵魂的象征或死者的仆人。<br> 大理石裸体女性小雕像<br>来自基克拉迪群岛纳克索斯岛的斯佩多斯<br>早期基克拉迪文化二期公元前2800-前2300年<br>这个身材高挑、纤细的女性小雕像,拥有少女般小巧的胸部,还有曲线优美的长腿,完美她表达了早期基克拉迪文化鼎盛时期雕塑家的审美理想。曾经被涂上颜色的眼晴让这位女性的面部更加生动。<br> 金质图章戒指<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br>公元前15世纪<br>戒面展示的仪式场景中,男性通常被描绘为半裸形象,穿着用腰带束紧的短衣,而女性则有丰满的胸部,穿着长褶裙。<br> 一对女性和男性的铅制小雕像<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美塞尼亚的坎波斯<br>公元前15世纪<br>这些具有米诺斯风格的小雕像将克里特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理想形象传播到了希腊大陆。<br> 女性队伍场景的壁画残片<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梯林斯卫城<br>公元前13世纪<br>这是一幅曾装饰在梯林斯宫殿内的壁画,展现了一队妇女向神祇或迈锡尼统治者进献珍贵礼物的画面。这些妇女可能是女神或者上流社会的女性,她们精致的发型和华服下丰满的乳房令人印象深刻。 <br> 黄金刻像<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墓圈A”<br>公元前16世纪<br>这件作品中完全裸露的女性身体、其突出的三角形耻骨以及整体审美品位应是源自东方,在米诺斯人和迈锡尼人中并不常见。而她放在胸前的手臂和头顶上的鸟可能具有某种宗教意义。<br> 显圣的宙斯青铜小雕像(4件)<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奥林匹亚圣地<br>公元前10世纪末-前8世纪初<br>各种神祇,特别是宙斯形象的小雕像是奥林匹亚圣地珍贵的祭品。在最早期的雕像中,宙斯总是伸出或举起手臂,显示其神力。上图中第一件青铜宙斯像躯干较短,身体的主要部分在空中伸展并被拉长。 <br> 裸体女性青铜小雕像 <br>来源未知<br>公元前9世纪<br>这座雕像实际上是二维的,在高度和宽度上进行了延伸。其着重描绘了连续的轮廓和人体 的结构特征。 <br> 裸体女性青铜小雕像,可能来自某容器的装饰<br>来自雅典卫城<br>公元前8世纪晚期<br>可以从这座雕像中辨认出能确定女性性别的身体解剖特征。这座雕像是基于垂直和水平轴塑造的,保持着正面造型。卫城圣地的祭品中有许多都是代表运动员、男女青年或其他人物的小雕像。<br> 青铜裸体男性小雕像<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奥林匹亚圣地<br>公元前750-前725年<br>这个雕像曾被装饰在三足锅的把手上。其面部特征、躯干和腿部的纤细比例,以及头部、双手和左脚的动作显示出晚期几何陶时期艺术中雕像结构的先进性,但同时也能看到其姿势被塑造得有些僵硬。<br> 青铜勇士小雕像<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奥林匹亚圣地<br>公元前8世纪中叶<br>这名勇士戴着尖顶头盔,具有几何陶时期陶瓶绘画中类似形象的特征-细长的腿、菱形的躯干、三角形的头部和突出的下巴。裸体男性、勇士和马车手的小雕像,以及装饰三足锅的马匹小雕像都是那个时代圣地最珍贵的供品。<br> 青铜勇士小雕像<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奥林匹亚宙斯圣地<br>公元前7世纪初<br>这名勇士佩戴着有装饰的头盔和宽腰带,右手可能曾握有长矛,左手持盾牌。该雕像描绘的可能是勇士形象的宙斯。 <br> 青铜勇士小雕像<br>来自塞萨利的卡尔季察<br>约公元前700年<br>这名勇士佩戴着一顶早期的圆锥形头盔、一条多层圆环构成的腰带,以及一面悬挂在背后肩带上的维奥蒂亚式“8”形盾牌。其颈部、生殖器和小腿被突出刻画,展现出男性的强健体魄和无畏的战斗精神,很可能代表了勇敢的英雄阿喀疏斯。<br> 青铜库罗斯(男青年)小雕像<br>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巴赛的阿波罗•伊壁鸠鲁神庙<br>公元前550-前500年<br>这尊雕像可能是阿波罗的形象。雕像描绘了男性身体的结构特征并勾勒出肌肉线条。<br> 大理石男性躯干雕像<br>来自阿提卡地区的达夫尼<br>公元前490-前480年<br>这个充满力量的形象被解读为一名落于下风却仍殊死自卫的勇士。他的身体倒向现已遗失的左腿,同时他尽力将上半身转向相反的方向,充血膨胀的肌肉强调了四肢伸展的力度。仿佛可以看到这名勇士跪在地上,把头转向右上方,正举起右手全力反击。这座雕塑属于一组表现交战双方的群像。 <br> 裸体男性躯干<br>来自雅典<br>公元前5世纪中叶青铜原作的罗马复制品<br>这座裸体雕像以强壮的四肢和线条分明的肌肉塑造了一个英雄般的男性形象。其很可能表现的是阿提卡的一位名祖英雄-安提奥库斯 。<br> 大理石年轻运动员雕像<br>来自厄琉息斯<br>公元前2世纪晚期(公元前440年原作的复制品)<br>这座雕像和谐而有力地展现了年轻运动员身体的结构细节。这座雕像是对某件古典雕塑的复制或自发再创作,其原型很可能是由著名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创作的运动员基尼斯科斯的雕像。<br> 大理石男孩与鹅雕像<br>来自希腊中部莉莱亚市的一处圣地<br>公元前3世纪<br>一个胖乎乎、赤裸、微笑着的男孩正用左手按住停在一根低矮柱子上的鹅。他的右手抱着他心爱的玩具-一块羊拐。男孩的头饰可能暗示他正在参加某个庆典或仪式,甚至可能暗示他本身就是治疗神伊安尼斯科斯(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之子)。<br> 大理石萨提尔小雕像<br>来源未知,由卡拉帕诺斯收藏捐赠<br>公元前2世纪<br>这件作品是一组年轻的萨提尔和幼童雕像中的一部分,从山和森林之灵萨提尔左肩上的小手可以看出,原雕像的造型可能是他肩负着一名幼童。这座雕塑的表现手法和姿势明显受到了古典时期、波利克里托斯风格或普拉克西特列斯风格的影响。<br> 裸体青年大理石小雕像<br>来源未知,1927年没收于伦敦<br>公元前1世纪晚期<br>这座小雕像是双人组雕之一的变体,该组雕分别被解释为俄瑞斯忒斯和皮拉德斯,或睡神修普诺斯和死神塔纳托斯。这座雕像被认为是死神的化身,因为他拿着一个倒转的火把指向祭坛,两者都是丧葬的象征。这座雕像的造型让人联想起经后世修改的公元前5世纪著名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的雕像作品。 阿尔勒式阿佛洛狄忒大理石雕像的躯干部位<br>来自雅典吕西克拉特斯纪念亭区域<br>约公元前1世纪<br>对普拉克西特列斯的《狄斯比斯的阿佛洛秋忒》(创作于公元前370-前360年)的仿作 <br>女神半裸身体,手臂上戴着手镯,她看着左手中的镜子,同时伸出右手,指向著名“交际花”芙里尼的雕像。其平滑的肌肤和柔软、富有弹性的肌肤渲染强调了这座雕像的女性特质。 <br> 大理石阿佛洛狄忒头像<br>来自雅典的古罗马市集<br>公元前4世纪原作的罗马复制品 <br>这尊大型头像因其美貌而令人感到惊艳,她有着娇嫩的嘴唇、丰满的面颊、细长的凤眼和被弯曲的鬈发环绕的光洁额头。此头像来自一座经典的阿佛洛秋忒雕像,属于阿斯普雷蒙-林登/阿尔勒式类型。它复制了著名古典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原作,原作的模特是艺术家的伴侣、著名的“交际花”芙里尼。此头像的额头和下巴在基督教时代被刻上了十字架。 <br> 束发带的青年雕像的现代复制品 <br>来自基克拉迪群岛,提洛岛<br>公元前100年的作品,<br>原件是公元前440-前420年波利克里托斯的著名作品。这件作品是基于原作的一件现代复制品 <br>这座雕像表现了一个获得胜利的运动员,他完美的身体结构比肩神明,甚至可谓运动精神的理想化身。波利克里托斯将对称性原则和裸体男性身体的完美比例运用到雕塑中,他在《法则》一书中曾对此进行论述。<br> “Diadoumenos”意为“男子正在系上头带”。头带(fillet)象征着在体育竞技中取得胜利。这尊雕塑是活跃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波利克里托斯的代表作。《法则》是波利克里托斯的著述,提出人体的身长与头部标准比例应是7:1。<br> 大理石库罗斯(阿波罗或男青年)雕像<br>来自希腊中部,维奥蒂亚普图翁的阿波罗圣地<br>约公元前520年<br>库罗斯(男青年)是古风时期艺术(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中最重要的雕塑类型,体现了当时的贵族阶层理想的状态。库罗斯要么描绘神祇,要么描绘最具美貌和活力的年轻人。这座雕像脸上的表情带有一种神秘的微笑。他英雄般的躯体青春永驻,散发出无限的美好、力量、希望与祝福。 <br> 大理石男子肖像头部<br>来自雅典<br>公元前1世纪<br>这是一个无名人物的真实面孔,承载着短暂的思绪和日常的烦忧。其额头和眼角的皱纹以及忧郁的表情,都无不与古典美学的理想范式形成鲜明对比<br> 尾声 美•无尽的求索 <br>Η ατερμονμ αναζμττσμ<br>“美是什么?”这一苏格拉底提出的问题一直牵动着古代哲学家、数学家、诗人和艺术家的思绪。探求仍在继续,答案无法一目了然。<br>纵观古希腊艺术的演变,我们可以感受到,对美的追求,即使最终无法导向绝对真理,也能引导我们认识自己的内心。多元的美让我们对内心世界有了多层面的理解,也让我们距离人类的本性更进一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