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革命前辈,不忘初心!—记黄浦知青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

郁金

<p class="ql-block"><b>为了</b><b style="font-size:18px;">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b><b>回应</b><b style="font-size:18px;">九三宏大雄壮阅兵活动,六十多名黄浦知青于2025.9.9日举行了参谒1945年9月9日9时中国战区南京受降地和1946年2月15日侵华日军战犯南京军事法庭审判地两处重要抗战遗址活动。</b></p><p class="ql-block"><b>9月9日上午8时不到,与会知青相继来到南京中山东路307号钟山宾馆黄埔厅前的广场,大家手执国旗合影启动了黄浦知青特有的纪念活动。在参观完侵华日军战犯南京审判地《野蛮侵略》《惊人暴行》《正义审判》等6个篇章展示后,纪念活动进入缅怀吾辈先烈座谈会议程。</b></p> <p class="ql-block"><b><u>缅怀吾辈先烈座谈会</u></b></p><p class="ql-block"><b>上午10:20,座谈会在黄埔大酒店会议厅隆重举行</b></p><p class="ql-block"><b>插队在原黄浦公社东红大队居兴生产队的知青班组中的红二代吴诞华的父母均是早期就参加中国革命,且双双经历过抗日战争炮火洗礼的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虽然吴诞华本人因事没能够参加此次纪念活动,知青班组的金玉、汪润秋分别声情并茂地介绍了两位革命前辈的光辉业绩。</b></p> <p class="ql-block"><b>前排右一红二代吴诞华</b></p> <p class="ql-block"><b>班组知青金玉专门制作了PPT,详实地向与会知青朋友们介绍吴诞华父亲吴继周的光辉一生</b></p> <p class="ql-block"><b>1956.11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国务院任命书:认命吴继周任南京航空学院院长</b></p> <p class="ql-block"><b>在吴继周领导下建造的新中国第一架飞机以及相关资料报道</b></p> <p class="ql-block"><b>1954.8.1,毛主席亲笔签署的嘉勉信</b></p> <p class="ql-block"><b>吴诞华母亲徐莲娇巾帼不让须眉,13岁即参加革命,我们班组组长汪润秋深情地介绍了徐莲娇革命前辈的伟绩。</b></p> <p class="ql-block"><b>革命前辈徐莲娇</b></p><p class="ql-block"><b>徐莲娇和吴继周是一对革命的战友,挚爱的夫妻。他们相识在赴延安参加七大的行军路上,吴继周是江西代表,徐莲娇是福建代表。他们的经历则大为不同,徐莲娇从小在枪林弹雨中长大,爱憎分明,无畏生死,敢言敢干,关心同志,乐观豁达。</b></p> <p class="ql-block"><b>徐莲娇(1917-1989)是福建武夷山岚谷乡人,一位从闽北革命根据地走出的杰出女性革命家。她年轻时即投身革命,后来成为党的七大代表,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b></p><p class="ql-block"><b><u>早年革命活动</u></b></p><p class="ql-block"><b>徐莲娇(1917-1989),福建武夷山市岚谷乡人。父亲徐福元是闽北革命根据地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崇安县委书记等职,1933年不幸被错杀。</b></p><p class="ql-block"><b>1927年(10岁)徐莲娇参加儿童团,1931年入团,1934年入党。曾参与上梅暴动,历任儿童团长、团委书记等职。 闽北三年游击战争期间(1935-1937),从事青妇工作和扩红工作,曾被捕入狱,后经组织营救出狱。</b></p><p class="ql-block"><b><u>游击战争中的巾帼英杰 </u></b></p><p class="ql-block"><b>1935年至1937年,闽北苏区进入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徐莲娇先后在“中共西南战区委员会”任团委组织部长和青妇部长,在中共闽北分区委任青妇部长兼分区儿童局副局长,后调任闽中特委妇女部长。期间,她与战友们冒险奔走于邵武、建阳等地,动员青壮年参加红军游击队,为革命输送力量。1936年11月,她在建阳开展扩红工作时与敌人遭遇,战友李冬娥牺牲,自己也不幸被捕。直至1937年冬,在国共合作抗日的形势下,经党组织多次交涉,她才被释放出狱。</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39年徐莲娇在新四军军部</b></p> <p class="ql-block"><b>  <u>抗战岁月与奔赴延安 </u></b></p><p class="ql-block"><b>1938年初,徐莲娇到达江西铅山石塘镇,那里正在整编新四军。她见到了谭震林、黄道、曾镜冰等领导,后被分配在新四军第三支队崇安留守处工作,负责交通和群众工作,党内则在福建省委机关做妇女工作。留守处有9位女干部,其中包括方志敏的爱人缪敏和黄道的爱人陈清凤等。徐莲娇因其突出表现,被选派到中共中央东南局党校学习,之后留在皖南,担任东南局妇女工作团团长和新四军第一团工作组组长。</b></p><p class="ql-block"><b>1939年11月,经中共中央东南局提名,她被增补为闽北出席中共七大的代表,随福建代表团历经艰险,历时一年零一个月,于1940年底抵达延安。到达延安后,徐莲娇先后进入中央党校和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并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1945年4月,她光荣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聆听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这段经历极大地提升了她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b></p> <p class="ql-block"><b><u>新中国成立后</u></b></p><p class="ql-block"><b>新中国成立后,徐莲娇转到地方工作,曾在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和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b></p> <p class="ql-block"><b><u>晚年情怀与著述</u></b></p><p class="ql-block"> <b>徐莲娇始终怀念闽北革命老区。多次应邀回到武夷山参加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和纪念活动,并到老区慰问“五老”人员,瞻仰革命烈士。她撰写了《在邵武狱中的斗争》等回忆文章,收录在《战斗在闽北》一书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革命历史资料。</b></p><p class="ql-block"><b>徐莲娇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