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溅桃花扇<七十一>

赵年戈

<p class="ql-block">血溅桃花扇&lt;七十一&gt;</p><p class="ql-block">明神宗朱翊钧和皇贵妃郑梦境从白云观立誓回宫后,要立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的消息迅速传遍宫廷内外,引起朝廷上下一片喧哗与不安。</p><p class="ql-block">神宗心中清楚,不立嫡长子朱常洛,却立三子朱常洵,这是公然违背祖制和礼教,必会遭到文武大臣的竭力反对。处理不好,还会引发重大政治危机,后果不堪设想。</p><p class="ql-block">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自己是真龙天子,金口玉言,岂可出尔反尔?郑皇贵妃母子是自己的心头之肉,自已也最宠爱郑皇贵妃,爱得无怨无悔,恨不能把心肝都掏给她!她的儿子将来能继承皇位,也是自己的心愿。</p><p class="ql-block">长子常洛才华出众、英俊潇洒、一表人才、忠厚老实,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他的身材与才学与自己所宠爱的常洵确有天壤之别。常洵从小娇生惯养,又营养太过丰盛,生得肥头大耳,体重足有300多斤,走起路来常常气喘吁吁。这种体形模样,将来真的做上皇帝,确是有辱国威。这也罢了,这儿子又不爱读书、胸无点墨、缺乏志向,只知吃喝玩乐、贪财好色,喜欢在宫中拈花惹草,宫娥彩女一见到他就纷纷躲开,闹得后宫一片乌烟瘴气。这种货色,若是登上皇位,不把国家闹得一团糟才是怪事。也许是自己太爱皇贵妃郑梦境了,尽管知道三子常洵出息不大,却偏偏喜欢这一身肥肉的儿子,并一心想把他作为自己的接班人。</p><p class="ql-block">这两位皇子相比之下,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应当是明智和正确的。既不违背祖制和礼教,又能得到朝廷百官的拥护。可他是刘氏所生,自己并不喜欢。刘氏出身低微、不通文墨、姿色平平,又不会打情骂俏、卖弄风情,从没从她那里得到过一丝温柔与快乐,见到她就心中讨厌。怎会把自己不喜欢的女人所生之子立为太子呢?再说,已和郑皇贵妃进白云观立下誓言,在各位神仙面前郑重承诺,保证三皇子常洵如愿登上太子之位。如今几乎是木已成舟、覆水难受,那就无需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无论会有什么艰难险阻,都要坚定自己的决心,想尽一切办法,坚决把这宝贝儿子推上太子宝座!</p><p class="ql-block">神宗皇帝独坐在后花园小山凉亭上,前思后想、反复酝酿,为不负郑皇贵妃对自己的一片深情,决定不再改变自己的诺言。</p><p class="ql-block">从白云观敬香祀拜回宫后,郑皇贵妃沉浸在舒心快乐的海洋中。常常愉快地哼着家乡小曲,并把自己打扮得更加娇艳妩媚。咋一看,还以为是天上的仙女下凡。丈夫在菩萨面前作出了承诺,表明了他对自己的痴情笃爱、刻骨依恋,儿子常洵登上太子位已是麦田捉龟一一十拿九稳了。想到儿子将来成为至高无尚的一代天子,自己成为荣耀至极的皇太后,不禁高兴得笑出声来。这种人间独一无二、至尊至贵的地位与荣耀,终于可望降临我母子二人身上,难道是我郑家祖坟冒了青烟?真的是祸福天定,灾祸来了躲也躲不过,福气上身推也推不掉。我郑梦境有如此好命,这一辈子值了!</p><p class="ql-block">在郑皇贵妃企盼喜讯快快降临中,时光象流水一般悄悄逝去。从神宗在白云观立誓到现在已有两月之久,却下见他下册封太子诏书,并且常常唉声叹气、愁眉苦脸。</p><p class="ql-block">这情景让郑梦境不免焦燥和耽心起来,难道事情有变?</p><p class="ql-block">月光洒进床头的时候,郑梦境依偎在神宗毛绒绒的胸脯中,娇嘀嘀的问道:“皇上难道忘记了答应奴婢的事情?怎么至今不见动静?”</p><p class="ql-block">朱翊钧叹了一囗气,道:“怎么会忘记呢?这些日子我正为此事绞尽脑汁、想着办法哩。爱妃要知道,立储之事关乎国本,并非儿戏。我冒着违背祖制的风险,怎会轻而易举?那些朝中老臣个个都是铁面无私、刁钻古怪的角色,惹恼了他们,势必引起朝政混乱。得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想出万全之策才是。不瞞爱妃说,我压力大着哩!请爱妃放心,不论出现什么情况,我说出的话绝不会反悔。不过得容我找到适当时机,千万不能焦急,要耐心等待。”</p><p class="ql-block">见皇上如此说,郑皇贵妃不再催促了。其实她也明白,儿子常洵并没有做太子的资格,皇上答应废长立幼,也是他独宠于我的爱情表达,冒着被万人谴责的危险。再说,长子常洛很有才干,又无过错,怎可无端废黜?硬是拉自己没出息的儿子上台,自然面临种种困难,也实在为难了丈夫神宗皇帝。别无他法,唯有耐心等待吧。</p><p class="ql-block">其实神宗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只是采取拖延策略。仍是每日在后宫与郑梦境厮混,懒于上朝问政。偶尔上朝,也只字不提立储之事。</p><p class="ql-block">这一下文武百官沉不住气了,纷纷猜测,这皇上迟迟不立太子,一定是皇贵妃郑梦境从中作梗。大臣们担心,一旦郑梦境谋立成功,皇三子朱常洵将来登位执政,这个国家离垮塌也就不远了。</p><p class="ql-block">为了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社会的稳定,文武大臣争相上奏,强烈要求神宗皇帝迅速决断皇储问题,明确太子人选。奏折成千上万,如雪片似的飞到皇帝的案头。奏辞中,无不指责皇贵妃心怀野心、借宠弄权、恣意妄为、惹事生非、祸害朝政。措词十分强硬,矛头直指郑梦境。</p><p class="ql-block">神宗此时已是鬼迷心窍、顽冥不化,将奏折搁置案头不闻不问,并放出狠话:“立储乃是我朱家内部事务,何须外人指手画脚、胡言乱语?若是有人再胆敢上奏,立斩不赦!”</p><p class="ql-block">郑皇贵妃更是恼火不己,哭着要神宗立刻下旨,将这些敢于谏言的官儿一个不留,全部摘去乌纱、打入牢狱!</p><p class="ql-block">见皇上昏庸不醒、不听良言,仍然我行我素,每日每夜在深宫和宠妃郑梦境寻欢作乐、不问朝政。百官心寒销志、无心政务,致使人心涣散、社会混乱、贪官猖獗,百姓受苦,各地频频暴发武装起义,整个国家动荡不安。</p><p class="ql-block">神宗年已56岁,身患脑梗、腿疾、牙病等多种慢性病,加之长期淫乐,身体状况愈发虚弱,常常出现力不从心、头晕眼花的现象。而宠妃郑梦境虽已是半老徐娘,但丰韵犹存、千娇百媚,充滿了漂亮女人的魅力。但身体原因,神宗对她渐渐失去兴趣,对她的宠爱也就有减无增。又见自己未能解决立储大事,致使国家出现了危机,不能再熟视无睹、眼睁睁的望着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p><p class="ql-block">为平息皇储争议、受拢人心、维护朝廷稳定,神宗不再理会宠妃郑梦境的纠缠,毅然下召,妥善解决了国本之争。 </p><p class="ql-block">明万历二十九年&lt;1601年&gt;十月,神宗的长子朱常洛终于被立为太子,三子朱常洵封为福王,其他儿子各有所封。</p><p class="ql-block">这一结果,让郑皇贵妃大失所望、无可奈何,恨得咬牙切齿。她明白,不搬掉朱常洛这块绊脚石,自己的儿子朱常洵永远屈人之下,梦想只是一场泡影。嫉妒、不服、疯狂和仇恨交织在一起,令她寝食难安、如坐针毡,也失去了理智,决心施用一切手段,让太子朱常洛永远消失在人间!</p><p class="ql-block">这日深夜,郑皇贵妃将心腹宦官庞保、刘成二人召至后宫密室,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道:“本想常洵能立为太子,你们也可跟着享受荣华富贵。谁知太子之位让朱常洛轻轻夺走,我多年心愿化为一江春水不再复返。如今常洛春风得意、趾高气昂,吾儿常洵却屈节卑体、低人一等。这奇耻大辱、血海深仇我如何忍得?!你俩追随我多年,受我恩宠不计其数。如今我深遭冤屈,拜托二位能肝胆相照,助我报仇雪恨!”</p><p class="ql-block">庞、刘二人慌忙跪下,齐声道:“娘娘对我们恩重如山,如同父母。娘娘有冤屈,我俩必为伸张!只要娘娘吩咐,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p><p class="ql-block">郑皇贵妃道:“我也不要你俩出面,只要帮我找到一个武艺高强的勇士,平时隐藏于太子宫附近,瞅准机会,将朱常洛痛打一顿,给他一个教训,以解我心头之恨!如若打死,则最好!”</p><p class="ql-block">二人道:“京城一带,我俩了如指掌,此是小事一桩,保证完成使命!娘娘尽管静候佳音好了,不必操心。”</p><p class="ql-block">庞保、刘成临走时,郑皇贵妃令心腹侍女捧来一百两黄金,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你们可赏勇士五十两黄金,还有五十两你们就分了,留作喝酒之用。你们千万小心,不可洩露机密!”</p><p class="ql-block">二人接过金子,千恩万谢,欢天喜地的走了。</p><p class="ql-block">望着在黑夜中渐渐消失的心腹太监背影,郑梦境亢奋不己,却又忐忑不安。她清楚,这可是雇凶杀人的弥天大罪啊!若事情败露,主谋之罪难以逃脱,后果难以想象。刚才的兴奋转眼间变成了忧虑,心头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一一七上八下,懦懦不安。</p><p class="ql-block">从密室回寝房后,神宗皇帝早按捺不住,兴趣盎然的要缠绵一番,竟被满腹心思的郑梦境一囗回绝。</p><p class="ql-block">神宗悻悻而止,瞪着昏花的老眼上下打量,心中想道,平时热情奔放的女人今天这是怎么哪?</p><p class="ql-block">一一待续</p><p class="ql-block">&lt;本故事纯属虚构,仅供娱乐。未作修改,错误之处,欢迎指正。&gt;</p><p class="ql-block">江北小生2025、9、14随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