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快节奏的生活,紧张的工作,常撩起登高爬山的欲望。恰逢五一长假,邀上同事,远游我心仪已久的沂山。</p><p class="ql-block"> 临沂到沂山少说也有三百里,供代步的车辆可谓大大小小比比皆是,出于一来浏览沿途风光,领略风物人情;二来检验体力、意志和耐力,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久不骑乘的自行车代步。</p><p class="ql-block"> 从晨星闪烁,到夕阳西下,经过翻山越岭,苦苦跋涉了一天半夜,身下一圈也不愿再转下去的车轮才把我们带到了沂山脚下的东镇庙。一打听,方知离半山腰的百丈崖旅馆尚有五六里的山路呢。已经整整累了一天了,说什么也不能再露宿荒郊呀。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抖抖精神,再擦擦汗,咬咬牙,拖上极疲惫的身躯,推起车子向山半腰的百丈崖攀爬。抬头仰望暮霭笼罩下的盘山路,像一条羊肠似的,时隐时现地伸向云端,弯弯曲曲的盘山路上,可为是 一步一喘,一步一滴汗了。也不知攀爬了多长的时间,就在身体承受力达到极限的时候,我们的人和车才艰难地来到了云中的百丈崖旅馆。 </p><p class="ql-block"> 旅馆的设施极其简单,它仅是一排极简陋的二层木制的小楼,长长的叠在一起的两层客房,是用极薄极薄的纸版隔出来的一个连一个的小格格,小格中放上三张床,挤得连走的路都没有。虽然这里的设施极其简单,站在这极窄狭的客房阳台上剁剁脚整座小楼都在嘎嘎作响,虽然好客的主人端上了一盘盘极地道的山野菜,虽然喝着山民递上来的杯杯甘甜的山泉让人好不遐意。但在这远离世尘喧嚣的山上眺远俯近,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放松,更让人愉悦的是,我们这些常年生活在大平原的不名之辈终于 融入了这大山。举目雾霭之中若隐若现的远山近谷,特别是仰看那巍峨的沂山主峰披一抹晚霞,突兀于如黛群山之中,如一幅金丝勾了边的,如幻如梦的水墨画,顿让人蒙生了人在画中,身入仙境之感。 </p><p class="ql-block"> 是夜,也许是久居平原初宿深山,也许是阵阵山风敲打着窗扇,也许是隔壁爱侣不时传来的禺禺私语吧,直搅得躺在木板床上的我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索性披衣下床,信步山间。此时的大山已扫尽了白天的纷杂,变得神秘而安静,所剩下的只有山风催动林涛的沙沙作响和山泉流淌的浅唱低哦。仰望苍穹,繁星颗颗硕大而又明亮,深感“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俯首脚下汶河源头那黑不见底的深谷,隐见挂在百丈崖的瀑布既如飘忽的白练又象倒悬的游龙,不由地,想起了明都御史陈凤梧“百丈崖高锁翠烟,半空垂下玉龙涎。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的美妙诗句。远看茫茫苍苍的黑风口,遥远年代的潇萧杀气早隐入了茫茫的历史云烟,黑旋风李逵怒杀四虎之地虽依然层峦叠嶂,但那里如今已是公路四通八达,被往来穿梭不息的车灯照得如同白昼。放眼沂山脚下的小关、大关、穆陵关和闻名暇尔的齐长城,雄关险峄环沂山闪烁着灯火点点,此时伴着发云寺里如诉如怨的二胡声声,那凄婉的旋律不由的击起心灵深处的那根在世俗间暗哑的心弦的震颤,追古抚今,从尧舜沂山封禅到齐桓公出关征战,从李逵背母上梁山到白莲教在这里起义揭杆。。。。。。,眼前仿佛在晃动着一群群鲜活的人物,展开的仿佛是一幅活生生的、记载着沧海桑田的历史画卷。 随着夜深更尽,沂山的风越来越大了,带着几分依恋,我不得不缓步进入客房 ,视野的收缩,渐渐地,渐渐地沂山美丽的夜景变的模糊起来,然而夜幕笼罩下的沂山那让人沉醉,带着神秘色彩的起伏山峦,却仍然一幅一幅地定格在心间。</p><p class="ql-block"> 。。。。2006 年5月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