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东—去迎接照进祖国的第一缕阳光(4)

木头拍摄制作

<p class="ql-block">一江之隔,咫尺山河!打卡集安鸭绿江国门景区。(7月12日)</p> <p class="ql-block">集安口岸</p> <p class="ql-block">集安市与朝鲜的滿浦市直线距离仅一江之隔,鸭绿江最窄处不足百米,站在国门景区可以清晰看到滿浦市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满浦市位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慈江道北部,地处鸭绿江以南 。它是朝鲜的第六大城市,也是朝鲜铁路线满浦线的终点站,主要产业包括橡胶、木材加工、纺织等 。</p> <p class="ql-block">集安市通往朝鲜满浦市的公路桥</p> <p class="ql-block">集安“抗美援朝第一渡”文化长廊。</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小朋友在喷泉中尽情戏水。</p> <p class="ql-block">‌集安“抗美援朝第一渡‌”指1950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先头部队从吉林省集安市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和水下桥秘密渡江入朝的历史事件,该地由此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最早出征地,累计运送42万官兵和17.2万担架队员,被誉为“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p> <p class="ql-block">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全长589.23米,1939年建成)成为志愿军入朝核心通道。10月16日晚,第42军124师370团在副师长肖剑飞带领下率先渡江,步兵经铁路桥、后勤辎重通过水下桥(隐蔽运输通道),形成“双桥并进”的运输体系。‌‌</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第一渡”对面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慈江道满浦市。</p> <p class="ql-block">集安国门不仅是吉林省内唯一一个同时拥有铁路和公路两个口岸的边境国门,是中朝两国的重要通道。这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意义,是“抗美援朝第一渡”的所在地,这段历史被铭刻在集安国门的每一个角落。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变迁,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那段不平凡的岁月之上。集安国门,不仅是一个地理标志,更是一个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点。</p> <p class="ql-block">集安国门,一桥连两国,风景独特,历史厚重,令人向往,站在国门前自豪感油然而生。祖国强大,人民安康!</p> <p class="ql-block">碑文“鸭绿江大桥”五字为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于1998年亲笔题写,现已成为该景区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集安国门修建于2004年,高16米,宽8米。同时,集安市政府和集安边防检查站还共同修建了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石碑,以记录大桥的基本情况。</p><p class="ql-block">‌作为旅游景点,集安鸭绿江大桥不仅可以让游客领略到桥梁的雄伟壮观,还可以让游客体验到“中朝一步跨”的独特感受。此外,大桥附近的国门、石碑等景点也值得一游。</p><p class="ql-block">集安鸭绿江大桥不仅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桥梁,也是一座集旅游观光、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景点。</p> <p class="ql-block">石碑刻着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简介。</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