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品茗·神侃——观钱玉清书法展

覃兆梅

<p class="ql-block">  9月13日,“项田清风——钱玉清书法艺术展”在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我慕名前来观摩学习。钱玉清,苏州唯亭项田人,政协委员、警官、大学兼职教授。你大体能琢磨出“项田清风”之寓意。今天展出的130余幅书法精品,据言均是其近两年创作。篆隶草行楷,五体兼擅不俗,整个展厅布局讲究,移步换景,不断有惊喜。我边欣赏边拍照留存,恐时光匆匆,不能尽兴。</p><p class="ql-block"> 初闻钱玉清大名,是胡传海先生把为其撰写的《旷达排奡 ·别开生面——谈钱玉清的书法作品》一文的初稿,发给我,谦虚地说:“帮我把把关!”我得以先睹为快,认真研习。其实胡先生发来的文字往往都是不刊之论,少有差错的。到底不愧是当过《书法》杂志主编的。洋洋洒洒五千余字,欣赏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胡先生称其人书合一,儒雅风流,雍容大气,雅健清新,娟秀自然,尚韵尚逸,古典高贵,气息醇正,特别是大草作品,犹见性情,中锋线质,悠悠扬扬,款款写来,低调而不张扬,顺势而随意。</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见过钱玉清其人其书之前,顾名而联想到台湾著名歌手主持人费玉清,心想大抵也不差的。何况能在一地一年连续办三次个展——四月南通·六月淮安·九月苏州——定是牛人。</p><p class="ql-block"> 待我亲临展厅,识人观书,方知“胡言”不乱语——儒雅风流,自有吴中才子遗韵。边欣赏作品边咀嚼胡传海先生的前言,便觉相得益彰,领会更深。那些鸿篇巨制的大草,恣意挥洒,开合自如,欹侧向背,腾挪跌宕,徐疾有度,皆在从容不迫的掌控之中,有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成熟和自信。</p><p class="ql-block"> 胡先生多次引用古圣先贤之妙语解读钱玉清作品。比如引用清代王墨仙在《书法指南》中说:“作字贵有姿,尤贵有势。有姿则能醒人眼目,有势则能摄人心魄神。否则味同嚼蜡也矣。譬如美人有色无姿,则不能动人。”称赞其作品有姿有势。后来在席间,又对“如美人有色无姿,则不能动人”用上海话配合肢体语言作了更生动详细的解读。</p><p class="ql-block"> 又用清·王澍《论书剩语》“须是字外有笔,大力回旋,空际盘绕,如游丝,如飞龙,突然一落,去来无际,斯能于字外出力,而向背往来,不可端倪矣。”称赞其动人的音乐节奏感。</p><p class="ql-block"> 钱老师盛情,招待晚宴,又邀去“寒舍”喝茶。我们沾胡先生的光,和黄警官一道随同去受熏陶。钱老师的“寒舍”在苏州桃花源,四层楼大别墅,新中式装修,古香奢华,一层楼的书房茶室,宽敞雅致,典籍满架,书香四溢。我们羡慕地参观完楼上楼下后,就去二楼书房喝茶,继续晚宴间未尽兴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古人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诚不我欺!胡先生讲故事,往往用春秋笔法臧否人物,或用通俗的譬喻,深入浅出地说理,诙谐幽默,颇有娱乐性,最是有趣。</p><p class="ql-block"> 他讲坊间书法名士逸闻趣事,有的我以前听过个大概,但前因后果,诸多细节,不了然。今天胡先生兴致高涨,谈笑风生,故事就有血有肉有灵魂了,精彩的地方,他们互相飚江浙沪方言,我就只能听个大概,到底有些人名人事是有一点知道的。所以大底也懂笑点在哪里。 </p><p class="ql-block"> 我见过胡先生用精美的小行书写的手札,都是当代上海书法名士,一人一页,厚厚一叠。我想到蒋勋的《手帖:南朝岁月》,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还有《东坡志林》之类,这些重要的手帖,不仅成为后人临摹的范本,这些名士风骨成为后人仰慕的风范,更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重要史料,文化瑰宝,不可或缺。我说:“这以后肯定得出版书籍。而且在有生之年按自己的意思弄妥更好。散失就可惜了。”胡先生说:“还没想好!有的人故事多,一张根本写不下。”我有些期待能拥有这本书,当作法帖来临。</p><p class="ql-block"> 钱老师跟我年龄相仿,还没退休。但其自言已主动退居二线,潜心书法,难怪书法五体兼擅,写得清新儒雅又自信脱俗,我猜想大抵是读明白了苏轼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p><p class="ql-block"> 他对书法有自已独到的见解,展厅作品显示,他本五体兼擅,但他极不赞成兄弟黄警官正在践行的“遍临百家”“遍访名师”。他特别强调要目标明确,聚焦发力,深耕细作。因为“人生也有涯”,精力是有限的。我在一旁感觉也是在说我,我一并受教了。钱夫人朱女士说:“老钱说话直来直去,容易得罪人。”我说:“君之言如清泉见底,直而不讦,实乃真君子之风。说黄警官的话,是把他当兄弟才讲的,虽逆耳,但字字珠玑。我也有同款毛病,跟着受教了!只是不容易改的!”</p><p class="ql-block"> 观其书作,闻其谈吐,察其行事,不难发现其才情和勤奋双赢。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说学书“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在钱老师身上得到了有效验证。实话讲,以前看过不少个展,好些就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有的名头大,抬轿子的也多,但作品骗不了人。俗话讲:“字怕上墙!”内行是要看门道的。但在钱老师这里:“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挥毫落纸如云烟”“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从项田吹来的一缕清风,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直呼:畅快!</p><p class="ql-block"> 喝茶神侃也不只谈书法。社会,人生,经济,文化,自由切换,满满的松弛感。钱老师很得意他的“炒房经济”——房情宕到低谷时下手,高峰时抛售。一路折腾,步步踩到了鼓点上,享尽了政策的红利。他的理念是“永远不要让银行用你的钱,你要善于用银行的钱”“众人皆醉我独醒”——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此思维适用于房地产投资和学书法。我们都叹服他的胆识和魄力,一般人学不来的。胡老师坦言:“你是自己有三分之一的力,需要借银行三分之二的力,你就下手了。我们上海人不是这样的,我们有三分之一的力,不会贸然去借三分之二的外力,不然我睡不着觉的。这要对家里其他人负责的。我会把那三分之一再分成几股,拿一股去炒房。所以,各有各人的识见和执行力,有些东西学不来的,还是做最好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