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趁着天津日前成功举办上合组织峰会的机遇,我们于2 0 2 5年9月8日至1 1日,游览领略了天津的大美景象。</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9月8日,中午一到达,出站打卡解放桥、世纪钟。下午参观了瓷房子、张学良故居、张爱玲旧居,傍晚游览津湾广场、观赏灯光秀。入夜乘坐最后一班轮船,欣赏了海河两岸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津站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正式通车运营;先后于1950年、1987年和2008年进行3次改扩建;2008年8月1日,改扩建后的天津站投入使用。</span></p><p class="ql-block">天津站是国内唯一一个出站即是风景的车站,浓浓的异域风情,放眼望去,各个国家的建筑鳞次栉比地排列在海河的旁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津解放桥一座横跨海河的钢铁史诗,见证百年津门沧桑与辉煌,以双叶立转的独特身姿,串联起历史记忆与现代繁华。</p> <p class="ql-block">灯光下的解放桥</p> <p class="ql-block">世纪钟,又名天津世纪钟,位于天津市河北区世纪钟广场,是近代中国工业革命的标志,是天津的地标建筑。</p><p class="ql-block">世纪钟为全金属材料,高40米,直径14.6米,其机械执行部分是主计时钟,由机械芯、主控制器等构成,钟表外观是156平方米的石英钟盘,盘芯和指针在直径8米的内环上。1999年,为迎接21世纪而建造。</p> <p class="ql-block">天津瓷房子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艺术博物馆,前身为20世纪20年代建造的法式洋楼,曾为近代中国外交家黄荣良的故居。2002年,收藏家张连志购得此楼后,将其改造为以古瓷片、瓷器和石雕装饰的独特建筑,并于2007年作为文化景点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瓷房子是一座用多件古董装修而成的建筑,前身是历经百年的法式老洋楼,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2号。瓷房子由瓷房主人张连志亲自设计,被称为一座价值连城的“中国古瓷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故居始建于1921年,1924年少帅以寿夫人名义购自法国领事馆。同年,张学良率部进驻天津,住进小洋楼,此后的1924年至1931年,张学良每次来津都会住在这里。2012年,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呈现出百年前张学良在此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的书房内墙上挂着孙中山先生亲笔为张学良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称张学良为“汉卿世兄”,以示世谊。这幅字写于孙先生应张氏父子之邀,第三次北上共商国事之时。1924年,张学良在利顺德饭店拜见了病中的孙中山先生,张先生寄语张学良和东北青年:列强环伺东北,东北青年当奋发自强。孙中山的这番话,张学良始终铭记在心。</p> <p class="ql-block">三层是整栋建筑中最大的房间:家宴舞厅。主要用来举办家庭聚会,是典型的西洋风格。舞厅中有舞台、有老式的酒吧,中间就是宽敞的舞池,舞池上方彩色的灯球、幻彩的灯带,随音乐起伏散发出绚丽的色彩。不难想象,当年张学良、赵四小姐和友人们在这里聚会跳舞时的场景有多热烈、欢快。</p> <p class="ql-block">中餐厅里有张作霖写的“天理人心”,意思是做事要凭良心。</p> <p class="ql-block">一、二楼之间的楼梯旁的墙上安有一部百年老电话机,有值班人员专门负责接待联络。</p> <p class="ql-block">张爱玲旧居坐落在天津赤峰道83号,是一幢三层联排小楼。据说这是张爱玲二到八岁生活的地方,她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奠定了她一生文学基础。</p> <p class="ql-block">天津海河的夜晚,<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河两岸的灯光迷离,五彩斑斓的灯光令人目眩,倒映在水面的柔和光影与河水交织,一幅天堂般的梦幻美景近在眼前。</span>宛如一幅流动的光与影交织的霓虹画卷,完美融合了古典与现代、静谧与繁华的独特景致。海河两岸的建筑被璀璨的灯光勾勒出迷人的轮廓,倒映在河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倒影,既虚幻缥缈又真实可触。海河夜景,别样的感受,别样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天津这座“九河下梢”的灵动之城,正以焕然一新的姿态闪耀于世界舞台——母亲河海河如丝带般蜿蜒,游船穿梭、桥梁如画,现代高楼与百年风貌交织,世纪钟、津湾广场、摩天轮“天眼”等地标熠熠生辉!尤其夜幕降临,灯光璀璨如星河倾泻,整座城市宛如梦幻不夜仙境, </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津湾水域静静依偎,解放桥披上璀璨霓虹,灯光与海河波光交织,定格成津门夜晚最耀眼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天津喜迎上合会议,海河沿线流光溢彩。夜幕下,天津之眼摩天轮如红色巨轮点亮夜空,与狮子林桥的石狮、金刚桥的钢构轮廓相映成趣。三岔河口处,游船载着游客缓缓驶过,两岸楼宇灯光秀滚动播放会议标识,金色光束与蓝色水影交织成画。岸边市民凭栏远眺,感受 “九河下梢” 的夜景魅力,古老桥梁与现代建筑在光影中对话,彰显天津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p> <p class="ql-block">天津之眼,天津著名地标打卡地,是世界唯一建在桥上的摩天轮.转到最高顶13分14秒。</p> <p class="ql-block">熟梨糕又叫甑儿糕,是用大米磨成粉渣,蒸熟后作为主料。制作时将</p><p class="ql-block">米面置于木甑中,放在蒸锅上蒸一分钟,然后在其上涂抹各种小料</p> <p class="ql-block">这杯酸梅汤很讲究。小壶已经保存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9月9日)</p><p class="ql-block">上午去西北角品尝特色美食,游览意大利风情街,打卡钟书阁、罗马广场、但丁广场。还听了一场相声。</p><p class="ql-block">下午游览古文化街。</p><p class="ql-block">一天下来,行程两万多步,自己都感到意外。</p> <p class="ql-block">西北角,从天津人私藏的早餐天堂、市媒央媒频频点赞的“舌尖顶流”,到海外镜头里的文化地标——这座藏在红桥区的“宝藏地标”,正用她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烟火气,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镜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津茶汤,并非如其名一般是用茶叶泡的,之所以被称之为茶汤,是因其用大铜壶冲制成的,如沏茶一般。茶汤是由糜子面,红糖,白糖,芝麻,花生,瓜子仁,青红丝制成的,因而色泽粉红、质地细腻、香甜润口。</p> <p class="ql-block">天津的清晨是从煎饼摊升起的白雾开始的。</p><p class="ql-block">老师傅手腕一抖,绿豆面糊在直径60厘米的铁铛上划出完美圆弧。竹蜻蜓般的刮板三圈旋转,面糊已成薄如蝉翼的圆饼。磕开鸡蛋的脆响是第二乐章的开端,蛋黄与蛋白在饼面铺开一片朝霞般的暖黄。</p><p class="ql-block">“要果子的还是果篦儿的?”——这是天津人的早安暗号。</p> <p class="ql-block">煎饼果子油炸糕,都尝尝。</p> <p class="ql-block">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占领天津,迫使清政府与意大利于1902年6月7日签订了《天津意国租界章程合同》,划定了意租界范围。随即由占领军中尉费洛梯任项目经理,负责规划与建设租界内的建筑群。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区内137栋不同风貌的建筑(含广场),全部由意大利建筑师设计,</p> <p class="ql-block">意式风情区内100多栋风貌建筑全部由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包括住领事馆、兵营、学校、医院、教堂、球场、菜市场、消防队、花园、广场等西洋古典建筑。据说这里是除意大利本土之外,亚洲最大也是唯一保存良好的意大利风貌建筑群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河北区的但丁广场,隐藏着一座漂亮的意式小洋楼原顺直水利委员会旧址,这就是现在的天津记忆·百年天津工业展览馆。馆内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为近代天津工业产品展览区域,主要介绍近代天津工业发展历史,以及近代天津工业背景下诞生的众多知名品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第一块表、第一辆自行车、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以及国饮山.海关都在馆内展示,这些物品诉说着天津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p> <p class="ql-block">听了讲解,就看出门道了。</p> <p class="ql-block">把福请回家</p> <p class="ql-block">在意式风情区街头,一个长着蹄子、赤身卷发的男人怀抱一个长发美女的雕塑,经常被导游当作景点来介绍,说这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宙斯的故事。可细心网友发现,这事实上是一尊潘神雕塑!</p> <p class="ql-block">马可波罗广场是原意租界(现意式风情区)的中心建筑,占地2200平方米,位于原马可波罗路(今民族路)和但丁路(今自由道)交会处,是随着上世纪初意租界规划开辟而形成的。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6月,意大利公使嘎里纳与天津海关道唐绍仪签订协议,从1908年至1916年历时八年建成一个完美,多姿多彩,别具一格的马可波罗广场意式花园别墅住宅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和平女神雕塑位于广场中心,是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而建,由意大利著名雕塑家朱塞佩·博尼设计,建成后由意大利途经上海运至天津,广场由和平女神雕塑和6座典型的意大利南部地中海风格别墅组成,主体雕塑包括喷泉水池、基座、罗马柱、和平女神像,高13.6米,全部采用花岗岩石材,其中基座上部装饰了4个欧式人物雕像,柱顶为展翅飞翔的和平女神铜像,手拿一枝橄榄枝,象征着"友谊和平"这一永恒的主题。光建设以暖色调为主,明暗搭配,错落有致,给人一种含蓄、温馨、休闲、安静、舒适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但丁广场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坐落于天津意式风情区的飞狮许愿池,与远在欧洲大陆的因《罗马假日》而闻名的意大利洛马特莱喷泉遥相呼应,黄昏时分,在灯光和昏黄的天色映衬下,飞狮许愿池更添一份柔和之美。</p> <p class="ql-block">幸福永远</p> <p class="ql-block">天津钟书阁荣膺法国凡尔赛建筑奖2025全球最美商业空间。在众多获奖的国际一线品牌中,天津钟书阁是唯一属于中国本土品牌的获奖空间,也是唯一的文化型空间;设计天津钟书阁的唯想国际也是唯一来自中国的设计事务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津钟书阁通过极具艺术张力的空间构图与建构策略,打造了一个融合阅读、交流、美学生活和公共价值的城市文化客厅。</p> <p class="ql-block">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4号至46号,坐落着一个安静的小院,在游人如织的意大利风情街中并不张扬。这是梁启超晚年于天津的居所,自1915年起,他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此,组织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反袁护国运动,著就了卷帙浩繁的《饮冰室合集》,也实践了赤子爱国的梁氏家风。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津时,专门到此处参观,并叮嘱:“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p> <p class="ql-block">无负今日</p> <p class="ql-block">听了一场相声</p> <p class="ql-block">天津古文化街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东北隅东门</p> <p class="ql-block">古文化街一进门就看见“津门故里”的大牌坊,天后宫的香火飘着满满的祈福心。泥人张的小泥人捏得活灵活现,杨柳青年画一挂就有过年的感觉。街边的糖画师傅随手一转,就能转出个小兔子,咬一口甜到心里,耳朵眼炸糕刚出锅的最香,外脆里糯。壁纸级风景。</p> <p class="ql-block">戏楼是天津市现存最早的戏剧演出场所,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1986年重新复原,坐东向西,面对天后宫。戏楼高15米,宽10米,进深11.5米,戏楼内樑枋彩绘,金碧辉煌;井口天花,满绘金龙;正中高悬一块200余年历史的金字巨匾,匾额上刻有“乐奏钧天”四个大字,有普天同庆、太平盛世之意,表达了人们期盼风调雨顺、生活幸福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天津流传着一句俗语,“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这座最早由古代皇帝下旨修建的天后宫,比天津城设立早了近百年。经过历代皇家、官府的修建,已经成为全球三大妈祖庙之一。如今庙中海棠灼灼,庭院内点缀着青瓦飞檐,雕梁画栋,处处可见古典园林的灵秀风骨。</p> <p class="ql-block">银工匠</p> <p class="ql-block">泥人张是天津民间美术品,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经流传已有超过180年的历史。张明山是泥人张的创始人,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以家族形式经营泥塑作坊塑古斋。</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9月1 0日)</p><p class="ql-block">上午去五大道,租了一辆三轮车,车夫边走边讲解,感觉挺好,还去看了庆王府、西开教堂</p><p class="ql-block">下午登上3 3 6.9米高的天津之心,俯瞰天津周边风景,尤其是落日余晖,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五大道曾是英国租界,以2000余栋风格各异的西式建筑闻名,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馆”</p> <p class="ql-block">五大道由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五条街道构成的约1.28平方千米街区,它们呈扇形辐射分布成一片长方形,拥有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花园式洋房2000多幢,其中风貌建筑和名人故居300多处,每一幢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英国乡村风的尖顶、西班牙风的彩色墙面、法国风的拱券、折衷主义的混搭,甚至还有中西合璧的“混血”建筑,独栋别墅、联排别墅、双拼别墅错落有致,仿佛走进了一本“活的建筑教科书”。 </p> <p class="ql-block">五大道是原英租界的住宅区,六十年代称之为五大道,建筑风格多为希腊式、文艺复兴式、哥特式、浪漫主义等风格</p><p class="ql-block">五大道文化旅游区拥有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花园式洋房2000多幢,其中风貌建筑和名人故居300多处,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馆”</p> <p class="ql-block">和平宾馆是天津风貌建筑中唯一一所西班牙花园式庭院别墅,历史悠久,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 和平宾馆是孙氏旧居。与以往的小洋楼故事不同,大理道66号这栋小洋楼的主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族。</p><p class="ql-block">使用价值 和平宾馆自建国以后直到现在,都是接待高层领导人和国内外贵宾的场所。建国以后,先后有不少党和国际的领导人在此下榻。</p> <p class="ql-block">疙瘩楼,乍一看楼房外墙,就像癞蛤蟆那样长了一身疙瘩,很特别,也很难看。 据说是老房主用烧过了头的砖砌的墙,新房东又进行了加工。</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铜马车</p> <p class="ql-block">庆王府是清末太监小德张的私宅,被第四代庆王载振购得后,对宅邸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既保留小德张原有的西式骨架,又植入王府传统礼制。主楼增设雕花汉白玉台阶(十七级半,比象征皇权的二九少半级),门廊采用六棱琉璃柱;正厅悬挂“宜厚堂”匾额,以楠木雕花隔扇划分空间,地面铺设意大利彩色地砖。</p> <p class="ql-block">西开教堂</p> <p class="ql-block">这些跨越百年的艺术品,以湖蓝、淡黄与纯白为主调,将圣经故事凝练成彩绘。</p><p class="ql-block">阳光穿透玻璃的刹那,五彩斑斓的光影中</p><p class="ql-block">连空气都浸染了静谧的圣洁。</p> <p class="ql-block">民园广场</p> <p class="ql-block">甘南歌手</p> <p class="ql-block">与甘南的演员姑娘合影</p> <p class="ql-block">天津之心津塔观光厅</p><p class="ql-block">华北首个300米以上高空观景厅</p><p class="ql-block">360度环幕全景,俯瞰全城地标,远眺京滨双城</p> <p class="ql-block">观日落美景</p> <p class="ql-block">在7 9层小憩</p> <p class="ql-block">老虎的英文发音类似太哏</p> <p class="ql-block">临行前夜,专门到海悦楼酒店品尝了八珍豆腐。八珍豆腐是天津名菜,以豆腐为主料,配合八种食材,加高汤调制,味道鲜美无比。“八珍”顾名思义要集齐八种食材,除了主料豆腐,其余以海鲜四珍、肉一珍、菌菇一珍、蔬菜一珍进行分配。味道不错。</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上午去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参观。</p><p class="ql-block">中午返程。</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于1996年12月23日奠基开工,1998年2月28日,在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前夕隆重开馆。</p> <p class="ql-block">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汉白玉雕像《情满江山》,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女士并肩而立,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慈爱,仿佛在凝视着这片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土地。雕像由著名雕塑家潘鹤教授创作,雕像下方镌刻着周恩来青年时代的一句诗作:“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令人肃然起敬。瞻仰厅背景为大型壁毯《海阔云舒》,两侧浮雕墙镌刻出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红军长征、西安事变和开国大典、祖国建设等历史性画面。</p> <p class="ql-block">伊尔14型—678号客机是1957年8月,苏联政府赠送给周恩来总理的专机,是新中国第一任总理乘坐的第一架专机。飞机长21.3米,翼展31.7米,高7.8米,重12300公斤,升限6500米,最大航程3200公里。自1957年至60年代中期周恩来总理一直乘坐该机,到过许多国内城市,还去过越南、朝鲜等周边国家。出于保密工作的需要,这架飞机有678和600两个机号交替使用。</p> <p class="ql-block">总理专机,简单的让人不敢相信。仅有二十多个座位,一张小小的单人床,白色的床单。然而,担任总理26年,周恩来乘坐它与105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总理专机不专,总理指示这架飞机除用作他的专机外,还用于其它中央首长外出和接送外国政要使用,越南主席胡志明、总理范文同,柬埔寨亲王西哈努克,朝鲜劳动党领袖金日成等国家元首都乘坐过这架专机。我国其他领导人如朱德、陈云等也都使用过它,在没有专机任务时它还临时充当过民航的班机,因此这架伊尔—14可以说是专机不专用。这架专机是怎样运抵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呢?1997年1月9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顾问、原周总理办公室副主任李琦同志给当时的中共天津市委领导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原总理专机机长张瑞霭同志提议将一直停放在山西太原机场的伊尔—14总理专机运到纪念馆珍存。这一建议令天津市委、市政府极为重视,并专门成立了接运领导小组,于1998年7月10日出发考察,7月13日决定拆机运津,8月14日全部运抵天津,8月15日起装机,9月7日正式装机完毕。</p> <p class="ql-block">仿建的西华厅</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苏联政府赠送给周恩来的吉姆牌轿车(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供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2年7月18日,载着邓颖超同志骨灰的“新海门”号汽笛长鸣,慢慢向海河入海口方向驶去。遵照邓颖超生前遗愿,她的骨灰全部撒入天津海河。“新海门”号承担了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它不仅寄托了天津市民对邓颖超同志的深厚感情,更成为她高尚情操的重要见证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女士的一生,是为国家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们的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女士并肩而立,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慈爱,仿佛在凝视着这片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土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四天三夜的天津之旅,在我心里留下深刻印记。我们蹭了8月底到9月初上合峰会闭幕的热度 ,天津在盛会的加持下,更添了几分独特韵味。</p><p class="ql-block"> 津湾广场的灯光秀海河游船是惊艳的开篇。暮色四合时登上游船,晚风轻拂中,两岸建筑渐渐被霓虹灯点亮。流光溢彩的灯光勾勒出桥梁的弧线与楼宇的轮廓,古老的欧式建筑与现代高楼以及世纪钟、摩天轮在夜色中交相辉映,天津海河上一桥一景,披上光影织就的华服,水倒映着斑斓光影,仿佛流动的画卷,让人分不清是在画中还是现实里,“绚丽”二字已不足以形容这份视觉盛宴。</p><p class="ql-block"> 天津的建筑本就是一部立体的历史书。漫步意大利风景区和五大道的街巷间,每一栋老建筑都藏着过往的故事。我们参观了张学良故居,触摸着木质楼梯与复古陈设,仿佛能窥见当年的风云岁月;走进张爱玲旧居,细腻的装饰又让人想起她笔下的细腻情愫;梁启超故居的书卷气则格外浓厚,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在此处格外鲜活。还有瓷房子、庆王府、西开教堂、钟书阁等等。</p><p class="ql-block"> 四天三夜的行程虽短,却让我读懂了天津的多元与厚重——既有海河的柔情,又有历史的深沉,更有烟火的温暖。这场旅行,收获的不仅是风景,更是藏在时光里的惊喜与感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