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沟与桃花岭:镌刻心底的乡土印记

✎﹏北方表哥

<p class="ql-block">王家沟,这颗镶嵌在大西北沟壑间的村落,是甘肃省泾川县版图上一处带着烟火气的所在。它不算起眼,却藏着我们半生的牵挂——记忆里的村子,分作两段清晰的时光,一段留在老坪,一段落在川道。</p><p class="ql-block">早年的日子,是与老坪上的窑洞、地坑庄子绑在一起的。黄土夯筑的屋舍依山而建,泥土的气息混着灶间的米香,从窑洞的窗棂里钻出来,与清晨的薄雾缠在一起,漫过错落的庄院。那时,我们踩着老坪的黄土长大,脚下的路沾着草屑,耳边是邻里间的招呼声,日子过得像窑洞里的炭火,暖乎乎的踏实。后来,村里人大多搬到了川道的居民点,泾河像一条温柔的银带,自西向东绕着新住处流淌,给村庄系上了灵动的气息。站在居民点抬头望,对岸佛爷寺的檐角在暮色里若隐若现,成了每日都能瞧见的安稳景致。</p><p class="ql-block">而桃花岭,无疑是王家沟最鲜活的魂。它不算巍峨,却带着股倔强的个性,像村子里世代生活的人一般,直直地矗立在王家沟中央,将老坪与川道轻轻“揽”在怀里,成了村庄天然的“脊梁”。</p><p class="ql-block">去往桃花岭的路,也藏着时光的痕迹。早年住在老坪时,抄一条窄窄的羊肠小道就能爬上去,脚下的土块沾着青草与野花的芬芳,偶尔惊起几只蹦跳的蚂蚱、扑棱棱的蛐蛐,一路都是山野的生机。后来搬去川道,雨天走小道容易打滑,便绕远走车套坡——影剧院旁的那条长坡,台阶被乡亲们的脚步磨得发亮,爬上去时总要歇上一两回,气喘吁吁间,一抬头,桃花岭的轮廓已在眼前清晰起来。</p><p class="ql-block">岭上的故事,藏在地道与松柏的岁月里。老一辈总念叨,当年听闻马步芳的队伍要来,全村人连夜开挖了地道,昏暗的地道深处藏过粮食、护过妇幼,面朝泾河的那几个洞口,像警惕的“眼睛”,日夜守着村庄的安宁。于我们这些孩子而言,地道却是天然的游乐场,捉迷藏时钻进去,黑暗里听着同伴的笑声与脚步声,连空气都带着冒险的甜。那行松柏树更让人记挂,从记事起就立在岭头,枝干挺拔如守护家园的卫士,无论春秋冬夏,都披着墨绿的衣裳。如今我们已过知天命之年,再登桃花岭,松柏依旧,只是树身又粗了几圈,树皮上的纹路刻满了岁月的痕迹,风过叶响,沙沙声像在跟我们唠着几十年的家常。</p><p class="ql-block">站在岭顶的日子,总觉得时光走得格外慢。向东望,居民点的红瓦屋顶连成一片,炊烟袅袅升起,与泾河的粼粼波光相映;回头瞧,老坪上的窑洞虽有些斑驳,却依旧透着生活的暖意,偶有老人坐在窑洞前晒太阳,身影与黄土融为一体。桃花岭从来不是一座普通的山梁,它照着王家沟的朝暮,装着我们这群人的童年,更牵着村里人心里那股踏实的劲儿——就像岭上的松柏,沉默,却始终扎根在这里,守着一方水土,也守着代代相传的安稳与牵挂。</p><p class="ql-block">如今再回王家沟,踩着熟悉的路登上桃花岭,看着岭下的村庄、流淌的泾河、依旧挺立的松柏,才发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岭,早已刻进了生命里。王家沟的烟火,桃花岭的故事,是我们无论走多远,都忘不掉的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