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河畔 永恒酒香

南疆卫士

<p class="ql-block"> 贵州永恒酒历史考略</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看到贵州名酒“永恒大曲”,是在40年前的云南大理下关军营。那时,我在一支英雄的部队通信连任文书,家乡美酒河畔的未婚妻,第一次到部队看望我带来的礼物。后来,才知道是她的妹妹嫁在贵州省习水县永恒酒厂所在地--周家场,妹夫在厂里工作,永恒酒厂是当时习水县,除贵州省习水酒厂以外,规模最大、人员最多、工资最高、福利最好的酒厂,属于习水县回龙区供销社所辖的集体所有制企业。</p><p class="ql-block"> 四年前,原回龙区供销社党支部书记、主任,贵州永恒酒厂创办人钟升才,知道我在县历史文化研究会负责《习水历史文化》会刊编审工作,便约我摆谈有关酒厂的过去。我退休后,又委托写一下贵州永恒酒厂的历史,并告诉我说因酒厂经过破产和两次改制后,从集体企业变为民营企业,历史档案和资料缺乏。</p><p class="ql-block"> 此时,钟升才已过九十岁,身体不太好,我为他对永恒的这段感情和所付出的心血感动,答应钟老完成所托之事。遗憾的是,在进行永恒酒历史挖掘,对他本人及原永恒酒厂部份老职工,进行抢救性口述史采访完成,在永恒酒厂家族传承、起死回生后,再次脱颖而出的新企业--贵州永恒酒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即将完成文稿写作时,2025年3月20日晚上,钟升才走完了他92年的人生旅程,在家中与世长辞。</p><p class="ql-block"> 昨天,带着钟升才老厂长的遗愿,赶着新企业董事长丁海玉的期盼,又一次前往美酒河、周家场、永恒酒业等,进行考察调研,对文稿作最后的完善。钟老去世时,我正在前往云南,参加原部队老首长组织的“重返战地,祭奠英烈”的路上。今日写出此文,算是对老厂长的怀念。</p><p class="ql-block"> 贵州永恒酒业公司在习水县回龙镇安龙村赤水河路9号,生产区处于赤水河中游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和世界美酒特色产区。距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和义兴酒业分公司总部生产厂区6公里、贵州习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部生产区10公里。与中赤酒业赤水河酒一墙之隔,距贵州省仁怀市美酒河镇、习水县习酒镇,四川省古蔺县二郎镇赤水河与水坎河(曾称牛渡河,今桐梓河)交汇处两河口9公里,同属大世界基尼斯摩崖石刻“美酒河”景区。</p> <p class="ql-block"> 一、永恒酒酿酒历史追溯</p><p class="ql-block"> 永恒酒生产酿酒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相传,远古大禹时代,今赤水河流域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酿酒。汉代,今贵州茅台镇、习酒镇、土城镇,四川二郎镇一带有了“蒟酱酒”。</p><p class="ql-block"> 对这段历史,我国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在西汉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这样叙述:武帝建元六年八月(公元前135年),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鄚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风指晓南越(今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域)。南越食蒙蜀(今四川)蒟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今贵州北盘江),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今广州)城下。蒙归至长安(今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蒟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即古夜郎国,今贵州四分之三、云南三分之一、四川邻贵州边界、广西西北边境部分地区)。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蒙乃上书说上曰:“南越王黄屋左纛,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强,巴(今重庆)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易甚。上许之。乃拜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笮关(今四川合江县南关)入(途经今习水等境域),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即鰼邑地,今习水地域)皆贪汉增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邛、笮可置郡。使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p><p class="ql-block"> 西汉时的“蒟酱”,是带有酒味的果类饮品“果酱”,后世称为“蒟酱酒”,是用赤水河一带所产的植物果“拐枣”,经人工制作,利用微生物自然发酵而成,其味醇厚,酸甜可口。清代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仁怀直隶厅同知陈熙晋在其纂修的《仁怀直隶志》.艺文志(三)中有诗述其史事:“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蒟酱知何物? 赚得唐蒙鰼部来”。</p><p class="ql-block"> 鰼部之名,东汉著名地理学家桑钦所著《水经》.江水篇里这样记载:“江水又东、过符县(今四川省合川县)北邪东南,鰼部水从东南注之”。赤水河,秦汉时称“鰼部水”,历史上曾称大涉水、安乐水、之溪水、赤虺河。“鰼部”地域(西汉元光五年,即公元前130年,西汉政府以大夜郎国鳖、鰼等地域,并划出广汉郡之部分地域设置犍为郡。公元前115年,今习水地域隶属犍为郡符县领辖),包括今赤水河中游贵州习水、仁怀、赤水与四川古蔺、叙永交界等地域,清雍正五年(1727年)以前,这一带系蜀之东南,是蒟酱产地。</p> <p class="ql-block"> 二、永恒酒所在地周家场的来历</p><p class="ql-block"> 周家场,今属习水县回龙镇周家村。位于回龙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部,东至二郎镇莫洛村,南至回龙镇联丰村、安龙村,西至习酒镇坪头村,北至回龙镇向阳村、九龙村。辖区面积6.13平方千米,人口约5200人,辖安青山、大坪子、核家坪、火石坪、旧屋基、木塘水、潘家湾、彭汝里、田坝子、小坎上、山包、窝趟、小坪、学堂、街上、长耳沟、槽门、大土、丰岩19个村民组。1958年,属仁怀县回龙公社周家管理区。1963年,属仁怀县回龙区周家公社。1965年11月,由仁怀县划归习水县管辖。1984年属习水县回龙区周家乡。1992年,撤销周家乡,属回龙镇管辖。2003年,由民中村、响滩村、安青山村、坪上村合并,设立周家村至今。</p><p class="ql-block"> 周家场的来历,据回龙镇周家村长耳沟高级教师、《西南文学网》散文编辑、《首都文学》签约作家、文史爱好者陈月平考述:《凤鸣岐山·周氏族谱》(2004年版)、黔北川渝地区《周氏族谱》(2009年版)和周家田坝子周廷兴墓碑记载,明代末年,四川江津白沙镇周公坝林家嘴贡生周廷兴,因兵贼之乱,携妻曾氏辗转逃避至,四川仁怀二郎里四甲洪海靖岗子营(今贵州习水县回龙镇周家场)定居。原本最初赶场的地方在马胡营场上(离周家场约2公里),后来由于赶场人数不多,火石坪知名人士陈仕贵通过地方相关人士协商,将赶场地点搬迁到陈仕贵的“四合天井”,赶了一段时间,老百姓还是觉得位置不适中,又由木塘水知名人士钟沛林将赶场地点迁到向阳的新场。</p><p class="ql-block"> 相传,能干贤惠的周氏祖婆在耳香树大路旁(今弥匠营至周家赶场大路)的一棵大拐枣树下,用砂锅免费为过往客商烧茶水。南来北往的人们在此驻足歇息、交换信息,久而久之,便有人提议摆摊赶场,赶场地点又从向阳的新场迁往岗子营,因由周氏祖婆而兴,于是取名周家场。</p><p class="ql-block"> 据《习水县供销合作社志》记载,贵州永恒酒产地周家场,属习水县回龙区境内周家乡人民政府驻地,因周姓清朝中期建场而名,已有近两百年历史。每月逢农历二、七集市交易(赶场),酒曾经是主要的交易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政府曾一度改为逢十交易,后改为逢二、五、八至今。</p> <p class="ql-block"> 三、永恒的来历与演变</p><p class="ql-block"> 1979年8月,回龙供销社周家白酒厂按习水大曲工艺烤出浓香型白酒,在向回龙区和县供销社报喜的时候,厂领导丁仕炯、罗安泽等人,用红纸、腊刻油印方式,取名“龙泉粮液”,取回龙区“龙”字之吉,以烤酒出自黄重岩之山泉水、本地小红高粮原料,酒如“琼浆玉液”之意,这是永恒孕育之初。</p><p class="ql-block"> 喜报送到习水县供销社,受到社领导的重视,派时任习水县供销社生产股(加工、基建、贮运)副股长杨树清同志,到回龙区供销社周家白酒厂作调研,同年国庆前夕,杨树清挎上照相机,与厂负责人罗安泽一起前往酒厂,乘坐县城至回龙的客车到向阳,向阳至周家酒厂没有开通客车,俩人下车步行,罗安泽引导杨树清来到酒厂用水的源头——黄重岩,一股清泉从岩缝中喷出,沿团结三堰流向周家。二人在此小憩,手捧山泉水解渴。杨树清问罗安泽,烤酒用的水很关键,这股水不会断流吧?罗安泽回答说,这股水从来没有断流过,是长流水,也没有受污染。联想到酒厂的名字,酒厂犹如这泉水,要长期办下去,要有恒心。是不是新的酒名就叫“永恒”?杨树清觉得可行,但要有个图案作商标,于是找了个角度,举起相机,按下快门,拍下了黄重岩出水的相片。两人回到厂里,住在周家街上,晚上罗安泽将白天与杨树清商议的创意,用周家公社电话,向回龙区供销社分管酒厂的主办会计钟升才汇报,钟升才听后,一拍即合。国庆过后,钟升才、罗安泽委托杨树清,以黄重岩出水处相片为主,画了张永恒商标草图,“永恒”商标就此诞生。</p><p class="ql-block"> 后来,厂里又请贵州省专门做商标设计人员马雄,根据草图设计出沿用至今的永恒商标。1980年1月,贵州省习水县永恒酒厂向县、地区、省政府商标行政管理部门逐级申报注册,1981年1月,已担任回龙区供销社副主任的钟升才,专程到北京国家商标局,办理商标注册手续。1982年12月30日,贵州永恒大曲酒类商标正式获得国家行政许可。1986年,罗安进专程到北京办理商标续展注册手续。</p><p class="ql-block"> 2006年10月,永恒商标续展到期,需重新年审办理续展手续,如果到期不年审办理续展手续,永恒商标将予以注销。此时,贵州省习水县永恒窖酒厂厂长丁仕炯,因厂内债务纠缠经济之事,接受县公安部门调查,酒厂再次濒临倒闭,丁仕炯无力过问和办理。一间亏损倒闭、经济纠纷缠身的社办企业,县供销社也没有人过问永恒商标的年审续展事宜。危难之急,正值而立之年,在外务工,丁仕炯的儿子丁海玉知道此事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难道前辈们辛苦经营的“永恒”事业,就此“夭折”?一边是无能为力、身陷囹圄的父亲,一边是残败的永恒窖酒厂,丁海玉权衡利弊,勇敢地站出来,替父救“酒”,心向永恒。自筹经费,到县、地区,最终到省商标部门办理了续展手续,使得贵州永恒酒商标得以保留下来。1997年1月,贵州省习水县永恒酒厂破产组建为贵州省习水县永恒窖酒厂时,继续使用永恒商标。</p><p class="ql-block">  2009年8月,贵州省习水县永恒酒业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丁海玉从习水县供销社购买贵州“永恒”酒商标使用、管理权。2022年8月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审查司核准,贵州“永恒”酒商标使用权,转让给贵州永恒玉酱酒业销售有限公司。2023年4月11日,贵州永恒玉酱酒业销售有限公司将贵州“永恒”酒共计29个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商标使用权,转让给贵州永恒酒业有限公司,同年12月,贵州“永恒”牌系列酒,入选中国品牌发展专项委员会、中国企业产品技术监督中心“中国著名商标”。</p><p class="ql-block"> 永恒诞生46年来,产品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称和酒厂名称换了多次,但“永恒”二字和商标却一直没变。</span></p> <p class="ql-block"> 四、永恒酒生产历史梳理</p><p class="ql-block"> 经过梳理发现,贵州永恒酒经历了清代至民国贵州仁怀回龙周家场丁记·酒坊,建国后习水回龙周家场三人小作坊、周家水洞坪小曲酒、小湾坎上白酒和周家安龙永恒酒,先后两百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1.周家场白酒作坊时期。据1994年《刻木堂.丁氏家谱全集》记载和周家弥将营始祖丁汝亨后裔相传,清朝前期,一世祖丁儒发之孙丁汝亨,从四川古蔺复陶水落孔迁入周家乡弥将营(今天贵州省习水县回龙镇安龙村贵州永恒酒业有限公司、贵州中赤酒酒业有限公司所在地),其子丁应荣与周姓联姻,艰苦创业。清乾隆末年,丁汝亨第8代后裔丁曰珍.吴氏夫妇,利用自家高粱开始涉及酿酒,并在周家场和吴氏的娘家--川黔两省交界地仁怀县郎城里二甲燕儿窝(今贵州习水县习酒镇瓮坪村茅台和义兴酒分公司生产车间)等地交易,这是丁氏家族最早涉足酿酒的开始,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贵州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习水酱香型白酒传统酿造技艺.贵州永恒酒业有限公司》和习水县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丁记·永恒古法酿酒传统技艺》在历史渊源中这样叙述:“丁记·酒坊”传至第13代丁升校(曾用丁升孝、丁国良),父亲丁延惠去世后,母亲冯氏独自将儿子丁升校、女儿(失考)抚养成年,1932年,丁升校刚满18岁,决定传承父亲酿酒技艺,独自到四川泸州合江一带酒坊学习升造酿酒技术,五年酒坊学徒谋生,丁升校掌握了酿酒的各个工序,回到家乡重开“丁记·酒坊”,直到担任周家乡农会主席、副乡长,团结大队党支部书记后,将酿酒技术传给次子丁仕炯,丁仕炯与钟氏联姻(钟升才之侄女钟桂花)。在丁仕炯手里,“丁记”酿酒技术得到发扬光大,丁仕炯和时任回龙区供销社会计(后任副主任、主任)钟升才一起创办了永恒酒厂,丁仕炯先后担任酒厂生产技术副厂长、厂长、工程师,后被聘为贵州省商业厅评酒委员。</p><p class="ql-block"> 据1994年2月《颖川郡.知音堂钟氏族谱》、2010年1月《颖川郡.赤水河钟氏族谱》.小塆房记载:1958年周家公社钟升楼社长,将钟氏小塆祠堂的办公地撤迁移至水洞坪钢铁厂办公楼。1962年仁怀县回龙区人民政府将钟氏宗祠划拨给区供销社酒厂酿造高粱酒。2024年5月13日至12月28日,钟升才生前回忆,钟氏家族在清道光年间迁入周家场,父亲钟金方光绪九年(1883)出生,从小跟祖父钟荣远烤酒,光绪二十九年(1903)父亲钟金方从祖父手中接过烤酒技术,继续在家中烤高粱酒,并与地邻“丁记.酒坊”联合经营,成为周家场街上方圆十里有名的“周家高粱酒”,1949年11月仁怀县回龙区解放,“丁记.酒坊”并入回龙区供销合作社周家分销店酒厂。钟升才从小受其影响并知晓烤酒的基本原理,1954年4月进入周家分销店工作时,负责分销店办的三人小酒厂(郑海云、黄安平、刘德恩),1962年在回龙区供销社会计任上参与创办区供销社郎庙、水洞坪两间社办酒厂(周家分销店酒厂迁入),1972年至1973年将水洞坪酒厂迁出,在老家领衔重新创建习水县回龙供销社永恒酒厂。直至在1983年担任回龙区供销社主任时,将永恒酒厂办成了省内外闻名的社办集体所有制企业。</p> <p class="ql-block">  2.周家水洞坪小曲酒酿造时期。水洞坪位于习水县回龙镇安龙村水洞坪组向阳河下游。向阳河发源于回龙镇向阳村中山组天鹅抱蛋,自北向南流经两岔河、杨化水、朝天灌、响滩,在安龙村水洞坪组响水洞汇入地下暗河,从龙洞坪溶洞出流后,在浪子口附近汇入桐梓河,全长13.5公里,流域面积34.5平方公里,水质清澈透明,水质良好。1962年,为解决回龙区两万多人民群众的用酒需求,仁怀县回龙区(1965年11月4日经贵州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划入习水县)供销社决定,分别在赤水河边郎庙乡黄荆坪(今黄金坪)、周家乡水洞坪兴办两间小型白酒厂。</p><p class="ql-block"> 水洞坪主要是利用小塆钟氏家族1958年建的祠堂约200平方米,试验酿造高粱白酒(俗称小曲酒,或天锅酒),将周家场街上供销社酒厂迁入,规模为1个灶,年产量约5千升。酒厂人员有供销社会计陈长玉(后为扶志军)、曾光尧、肖恒清,由陈长玉负责,后因酿造白酒原材料粮食供应困难,酒厂被迫关停。1967年,回龙区供销社习水县郎庙酒厂成立,将扶志军、曾光尧、肖恒清(《习酒志》称肖明清)3位同志调配到郎庙酒厂,与曾前德一起研制浓香型习水大曲酒。酿造设备分别转移至回龙区供销社周家小塆白酒作坊区和黄金坪郎庙酒厂。</p> <p class="ql-block">  3.周家小湾坎上白酒酿造时期。1972年,回龙区供销社重新在距水洞坪酒厂约一公里的小塆大队坎上生产队生基坳,选址兴办白酒加工厂,修建木瓦结构白酒作坊两间,回龙供销社聘请隆兴区岩寨公社流合沟范应文酒师,到周家小塆白作坊作酿酒技术指导,丁仕炯、丁国青等进入酒厂,继续酿造白酒(俗称“小作酒”),1973年建成投产,年产量约10千升。1974年罗安泽、周春叶、丁延德等陆续进入酒厂,1976年酒师范应文因年老离开酒厂,罗安泽在区供销社分管负责人钟升才的领导下,全面负责酒厂工作,拜时任习水酒厂车间主任、生产股长陈星国为师,学习大曲酒酿造工艺,为酒厂试制大曲工艺作准备。</p> <p class="ql-block">  4.周家安龙永恒酒业。安龙村,位于回龙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部,东至联丰村,南至仁怀市沙滩乡新联村,西至习酒镇坪头村,北至周家村。辖区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约5300人,辖袁家山、柏香林、新屋基、钟家山、放牛坡、道角头、环大路、龙井沟、新房子、浪子口、河沟、坳上、沙湾、田坝、水洞坪、坎上、马头、大边、大坡、马胡20个村民组。原名龙洞坪,后因此地水源丰富,村民祈愿平安幸福,故更名为安龙村。1958年成立安龙大队,属仁怀县回龙公社。1965年由仁怀县划归习水县管辖。1984年改为安龙村,属回龙乡。1992年撤销回龙乡,属回龙镇管辖。2003年由山坝村、安龙村、小湾村合并,设立新的安龙村至今。</p><p class="ql-block"> 1979年上半年,罗安泽主持,丁仕炯、周春叶、丁延德参与,按习水大曲酒工艺,试制曲酒成功,向中共习水县回龙区委和习水县供销合作社报送喜报时取名“龙泉粮液”酒,1979年8月申报“永恒”商标。1980年根据习水县人民政府的要求,回龙区供销社在周家小塆白酒作坊的基础上成立习水县回龙区供销社酒厂,扩大生产规模到200千升,厂区建筑面积15207m²,按大曲酒工艺批量试制生产,取名“周家曲酒”。1981年“永恒”商标获得国家商标局注册许可,正式启用“永恒”商标,酒名为“永恒大曲”,习水县供销社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到500千升,更名为习水回龙酒厂。1984年10月,扩大到三个生产车间,1986年更名为“贵州省习水县永恒酒厂”。1996年1月,永恒酒厂破产重组为“贵州省习水县永恒窖酒厂”,丁仕炯出任厂长。2009年8月丁仕炯之子丁海玉、次女丁海莉共同出资,收购习水县供销社原永恒酒厂破产清算资产,成立民营“贵州省习水县永恒酒业有限公司”,2017年8月,更名为“贵州永恒酒业有限公司”。2022年3月,丁海玉独资成立“贵州永恒酒业有限公司”。</p> <p class="ql-block"> 五、美酒河畔的优秀民营企业</p><p class="ql-block"> 贵州永恒酒,经过几代人两百多年的发展,现已建成占地28.22亩,年制曲生产能力1300千升、年产酱香酒能力1200千,年储存能力2800千升、年包装能力120万箱,集制曲、制酒、贮存、勾调、包装、销售、品鉴为一体,绿色环保的现代中小型民营白酒生产企业。形成了“赤河之美,永恒之爱”的企业文化。</p><p class="ql-block"> 公司主要经营“永恒”品牌系列产品。1984年,“永恒大曲”获贵州省优秀新产品奖,1986年,评为贵州省第四届“贵州名酒”,1987年,评为贵州省商业、供销、粮食、劳改系统名酒大赛“特别金奖”,1993年,获得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国际金奖。2023年8月,永恒酒业认定公布为贵州省第六批“贵州老字号”产品。同年9月,获得2023年度华樽杯中国贵州省酱香型白酒新锐品牌和中国酱香型白酒十大开拓创新品牌,品牌价值26.11亿。2023年11月12日,新产品永恒.品鉴级白酒,获得2022年度巴拿马国家品牌金奖。2023年12月,获得中国著名商标。2024年3月,习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丁记.永恒古法酿酒技艺”为第九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习水酱香型白酒传统酿造技艺)。</p><p class="ql-block"> 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丁海玉,2014年被中共习水县委、习水县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2023年被“华樽杯”中国酱香型白酒品牌活动组委会专家组评选为“白酒行业十大创新杰出人物”。公司2018年被遵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市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2020年获中共习水县委、习水县人民政府“发展进步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六、古法承新昀传世铸永恒</p><p class="ql-block"> 读罢永恒历史,值得为之歌唱。永恒酒香,百年时光,丁钟家族,故事漫长。岁月长河,流淌酒香,古法酿造,珍藏秘方,永恒酒业,闪耀光芒。</p><p class="ql-block"> 那最初的梦想,像星火点亮,先辈们的汗水,浇灌希望土壤,历经风雨沧桑 ,从未曾彷徨,坚守在酿酒路上 ,初心滚烫。</p><p class="ql-block"> 百年老场,酒坊深藏,悠悠酒香,飘出街坊。精湛技艺,代代传扬,每滴佳酿,岁月沉香。</p><p class="ql-block"> 看时光的痕迹,刻在酒坛上,岁月沉淀醇厚,口感回味悠长。时光见证荣耀,闪耀在四方,永恒的这杯酒啊,情谊深长。</p><p class="ql-block"> 永恒酒业,百年荣光,传奇篇章,心中回荡,举杯同饮,共享欢畅,这酒香地久天长。</p><p class="ql-block"> 恒久远的梦想,绽放在心房,世代传承的爱,凝聚在这琼浆,未来的路宽广,继续去远航,永恒的酒文化,天下流芳 。</p><p class="ql-block"> 繁华都市,灯火辉煌,永恒美酒,摆上厅堂,四海宾朋 ,一同品尝,沉醉在这迷人芬芳。</p><p class="ql-block"> 感受永恒的力量,像暖流荡漾,在生活的舞台,增添多彩模样,带着美好期望,奔向新方向,永恒的这旋律,永远畅想。</p><p class="ql-block"> (作者陈应洋,参战退役军人、退休人员,系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p> <p class="ql-block"> 参考文献资料:</p><p class="ql-block"> 1.《习水县供销合作社志》,习水县供销合作联社编纂领导小组编,黔刊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p><p class="ql-block"> 2.《回龙区简志》,中共习水县回龙区委、习水县回龙区公所编,1988年6月22日编印。</p><p class="ql-block"> 3.《习水县志》,贵州省习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p><p class="ql-block"> 4.《遵义地区志.名产志》,遵义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p><p class="ql-block"> 5.1984年11月30日《贵州日报》第二版,1987年1月30日《贵州日报》第二版,1993年12月15日,《贵州日报》头版。</p><p class="ql-block"> 6.贵州省遵义地区供销社系统概况及主要企业、部份产品简介,遵义地区供销社1991年7月编印。</p><p class="ql-block"> 7.《习水县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审报书》,2023年5月22日习水县文化旅游局印制。《贵州省老字号申报书》,2023年5月24日贵州永恒酒业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 8.《遵义府志》(点校本),清.郑珍、莫友芝编纂,遵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点校,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3年9月第1版。</p><p class="ql-block"> 9.《仁怀直隶厅志》(道光21年刻本点校本),清.陈熙晋纂修,赤水市档案局、赤水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点校,中国文化出版社2016年12月第1版。</p><p class="ql-block"> 10.《增修仁怀厅志》(点校本),清.崇俊、王春、王培森修纂、校补,赤水市档案局、赤水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点校,中国文化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版。</p><p class="ql-block"> 11.《二十四史贵州资料辑录》,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编,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p><p class="ql-block"> 12.《刻木堂.丁氏家谱全集》,丁氏家族续谱委员会1994年10月编印。</p><p class="ql-block"> 13.《郡阳济.丁氏家谱》,丁氏家族续谱委员会1998年11月编印。</p><p class="ql-block"> 14.《颖川郡.知音堂钟氏族谱》,钟氏家族委员会1994年2月编印。</p><p class="ql-block"> 15.《颖川郡.赤水河钟氏族谱》,赤水河钟氏族谱编写委员会2010年1月编印。</p><p class="ql-block"> 16.《百年老场.习水回龙周家场的沧桑巨变》, 作者陈月平,2025年08月25日《看见贵州》。</p><p class="ql-block"> 17.《习水县地名志》(内部资料),习水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办公室编辑,习水县民政局印刷,2024年10月第1次印刷。 </p><p class="ql-block"> 18.钟升才、罗安泽、罗安进、钟洪、丁海玉、陈长坤等口述资料和采访资料。</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九鱼工作室 永恒酒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