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

利达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两汉时期遗留下来大量的简牍。早在北周时期,就在甘肃居延地区发现汉代简书,北宋曾在甘肃等地获得过东汉简。近代最先发现的古简是魏晋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狭义上的简书就是指汉简,其对后世书风影响很大。</span></p><p class="ql-block">《仪礼简》作为武威汉简中隶书的典范,展现了书写风格成熟的艺术风貌。在这些简牍中,横画的提按顿挫并不过于突出,多数字缺乏隶书典型的波动形态。隶书书体中,雁尾横画通常作为主要笔画,而一个字中通常只出现一次带雁尾的横画。这种横画特点是长度较长,雁尾部分通常是先按下笔尖再迅速提起,形成类似“鼠尾”的效果。相对而言,不带雁尾的横画更为常见,其粗细和提按变化更为丰富,笔势走向也呈现出多样性。竖画虽短,但在粗细、起笔方向和直线性上呈现出丰富的变化,如由粗至细、笔直或中间略有弯曲等多种形式。撇画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用笔的变化上,起笔、行笔和收笔的节奏变化明显。</p><p class="ql-block">起笔方式多样,包括顿笔、切笔、藏锋圆起等,收笔则有直接出锋、折笔出锋、先按后挑等多种方法。行笔过程中,笔触从细至粗或由粗至细的变化,以及中间粗两头细、两头细中间粗等不同的形态,都体现了书写的丰富性。</p><p class="ql-block">捺画主要以雁尾笔法完成,形态多由细至粗,收笔处采用不同的方法,形成各异的捺画形状。折画的书写方式包括提笔圆转、提笔方转和两笔搭接,结合提按的变化,增强了书写的表现力。带钩的字分为向左和向右两种钩法,向左的钩多平直,向右的钩多为雁尾式,部分字还采用钩挑的写法。点画的起笔多以藏锋为主,收笔既有藏锋也有露锋,行笔长度不一,但以短促的点为主。整体而言,《仪礼简》中的笔画书写在用笔上变化丰富,既遵循一定的规律,又在提按、轻重、长短上追求细节变化,体现了在统一中寻求多样性的美学追求。</p><p class="ql-block">《仪礼简》的书写整体上呈现出大小一致、字形方扁的特点。正如之前对笔画的分析所述,简中的横画较长而竖画较短,再结合向两侧伸展的撇和捺,形成了这种方扁的字体结构。不论独体字、上下结构或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故意拉长横画并缩短竖画,压扁字形,使得整体显得宽敞而大气。由于字形偏扁,字内部的上下空间较为紧凑,如果横竖笔画粗细一致,可能会导致字体显得过于笨重。因此,书写者巧妙地采用横细竖粗的手法来调整字内空间,实现了视觉上的均衡感。尽管整体字形统一且偏扁,但在左右的对称性上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形成了一种左侧紧凑而右侧宽松、左侧收敛而右侧展开的字体结构。这种结构不仅避免了对称可能带来的单调感,还赋予了字体以动态的美感,使得整体布局更加和谐而富有韵律。通过这样的书写技巧,书写者在保持字体统一性的同时,也赋予了每个字独特的生命力和美感。</p><p class="ql-block">《仪礼简》的章法布局与其书写内容的庄重性质密切相关。作为儒家经典的抄本,且用于教学目的,《仪礼简》的章法体现了一种庄严和整齐的风格。每个字的笔画向两侧延伸,而字与字之间的上下间隔保持一定的距离,营造出垂直方向上的宽松感,这使得整体的布局显得宽敞而不失庄严。作品通过巧妙的留白,增添了一份灵动与活力,使得整体在稳重的基础上又不失生动。综合来看,《仪礼简》作为武威汉简中的隶书代表作,无论是在笔画的处理、字形的结构还是用笔的技巧上,都充分展现了王莽时期武威地区隶书书写艺术已经达到了成熟的汉隶阶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甘肃武威简</span></p> <p class="ql-block">《神乌傅》是1993年出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尹湾村西汉墓葬的竹简文献,全篇约664字,书写于20支竹简上,单简长22-23.5厘米、宽0.9厘米。 ‌12</p><p class="ql-block">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该赋以“傅”代“赋”,用拟人化手法讲述乌鸦与喜鹊争夺巢穴的故事,展现了西汉成帝时期(公元前16-前13年)的民间文学风貌。竹简为散简形式,无编绳,书体为草隶,兼具篆书遗韵与隶书特征,是研究汉字演变的重要实物。 ‌</span></p> <p class="ql-block">震惊世界的居延汉简在20世纪经历两次大发现30年代初露真容,却恰逢战火纷飞爱国知识分子将其抢救出来从北平秘密转运天津随后远渡香港,现存于台湾省。万幸大地藏珍70年代又迎来了第二次简牍大发现对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和书法史均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十年前?我和简曾擦肩而过呀!</span></p> 我的作业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老师说像钢笔字,问题多多。但不管怎样,这是我的第一幅简作品,在我的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1、加快速度</p><p class="ql-block">2、对比更强烈,如“瑟”字</p><p class="ql-block">3、力度不够,肉多于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简虽小,也承大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人虽微,也要有大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郭店楚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何慧敏老师作品</span></p> 君子多闻,质而守之 它们曾经来过,它们如此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