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中英两国的异同

李维政

<p class="ql-block">1.英国的车辆方向盘在右,靠左行;中国的车辆方向盘在左,靠右行。</p><p class="ql-block">2.英国国土24.5万平方公里,人口6700万,每一寸土地都宜居,显得村镇人口不多,城市人口也不多;中国国土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4亿多,由于好多地方不是戈壁沙漠就是高山峡谷,宜居的地方相对较少,不论是农村或城市人口都多。</p><p class="ql-block">3.在英国,有钱人和退休的老人大都散住在村镇,把城市让予年轻人;在中国,有钱人或退休的人大都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推高了房价和物价,拉大了城乡差距。</p><p class="ql-block">4.英国的首相府唐宁街10号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中国的中南海占地约100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5.英国普通老百姓住房面积大都不超过100平米(原因是英国的市政税很高,房子越大交税越多),但大都有后花园、车库和停车位,拥有永久产权,绝对私有;中国普通老百姓住房面积基本同英国,但只有房子本身的产权,使用权一般在70~~90年左右,地皮却是国家的。英国的住房面积以套内面积为准;中国的住房面积以建筑面积计算并乘以高达20%~~30%的公摊。</p><p class="ql-block">5、英国人的住房以老旧为主,几十年、上百年、数百年的住房比比皆是,尤以现在的5万套茅草屋为最尊贵。这些老旧住房质量好、地段优,售价基本上高于新建的房屋,而且大都是富人所有(维修成本较高);中国人的住房寿命一般在10-~50年不等,于是拆成了主基调。</p><p class="ql-block">6、英国人对老旧建筑的保护措施完善,允许修缮但不许拆除,而修缮须修旧如旧,外貌不允许改变(内部可改变)。所以,在英国(欧美)到处可见数百年的老屋。</p><p class="ql-block">7、英国的高层建筑不多只有伦敦金融城有百十栋高层,大多数建筑都在8层以下,外墙面不作装饰,大都以红砖、青砖素面示人,感到既雅致又不失现代;中国的大小城市、县城乃至部分镇子,都是高楼林立,一派现代化的气象。</p><p class="ql-block">8、在英国的村镇,房屋在5~~8层的,一定是政府为贫穷人家盖的经适房,一般人家住2一3层的联排或独栋房;在英国,后花园基本无人种蔬菜(华人除外),以观赏为主兼儿童玩耍;在中国,村镇住房已有很大改观,但一层的房屋仍不少,花园以种蔬菜为主,无儿童玩耍功能。</p><p class="ql-block">9、英国是一个守旧的国度,老建筑、老爷车、老城墙、百年老店确不稀见,即使在圣诞节家人团聚家宴时,只要餐桌上有一套祖上留传下来的餐具,家人们就觉得脸上有光;在中国,留传下来的古老建筑(原本很多)并不多,大量的老建筑在解放初被拆(如北京老城)或在文革时被毁。家宴时,喜欢新餐具,主人也自豪,喜新厌旧乎?我不敢下断语!</p><p class="ql-block">10、在英国,除了咖啡和茶是热的外,其余喝的都是凉的:凉水、凉牛奶不一而足,甚至小孩在娘胎里都适应凉的;在中国,除了饮料外,以热为主。小孩更以喝生水为忌。</p><p class="ql-block">11、英国人几乎不吃米饭和面条,很少炒菜,以沙拉蔬菜为主,肯德基、麦当劳、鱼薯、三明治、面包大行其道。鱼薯就是国菜,这使得英国鲜有高档酒楼,也少有包箱,几条长凳、数张桌子,撑起了酒店的门面,难怪连首相都要排队,和老百姓一样坐长条凳用餐。主食是面包和土豆,有关资料介绍,英国年人均要吃掉170斤土豆,这令人汗颜;中国的餐馆是讲究档次和层次的,老百姓坐大厅或普通的包箱,有钱人或达官贵人则去高档酒楼、坐豪华包箱甚至专用包箱,接受高规格的服务。主食为米饭、面条和大饼。</p><p class="ql-block">12、英国的高速公路(个别路段除外)是免费的,油价却不便宜;中国的油价比英国低了不少,高速公路却是收费的且不低;英国的红绿灯口很少见到交警,车辆却能有序通行,靠的是自觉;中国的红绿灯口有不少警亭和交警,有时却很拥堵,乱插队者不少。</p><p class="ql-block">13、英国人周六、周天很少加班(超市除外),这两天的时间属于家庭;中国人加班加点是常态,超时工作很少获得相应的报酬。</p><p class="ql-block">14、英国人大都信基督教新教,认为生来是有原罪的,因此一生都要赎罪,所以待人和善者多,行善者多,慈善家也不少,行将就木时一身轻松,去世后人们就给唱赞歌,祝早日到达天堂,少了几份悲伤的成份,活人用的是减法;中国人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七老八十后哀叹我罪孽深重,怎么还不死呢?死后担心下地狱而到不了天堂。活人用的是加法。</p><p class="ql-block">15、基督教认为上帝是唯一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相信上帝是英国人的本能;中国人(汉族)大都信佛教,佛教信仰的神不具有唯一性,而是多元的,只要努力修行人便可成神,甚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况中国人的信教大都持实用主义态度,少了几份虔诚。</p><p class="ql-block">16、英国人员退休 后的待遇差别不是很大,农业从业人员也享受同等待遇,退休金能够保证生活费用且稍有盈余;中国的退休待遇差别太大了,高的在3一5万之间/月,低的只有2000元左右/月,尤其是广大农村60岁以上的人员,退休金也就300一500元左右/月。这种人为形成的差距,把人自然分成了三六九等。</p><p class="ql-block">17、英国的绿弥漫到全国各地,不论城镇村庄,都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绿色公园,草坪唱主角,以供人们在其上休闲、散步和憩息,踩踏草坪是常态;中国的草坪是供鉴赏的,是被供着的,小草也在长,踏入想一想!让人怯步。</p><p class="ql-block">18、英国的足球场到处都有,临时的、非正规的、正规的。经常看到踢足球的人。一个只有5万人的小小的坎特伯雷,四周竟有20多个足球场。看来英国足球的强大是有道理的,更何况有疯狂的球迷的追捧!中国的足球说实在的不值一提,尤其是男足。一是国内的足球场太少,二是顶尖水平的球员绝无仅有,从娃娃抓起有何用?</p><p class="ql-block">19、英国一年四季不太分明(今年是例外),因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夏季少雨(但不是旱季),冬天多雨,冬天气温很少跌破零度(以英国东南部为例),但海风甚紧,体感又阴又冷;中国的夏天多雨,冬天少雨,正好和英国相反。</p><p class="ql-block">20、英国习惯分餐制,无论是家庭用餐还是朋友聚餐都如此,朋友聚餐各点各的,AA制互不亏欠,下手刀叉为主;中国无论是家庭用餐还是朋友聚会,都是共享,尤其是朋友聚餐义气为重,讲究的是轮流坐桩。下手筷子为主。</p><p class="ql-block">21、英国的农业人口不到总人口的1%,农场主居多,普通农业人口的收入不低于城市普通白领的收入。一人可耕种数十亩、上百亩乃至千亩以上的土地,机械化程度较高。英国奉行共生农业,庄稼长杂草也长,果园里要定期剪草,但绝不斩草除根。无论收割何种庄稼,总要留下一点供海鸥、乌鸦、麻雀等享用;中国的农业人口约在20一30%之间,人均种植面积也不多,庄稼地少见杂草,讲究颗粒归仓。</p><p class="ql-block">22、英国法律规定,禁止活吃海鲜,所有超市也只卖冷冻的,也不搞海鲜养殖,几乎所有海鲜都来自北海渔场。喜欢吃处理过的肉类,不吃动物的头、蹄和内脏;中国人觉得活的海鲜味道更鲜美,海鲜养殖也是一个重要的产业。中国人喜欢吃动物的头蹄和内脏,对活吃猴脑也无禁忌。</p><p class="ql-block">24、英国的居民区没有小区的概念,也没有围墙,全是开放式的。没有高墙大院,也不讲究门厅的气派,大门为半木半玻璃,无防盗门,窗户不设防盗栏,后花园的门更是用木板制成,上不上锁无关紧要,但有报警装置。中国的居民区一般由围墙封闭,家家都是防盗门,一楼的窗户多设防盗栏。农村讲究广大门庭,大门是非常讲究的。</p><p class="ql-block">25、英国人是十分重视食品安全的,对农作物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严格的限制,当地餐馆的食材限制在方圆30公里以内,超市的面包、肉食品、奶制品等一旦到了保质期,就会降价、送给慈善机构,实在无法处理的就直接扔进垃圾箱,绝不允许不安全的食品进入家庭的餐桌;当然,中国也十分重视食品安全,但总有个别人或企业,会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农业使用化肥、农药相对频繁,食品安全应该说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p><p class="ql-block">26、英国对垃圾分类做的比较到位,家家门口都排放着四个垃圾箱,厨余垃圾、易拉罐和玻璃瓶、纸制品、剪下的绿草花草等,家家都自觉分类,清洁工每半月回收一次。英国没有拣破烂的,也没有这方面的市场;中国也提倡垃圾分类,但达不到自觉的程度,况拣破烂的人特别多,凡是有价值的,二次被卖到收购站。</p><p class="ql-block">27、英国绝大多数规模不大的儿童游乐场,无论室外的还是室内的,大都是免费的,只有大型的儿童游乐场是收费的;中国无论室外、室内和大小,儿童游乐场一律是收费的。</p><p class="ql-block">28、英国的公立医院分为全科医院和专科医院。全科医院相当于家庭医生。家人有病要诊治,首先打电话给全科医院的医生,医生听了本人对病状的描述,觉得有必要进一步检查治疗的,就会指定到附近的专科医院去诊治。诸如感冒等小病不会得到治疗,也不会给你开任何药,婴幼儿也是如此。所以,走到哪你都会碰到一边咳嗽一边流鼻涕的孩子,抗生素不能用于儿童疾病的治疗,成人也如此。英国对抗生素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英国的公立医院是不经营药品的,处方权和药品经营二者是分离的。医生开好处方就会通知患者到某某超市的药品店取药,药费是全免的。正因如此,不少中国人认为国外就医难,也不全对。英国几乎没有盈利性质的药店,因为没有处方你是买不到药的。英国的私立医院看病相对方便,但费用过高,只有富人才看得起;中国的医院只要去看病一律来者不拒,造成医院人满为患,犹如自由市场,医生开了处方即在医院药窗口取药,而医院的药品几乎全部是国产的。在国内,无论你走到哪里,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药店,不但经营国产药也经营进口药,反倒使患者多了一种选择。</p><p class="ql-block">29、英国的小孩从小就是男生短裤、女生裙子,即使到了80岁,不少老太太还是裙子,因此,英国人得静脉曲张和老寒腿的特别多;中国人则讲的是狗护嘴、人护腿,对腿的保护非常重视。</p><p class="ql-block">30、英国(包括欧美)的教堂是信徒做礼拜的地方,在他们眼里就是圣地。但教堂同时也是墓地,教堂内的地下埋葬了不少的亡者,这些亡者要么是王室成员(包括国王),要么是主教等神职人员,要么是达官显贵、科学家等有名望和有贡献的人,教堂的四周也都是墓地,那是老百姓死后的归宿。人和死者之间有某种亲近。万圣节是英国的鬼节,家家户户的门窗上都贴上了鬼像或骷髅头,门前放着数个由南瓜雕成的鬼骷髅,大人小孩则把自己装扮成鬼的模样,到了晚上小孩就会敲家家的门,向主人讨要糖果,颇有几分可爱。更有甚者,有好事者在古堡中装成鬼的样子专门吓唬人,也有人专门去古堡体会被惊吓的恐怖感觉;在中国,人与死者之间的界限非常分明,只会驱鬼,不得装鬼。</p><p class="ql-block">一些敏感的话题就不谈了!以上只是本人想到的和感受到的部分,极不全面,本人能力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