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飘香,又到一年迎新季。九月的晨光裹着阵阵桂香,轻轻漫进这片静谧了整个假期的地方,沁人心脾。这两天的校园,已被按下了 “喧嚣” 的开关 —— 入校的车辆车水马龙,行李箱滚轮划过路面的声响、迎新广场的广播声、家长的叮嘱声混在一起,近6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攥着录取通知书,面部略显稚嫩眼里却闪着光,他们将在这里开启属于自己的人生新篇。站在图书馆办公室的窗前看着这一切,我忽然想起二十八年前,孤身一人背着行囊,第一次坐火车去湘大报到求学的模样。 那时的交通和通讯远没有现在的便捷和发达,更没有手机导航,我是头天晚上在镇里的车站坐的慢车,父亲用扁担挑着行李送我到的火车站,随身带的学费和生活费被妈妈给我缝在内衣的口袋里,二百来公里的距离,火车晃晃悠悠了十来个小时才到的火车站,我攥着写有 “湘潭大学” 的录取通知书,转了二趟公交,满身汗地来到三道拱门的校门口,又从校门口走了十几分钟才到的报到的地方,然后在学长们的引导下报到、缴费、办理住宿,一个流程下来已疲惫不已。而看看现在的孩子们有多么的幸福,完全与我当时的独自出行不可同日而语:父母亲自开车送来学校、学院早早安排的志愿者,笑容比晨光还暖,热心服务着每一个到校的学生;报到流程也简化成了线上预约、缴费、线下核验,几分钟就能办完手续;宿舍里窗明几净,书桌、衣柜摆放整齐,空调电扇样样齐全,连晾衣杆都提前装好了---这些细致的安排,藏着学院对新生的用心,也让我忍不住羡慕:他们的大学开篇,比我们当年从容多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最让我感动的总是家长们的忙碌身影。母亲的殷殷叮嘱,父亲推着行李箱的不是回头,眼神里满是不舍,却又藏着期待,宿舍里他们帮孩子铺好床单、叠好被子,甚至仔细检查了衣柜的每一格,直到确认 “啥都不缺”,才恋恋不舍地转身…….原来天下父母的心都一样,无论孩子长多大,在父母的眼中始终是孩子的模样。出门远行时,总忍不住把牵挂叠进行李,把叮嘱挂在嘴边,突然想起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诗句,父母和子女,就是一个渐行渐远,直到离别的过程,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 一群群新生们带着稚气背着书包,好奇地逛着校园的每个角落 —— 有的在图书馆前驻足,在图书馆内探寻,有的对着教学楼的指示牌认真辨认,还有的和父母在食堂品尝美食……..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也是这样,对大学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里揣着小小的梦想,期待着未来的日子。突然觉得,常职真是个好地方。这里不仅有三月绚烂的桃花,还有整洁的校园,众多的藏书,周到的服务,更有让他们每一个人梦想生根的土壤。他们会在这里学习专业知识,从解剖图到施工图,从护理实验到无人机操作,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变成未来的底气;也会在这里学做人,在活动里学会合作,在相处中懂得体谅,在阅读里感受力量,会慢慢从懵懂的少年,长成能扛起责任的青年。“砺志、笃学、厚德、创新”,这不仅是校训,更是对每一位常职学子的期许 —— 大学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塑造人格、追逐梦想的舞台。 九月的常职,因为新生的到来,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喜悦。学期即始,愿他们既能在课堂上收获知识,也能在校园里收获友谊;既能经得起学习的考验,也能扛得住风雨的洗礼;愿他们怀揣梦想,心怀感恩,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人生。我相信,若干年后,当他们回望这段时光,一定会像现在的我一样,想起九月的晨光里,那场与常职的美好相约,想起这里曾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也一定会感谢这段岁月带给他们的美好,感谢曾经努力拼搏过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