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兰的日本花园

燕南飞

<p class="ql-block">  日本园林是以枯山水、池泉回游庭园、筑山庭等为代表的传统园林体系,起源于公元3至4世纪的苑园雏形。其艺术风格深受中国园林影响,却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的理念不同,日本园林更追求“自然之中见人工”的境界。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景观,摒弃人工雕琢的痕迹,营造出一种简朴、清宁、极致宁静的美学氛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波特兰的日本花园(Portland Japanese Garden)曾被前日本驻美国大使松永信雄先生誉为“日本以外最美丽且最正宗的日本花园”。花园俯瞰城市,为当地人与游客提供一片静谧的城市绿洲。</p> <p class="ql-block">  从花园入口望去,可见天然生长的茂密原始森林,高耸入云的冷杉与柏树,仿佛将人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p> 新建园林 <p class="ql-block">  新建园林由多个展览馆、一个多功能厅、一座图书馆和一间礼品商店组成。建筑采用钢铁与玻璃材质,屋顶以木压条悬垂,形似宝塔,顶部覆以绿植,不仅美观,还能吸收雨水,减少径流。从设计理念来看,这种绿色屋顶与日本园林中传统的茅草屋顶颇为相似,体现了现代与传统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  园林入口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把把鲜艳的红伞,为静谧的园林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平安时期,伞由留学大唐的遣唐使从长安带回日本,与佛教、茶道、汉字一同传入。当时,从中国传来的物品被称为“唐物”,和伞最初亦被称为“唐伞”。初传入时,和伞仅供贵族使用,是风雅生活的象征。到了江户时代,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庶民文化的兴起,和伞逐渐成为大众喜爱的时尚道具,广泛流行。</p> <p class="ql-block">  爱丽山盆景是新建园林中的一处亮点。盆景艺术体现了人类以双手与自然共舞,以年轮雕刻出的美与寓意。不同季节,这里会展出不同的盆景作品,展现四季更迭之美。</p> <p class="ql-block">  其中一盆盆景,由一棵已有125年树龄的古树精心培育而成,枝干苍劲,姿态优雅。</p> <p class="ql-block">  另一件珍品,是一株拥有三百年树龄的铁杉盆景,历经岁月洗礼,依旧生机盎然,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根津门(Nezu Gate)是为了纪念根津家族对波特兰日本花园深远影响而建。根津家族与波特兰的渊源可追溯至1905年,当时根津幸一的祖父嘉一郎率领日本代表团访问波特兰,参加世界博览会,开启了这段跨越百年的深厚情谊。</p> 流池庭园 <p class="ql-block">  流池庭园采用池泉回游式风格,是花园中面积最大的庭园,展现了日本江户时代贵族与大名钟爱的园林艺术。池塘与山丘构成主体,点缀以茶屋等小型建筑,供游人漫步其间,细细品味园林之美。</p> <p class="ql-block">  池泉回游式园林以池塘与山丘为核心,园中各处设有茶屋等小型建筑,方便游客缓步游览,欣赏不同角度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  园中池塘碧波荡漾,倒映着周围的绿意与古建筑,宁静而深远。</p> <p class="ql-block">  锦带月桥由匠人手工雕琢,曲线柔美,横跨水面。</p> <p class="ql-block">  庭院中设有瀑布与一座历史悠久的宝塔灯笼,已有千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池畔缀有仿照北斗七星排列的石阵,象征着自然与宇宙的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  池塘中游弋着色彩斑斓的金鱼,为静谧的水面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p> 茶园 <p class="ql-block">  茶园是静思与冥想之地,是和谐与艺术的象征。一条由天然踏脚石铺就的小路蜿蜒穿过质朴的花园,通向茶室。在这里,人们可暂离尘世喧嚣,静心感受茶道的清寂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  进入茶园大门后,路地(Roji)小径蜿蜒通向茶室。沿途,宾客可在“町合”(Machiai)——一个有遮蔽的等候区稍作休息,等待茶会开始的钟声。</p> <p class="ql-block">  座敷(茶室)是茶道仪式的核心场所。其后设有通往水屋(厨房)的门,所有茶具与茶点都在此处准备妥当,再送入茶室。</p> 自然花园 <p class="ql-block">  自然花园是“脏之庭”风格的代表作,这种设计手法在20世纪中期风靡一时。它是一处供人休憩与沉思的空间,园中种植了许多在日本园林中较为罕见的植物。</p> <p class="ql-block">  相较于其他花园,自然花园更像一片原始森林,植物几乎未经修剪,呈现出最自然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  青苔悄然爬上石像,象征着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的深度融合。</p> <p class="ql-block">  花园内设有台阶、小水体和一个名为“町合”的小型避风区域,为游客提供休憩之所。</p> 平庭和沙石园 <p class="ql-block">  平庭(Hira-niwa)是日本园林中枯山水风格(Karesansui)发展的典范,英文亦称禅花园(Zen Garden)。在这样的园林中,设计师力求在平坦的地面上,通过石头、修剪整齐的灌木与树木营造出深远的空间感。枯山水以细沙碎石铺地,叠放有致的石组构成缩微景观,偶尔辅以苔藓、草坪等自然元素,展现出极简之美。</p> <p class="ql-block">  枯山水没有真实的水景,其中的“水”通常由砂石表现,通过在沙面刻画波纹来象征水流。岩石则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山脉。枯山水的主要功能是为佛教僧侣提供冥想与思考的空间。与传统庭园不同,它不追求感官刺激,而是引导观者进入心灵的宁静之境。</p> <p class="ql-block">  这座枯山水庭园由Takuma Tono教授于1960年设计,灵感源自印度神话《本生经》中佛祖化身救虎的故事。花园又名枯山水庭园(Karesansui Gardens),字面意为“枯山水”。这种风格起源于日本镰仓时代后期(1185-1333年),体现了“留白之美”的日本美学理念。枯山水庭园多见于禅宗寺院,如京都著名的龙安寺,是日本园林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