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历史上还有两个重要阶段,统治者或决策者以道家思想为核心(或重要参考)处理重大事件,核心是通过“顺应规律、减少干预”化解危机:</p>
<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曹魏“休养生息”:以道家理念稳定北方战乱</p>
<p class="ql-block">东汉末年至三国初期,北方因长期战乱(如黄巾起义、军阀混战)人口锐减、经济崩溃。曹操及其继任者曹丕、曹叡在统一北方后,采纳融合道家“无为”思想的治理策略,处理战后重建这一重大议题:</p>
<p class="ql-block">简化赋役与律法:废除东汉末年的苛捐杂税,推行“租调制”(定额租税),避免过度压榨民众;同时简化严苛刑律,减少政府对民间日常的干预;</p>
<p class="ql-block">鼓励农耕与自然恢复:不搞大规模军事扩张或奢华建设,将重心放在“劝课农桑”上,甚至推行“屯田制”(官府组织农民垦荒,不强制摊派),让农业生产自然恢复;</p>
<p class="ql-block">结果:北方在短短数十年内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恢复为粮食自给、人口增长的稳定区域,为曹魏后续统一北方、抗衡吴蜀奠定物质基础,是道家“与民休息”思想在乱世中的成功实践。</p>
<p class="ql-block">明朝初期“洪武-永乐”过渡阶段:以道家“去奢去泰”缓解统治危机</p>
<p class="ql-block">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晚年至朱棣执政初期),因“洪武四大案”的大规模诛杀、严苛赋役,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如流民增多、民间不满)。朱棣继位后,虽以儒家为正统,但借鉴道家“守柔、去奢”理念处理政权稳定问题:</p>
<p class="ql-block">削减皇室开支与工程:停止朱元璋时期部分劳民伤财的大型工程(如扩建南京宫殿),减少皇室对民间资源的掠夺,践行“去奢去泰”;</p>
<p class="ql-block">宽松化民生政策:降低部分地区的赋税,允许流民返乡垦荒并免除数年租税,不强行驱赶或镇压,顺应民众“安居”的自然需求;</p>
<p class="ql-block">结果:有效缓解了洪武末年的社会紧张氛围,避免矛盾激化,为“永乐盛世”(如郑和下西洋、修《永乐大典》)提供了稳定的内部环境,体现道家“减少干预以维稳”的治理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