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穆存亨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在《河曲县志》泛黄的纸页间,沉睡着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元朝盛世,江山如画,群英荟萃,河曲出了一位忠勇兼备、才略超群的豪杰,名曰穆存亨。他曾官拜诸路杂造府总管,执掌天下百工之要务,权责之重,非同寻常。在《河曲县志》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人追忆的传奇人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诸路杂造总管府主要承担全国的杂造事务,包括制作宫廷及官府所需的各类物品,</span>是元朝工部下属的官署,主要负责管理全国各地的手工业生产和物资供应。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朝中一纸诏令下达,提领所改制为提举司,专司匠作事务,体制日趋完善。至至元十四年(1277年),机构再度升级,工部尚书亲授诸路杂造局总管府之职,品秩正三品,权高位重,威仪赫赫,成为国家手工业管理之中枢,下设帘网局和收支库。帘网局负责具体的手工业生产环节,而收支库则管理财务与物资调度。 </p><p class="ql-block">穆存亨是元诸路杂府总管,与达鲁花赤①共同主持行政与监察工作,并与同知、副总管共理其事,掌管天下巧匠,维系百工之盛,其职责之重,非寻常官员可比。穆存亨辞世后,归葬于河曲县朱家川村,也算是叶落归根,魂归故里。至今仅六百余年,其墓址竟无人知晓,惟余《河曲县志》寥寥几字:“元诸路杂造府总管穆存亨墓县南一百三十里朱家川。”道出了历史的沉寂与人物的厚重。朱家川村西梁有一处地,名“墓宅”,此地名或为“穆宅”之谐音,亦或后人为感念其忠德而所留之印记也。</p><p class="ql-block">如今穆总及穆总的身世早已无人问津。其子孙后代也不知迁至何方?他们是否也忘记了这位先贤?据考,河曲县城、大同市皆有穆姓,也不知道他们是否穆总的后代?若血脉尚存,当知先祖之德;若无从考证,亦当敬仰其名,传颂其事,以慰英灵于九泉之下。</p> <p class="ql-block">注:①达鲁花赤是大蒙古汗国和元朝时期设立的一种官职,作为所在地方、军队和官衙的最大监治长官,其核心职责是监督和管理。达鲁花赤拥有最高决策权,位居当地其他官员之上,是事实上的最高掌权者。元朝时期,不仅在各级地方政府(如路、府、州、县)设置,还在军队、中央和地方的各类官衙(如御药院、宝钞库等)以及皇室私属机构中均设有此职。元朝明确规定,达鲁花赤一职通常由蒙古人担任,以确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总管一般由汉人担任,同知一般由回回人担任。杂造府总管相当于省厅长,达鲁花赤相当于省厅书记。</p>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