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匠蔡师傅~知青五十年祭(摘录)

崂山童子~(无心斋)

<p class="ql-block">初秋,封控继续,郁闷中寻找散心之处,想尽办法逃离了魔都,我和妻子又回到这个小城,小城依然封控,在火红的秋叶丛中,用木棍撬开了用铁皮焊接的封控墙,回首蔑视了那个看是威严的警示牌,钻出去,自由的空气真好。顺着人影零落的山路向北漫步,北面是深山老林,南面是疫情封控的铁板围墙,翻墙出来,这是唯一的可以散步的地方,零零散散的几个人也在漫步,都是从不同的地方翻墙出来的。尽管秋叶火红,山风熙熙,心里却是有一种孤独的冷清,顺山而走,不想回头,已经厌烦了封控在家里的孤独,不知道走了多久,终于来到了一个山洼里,</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场景给我一个曾经来过的的感觉,那么眼熟,令我心动,不由自主的沿着山洼走了一圈,在石壁上突然发现了一行刻字,杨庄采石场。哈哈,这字是五十年前插队时,我写的,也是我刻在石壁上,这就是我插队做知青时的大队里的采石场,</p><p class="ql-block">山,依然是那座山,这里已经找不到当年的破败,采石场的废墟里已经建成休闲广场,当年的破败荒凉的茅草屋已经被城市扩建后的高楼大厦代替了。我坐在这里望着这旧景,脑海里闪出了一个消瘦,笔挺,又布满沧桑的汉子,采石师傅,蔡师傅的形象,。</p><p class="ql-block">蔡师傅,早已经忘记了他的名字,不会忘记的是,他的装束,一条破麻袋剪上个洞套在身上,用一根草绳扎在腰间,既是工作服,也是平时的装束,说话慢声慢气,因为他常年在山上开石头,很少打交道,但是我始终感到他有一种神秘感。</p><p class="ql-block">1988年,知青20周年,我们插队战友又在这个小村聚会了,午饭后,找了个机会提了两瓶口子窖溜达到蔡师傅家里,一碟花生米,两根凉拌黄瓜,爷俩边喝酒边聊,聊到深夜,一直听蔡师傅说他的经历。这时才知道蔡师傅的过去。</p><p class="ql-block">他说,他是河南人,十几岁的时候,黄河发大水,家没了,家人也找不到了,跟着一位石匠师傅当了兵,国军。正好赶上打鬼子,打过许多仗,记忆最深刻的是,武汉保卫战,…部队打散了,又重新集合,就这样一直打到鬼子投降,。</p><p class="ql-block">说着解开衣服露出满身的伤疤很自豪的说,“这是打鬼子负的伤,打鬼子的时候,拼命呀,那是为了老百姓打鬼子,”然后算了算,一共打了13场大的战役,“我是特等射手,就是你们说的神枪手,记不得打死多少鬼子了。拼了多少次刺刀,打完鬼子,就是鬼子投降了后,我是伤兵,就跟上司说,回家种地去吧。团长人挺好的,就同意了,并给了我三块大洋。</p><p class="ql-block">回到老家才知道,村庄没了,一个亲人都没了,无家可归了。</p><p class="ql-block">鬼子投降了,很多伤兵,老弱病残都离开队伍了,部队剩下的在开封整修,人心思乡,可是我无家可归,又找到部队混饭吃,心里想鬼子打完了,,部队也就没有什么仗打了,混混饭吃不错。整编来整编去,一年多没打仗,维护维护治安,感觉挺好的,</p><p class="ql-block">好日子没过多久,又一次整编,穿上新的军服,编入了黄维兵团,当了连长。又开始打仗了,这次不是打日本鬼子,是打中国人,不想打了,弟兄们都不想打了,可是军令如山倒,战场上,枪口不再对着人打了,胡乱开枪,,最后,在往双堆集行军的路上,整个连掉队了,缴枪成了解放军俘虏。</p><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结束了,这些老孺病残的俘虏经过教育后,释放回家,可是我没有家了,还好,这个村庄收留了我,娶了媳妇,安家这里了。</p><p class="ql-block">这几年,因为我打过鬼子,算是抗战老兵,村里特别照顾,还给我一点补贴,孩子成家了,我也该走了,肺癌晚期了。其实我从战场活出来,这三十年是多活的了,没遗憾。</p><p class="ql-block">我默默的听完他的叙述,感到一种沉痛,回到家,一夜没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