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仲夏中原行

铁军

<p class="ql-block">  河南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承载着千百年来的传统与风情。在这片土地上,隐藏着许许多多独特而美丽的景观。因此,我决定到河南去,触摸那里的岁月痕迹,聆听历史的声音,感受那份深沉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对爱人说:带上行囊,即刻启程,去河南开启一段奇幻之旅吧!<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3年6月12日上午, 我们登上了飞往郑州的航班…… </span> </p><p class="ql-block"> 六月的河南,像一幅被阳光浸透的油画,热烈而厚重。当夏风掠过黄河的浪尖,当麦浪翻滚成金色的海洋,这片中原大地便以最饱满的姿态,迎接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旅游客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郑州,这座现代都市的脉搏里,跳动着千年商都的基因。</span> </p><p class="ql-block"> 我们住宿的酒店,就在二七广场附近。二七广场位于郑州市区中心,二七纪念塔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钢筋混凝土仿古联体的双塔,高63米共14层,绿色琉璃瓦覆顶,塔顶设钟楼,六面直径2.7米大钟。当地人说:每当跨年夜的0:00的。这大钟就会奏响《东方红》并敲钟,成为新年倒计时的重要仪式‌……</p> <p class="ql-block">  晚上,二七纪念塔的钟声在夜色中回荡,塔身灯光勾勒出双塔轮廓,仿佛1923年的呐喊仍未消散……</p><p class="ql-block"> 郑州的夜,是“火车拉来的城市”——铁轨的冷光与烩面的热气,在夜色中达成和解。</p><p class="ql-block"> 健康路的夜市摊点亮红色灯笼,炒凉面的香气与年轻人的笑声交织,点亮郑州的“深夜食堂”。</p><p class="ql-block"> 当酒店楼下最后一位环卫工人把空易拉罐踩扁,金属的脆响里,整条街道的蝉鸣突然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我们登上旅游团的大巴车,开始了河南境内七天游的行程。这次行程安排的景区主要有:</p><p class="ql-block">登封市嵩山少林寺景区</p><p class="ql-block">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p><p class="ql-block">洛阳市栾川县‌老君山风景区</p><p class="ql-block">洛阳市的明堂、天堂、应天门的景区</p><p class="ql-block">济源市下冶镇的黄河三峡风景区</p><p class="ql-block">焦作市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太极拳</p><p class="ql-block">焦作市修武县云台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风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新乡市辉县市万仙山景区.郭亮村</p><p class="ql-block">闻名于世的绝壁峡谷“挂壁公路”</p><p class="ql-block">安阳市林州红旗渠</p><p class="ql-block">开封市汴梁小宋城</p><p class="ql-block"> 大巴车离开郑州向西驱车两小时,嵩山便以苍翠的轮廓撞入眼帘。漫过山门时,那首《少林少林》的旋律骤然响起,歌声浑厚有力,回荡在嵩山山谷间,与古寺的钟声、林间的鸟鸣交织,营造出庄严而神圣的氛围。 ‌ </p><p class="ql-block"> 驻足少林寺前,烈日将山门镀成鎏金,蝉鸣与木鱼声在热浪里撞出涟漪。我凝望悬挂的“少林寺”匾额,朱漆斑驳,字迹如刀,像被岁月啃食的禅意,又似褪色的袈裟,心中充满了敬意与感慨……</p><p class="ql-block"> 景区内的塔林、初祖庵、达摩洞等景点星罗棋布,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尘封的故事…… </p>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讨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占地面积31.7平方千米,现存2345座佛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融合唐代雍容气度与武则天面容特征,为龙门石窟艺术巅峰之作。‌‌</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踏入龙门石窟的时候是下午瞬,夏日的阳光如熔金般倾泻而下。西山石窟的崖壁被晒得发烫,北魏的凿痕在强光下显得格外粗犷。游客的脚步声、蝉鸣声、伊水的潺潺声交织在一起,热气从石阶上蒸腾而起,仿佛能听见千年前工匠们挥汗如雨的喘息声。</p><p class="ql-block"> 穿过狭窄的步道,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便映入眼帘。站在佛脚下,仰望着那历经沧桑却依然慈悲的微笑,夏日的燥热似乎被瞬间抚平。大佛的衣褶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仿佛能感受到盛唐工匠们对信仰的极致追求……</p><p class="ql-block"> 然而,龙门石窟的许多佛像在多个朝代因政治和宗教冲突遭到系统性破坏。在20世纪初至抗日战争期间,外国探险家和文物贩子大量盗凿佛像头部被非法贩卖至海外,许多至今流落异国‌。日军侵华期间对龙门石窟进行了系统性破坏与掠夺,成为石窟“无头佛”现象的又一历史伤痕。此外,也有些佛头因民间迷信被凿下私藏‌。当游客颤抖的指尖划过佛像的断颈,触到的不是冰冷的石壁,而是一千三百年前工匠留在佛骨上的余温。那温度里藏着盛唐的晨钟和北魏的凿声,还有文明被活生生截断时溅在青石上的泪痕……</p> <p class="ql-block">  这一次的河南之旅,印象最深的便是登临老君山。上午从山下的游客中心乘坐缆车缓缓上行,云海在脚下翻涌,如踏入仙境;下缆车后漫步十里画廊,奇峰夹道,松风穿耳,每一步都似行在泼墨山水间。</p><p class="ql-block"> 十里画廊是老君山景区核心景观之一,以悬空栈道和自然奇观著称,因绵延十里的穿云栈道沿途景观如画卷般连续展开,故称“十里画屏”。‌‌</p><p class="ql-block"> 十里画廊全程需徒步约2小时,整体路况以平缓栈道为主,但部分路段存在坡度较大或台阶密集区域,主要集中在马鬃岭南侧的石林景观区。该区域地势险峻,坡度达45°以上,需要频繁上下台阶。</p><p class="ql-block"> 当我累得腰酸腿疼,扶在护栏边直喘粗气的时候,一个男游客身背旅行包从后面快步走上来:兄弟,加把劲,快到金顶道观群啦。我说:您多大岁数啊?他回头一笑:七十七啦。我心想:你年纪比我还大,你能走我也能走……</p><p class="ql-block"> 攀至金顶时,阳光穿透云层,琉璃殿宇熠熠生辉,恍若老子骑青牛踏云而来。那一刻,山风裹挟着千年道韵,让人顿觉天地浩渺,万物归心……</p> <p class="ql-block">  导游招呼我们旅游团成员集体航拍视频,她说:“全体注意!大家站成一条龙,无人机即将升空——3、2、1,让老君山的云海见证我们的笑脸!”‌</p><p class="ql-block"> 当无人机盘旋俯拍时,有人踮脚、有人跳起,所有人都不断的挥手……</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欢呼声在湛蓝的天空中激荡……</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洛阳时已经是下午了,用完晚餐后便直接去应天门。傍晚的应天门褪去了白日的喧嚣,披上一层金色的余晖。当踏入应天门遗址博物馆的时候,夯土台基的沧桑感扑面而来。这座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的“天下第一门”,曾是武则天登基、万国来朝的见证者‌。现代重建的城楼高达50.3米,凹字形建筑群与三出阙礼制完美复刻了“五凤楼”的恢弘‌。登上阙楼,俯瞰洛阳中轴线,天街的灯火渐次亮起,仿佛一条星河蜿蜒至远方。夜风拂过,城墙上全息投影的“万国来朝”场景与现实重叠,盛唐的繁华在暮色中苏醒。</p><p class="ql-block"> 穿过定鼎大道,夜幕下的明堂鎏金穹顶倒映着星河,九层重檐如展开的凤凰羽翼。殿内烛光摇曳,武则天的汉白玉雕像在暖光中更显威严,仿佛下一秒便会起身批阅奏章。抬头可见透明地板下的夯土遗址,现代钢架与唐代地基在此重叠,诉说着“明堂既成,万象归宗”的帝国野心。毗邻的天堂塔身通体透亮,九层佛塔如白玉雕琢,每一层飞檐的铜铃在夜风中轻响。登至顶层,洛阳城的灯火如碎钻铺陈,远处应天门的轮廓在雾霭中若隐若现。塔内药师佛的琉璃造像被射灯点亮,光影流转间,仿佛能听见武周时期的梵呗声穿越千年而来。</p><p class="ql-block"> 我惊叹于这些古老而神秘的建筑。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也反映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p><p class="ql-block"> 凉风拂过,夜色笼罩着整座古城。我们在街头登上了大巴车。车窗外的夜色中,明堂天堂巍然屹立,宛如一位沧桑的老者,默默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月光洒在飞檐翘角上,勾勒出一幅流动的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六月十五日上午,我们来到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济源市西南部下冶镇境内</span>的黄河三峡景区,作为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这里以“奇、秀、险、幽”闻名,是由孤山峡、龙凤峡、八里峡三条峡谷组成。这里群峰竞秀,山水交融,既有高峡平湖的静谧,又有黄河奔涌的壮阔,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 我们坐缆车,乘游船。领略了黄河的雄浑与柔情,也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迹‌,黄河三峡的美,足以让所有疲惫的心灵得到治愈‌。</p><p class="ql-block"> 午餐时,附近的农家餐馆的鲜美黄河大鲤鱼和劲道的烩面让我们回味无穷。当地人说,鲤鱼是现捞现做,肉质鲜嫩,汤汁浓郁,堪称一绝‌。</p> <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我们到了焦作市温县赵堡镇下辖的行政村陈家沟,这里是以陈氏太极拳发源地而闻名于世,这里是太极拳的故乡,连风都带着拳式的韵律。我们参观了太极拳博物馆、宗师纪念馆等,了解了太极拳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同时,我们还在太极拳的练习场所观看一个壮年的拳师给我们演示的太极拳,感受太极拳的魅力。只见拳师推手如云,动作慢得仿佛能听见经络舒展的声响,忽而左掌如刀劈开暑气,忽而右臂似弓绷满张力。突然转势"白鹤亮翅"掠起时,汗衣后摆荡开扇形波纹,正在围观的我们发出了一阵惊呼声,拳师缓缓收势悄然归位。</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离开时,整个村庄好像缓缓</p><p class="ql-block">收进了一个标准的"云手"动作……</p> <p class="ql-block">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去云台山,走红石峡,领略太行山的壮美。</p><p class="ql-block"> 六月的风携着夏日的暑热,把我们送进了地处焦作市修武县境内的云台山怀抱。这座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景区,以“北方岩溶地貌”著称,红岩碧水、飞瀑流泉的奇景,恰似一幅流动的山水长卷‌。</p><p class="ql-block"> 赤壁丹崖的红石峡山势险峻,如火焰般灼灼其华,赭红色的岩层与碧绿的潭水形成强烈反差,仿佛大地裂开的一道伤口,却流淌着翡翠般的血液。当我的指尖碰到岩壁的刹那,突然想哭——这炽热的红色多像被岁月灼伤的心……</p><p class="ql-block"> 而潭瀑峡则是另一种风情。潭瀑峡,又名小寨沟,全长1270米。丫字瀑如少女的裙摆轻盈跃下,水帘洞的珠帘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特别是云台天瀑——水流从300米高的悬崖倾泻,清音悦耳‌,水雾扑面而来。那一刻,仿佛连呼吸都沾上了仙气……</p><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进红石峡的入口张开双臂,仿佛要把快乐和山风一起揽入怀中,连呼吸都染上了青苔的芬芳——这一刻,我们与天地共享这份无拘的壮美;</p><p class="ql-block"> 我们踩在“三步一潭,五步一瀑”的节奏里,把笑声抛向云海,让云台山的绿意和瀑布的清凉,都成了记忆里最跳跃的乐章; </p><p class="ql-block"> 我们贪婪地掬起云台山的每一寸温柔——连时间也屏住呼吸,任山风将秒针吹成一片羽毛……</p><p class="ql-block"> 在返程的大巴车上,我们打开手机翻看所拍摄的云台山照片,那些青山碧水仿佛仍在眼前流淌,心中满是自然的馈赠,回味绵长。云台山的美,不仅留在了手机里,更融入了我的灵魂深处……</p> <p class="ql-block">  万仙山坐落在太行山腹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海拔较高。</p><p class="ql-block"> 郭亮村依山势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势险绝,景色优美,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的“挂壁公路”闻名于世,又被誉为“太行明珠”。</p><p class="ql-block"> 绝壁长廊(郭亮洞)‌:<span style="font-size:18px;">13位村民于</span>1972年为解决交通闭塞问题,用铁锤、钢钎等工具在垂直崖壁上开凿公路,全长1250米,耗时5年完成,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可通过30多个观景窗口俯瞰太行峡谷。‌‌</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郭亮村的挂壁公路上,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脉搏上。这条蜿蜒于绝壁之上的长廊,不仅是村民用铁锤与钢钎凿出的生命通道,更是一部镌刻在太行山崖的奋斗史诗‌。</p><p class="ql-block"> 穿行于洞中,透过35个天窗眺望,峡谷云海与峭壁奇峰奔涌而来,而脚下每一寸路面都仿佛在无声诉说:人类意志的锋芒,足以劈开最险峻的山脊‌!</p><p class="ql-block"> 我们仿佛听到了“新愚公移山”的呐喊跨越时空,在新时代的山谷中久久回荡‌……</p> <p class="ql-block">  有一种精神,它激荡人心,催人奋进,那便是红旗渠精神。</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多前,我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的电影,叫《红旗渠》。那是一部用黑白胶片镌刻的史诗,镜头下,林县人民用血肉之躯在太行山的绝壁上凿出了一条“人工天河”,那些画面深深烙进了我的脑海里——</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来,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想起红旗渠。红旗渠精神始终激励着我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来,我始终渴望踏上这片承载着不朽精神的土地,亲眼见证太行山腰的英雄群像……</p><p class="ql-block"> 6月17日下午,当我站在红旗渠边的时候,望着悬崖上凿出的水渠,想起建设者们肩挑手扛的岁月,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敬意,眼眶里的热泪突然涌出——这那里是水渠,分明是一代人的脊梁啊。</p> <p class="ql-block">  行程最后的一天,我们一大早就来到了开封府门前。高大的门楼矗立在眼前,古朴而庄重。一走进府内,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宋朝。这里的建筑红墙黛瓦,飞檐翘角,每一处都透露出浓浓的历史韵味。</p><p class="ql-block"> 在开封府景区仪门东侧,一面朱漆大鼓巍然矗立——这便是宋代赫赫有名的‌登闻鼓‌。游客可执槌击鼓,穿越千年的“击鼓鸣冤”体验。</p><p class="ql-block"> 9时整,三通鼓响震彻云霄——‌开衙仪式‌开始了。“开——堂——”随着一声浑厚的吆喝,包公蟒袍玉带,自甬道缓步而出,八字胡须随步伐微颤。两名衙役高擎“肃静”“回避”牌,铜锣开道,游客纷纷驻足。忽见一“百姓”跪地喊冤,包公浓眉一竖,惊堂木拍案,声如雷鸣:“带——上——来!”围观的孩童吓得一缩脖子,笑声中恍若穿越千年……</p> <p class="ql-block">  下午16:50的郑州站台,K21次列车<span style="font-size:18px;">裹挟着热浪</span>扑面而来。我们拖着行李箱,耳边是列车员用喇叭喊出的南宁方向,声音里带着北方特有的粗粝。我下意识摸了摸塑料食品袋里的快餐烩面——尽管是速食的,但那熟悉的羊肉汤香和香菜味,仍是郑州留给我的最后一点念想。</p><p class="ql-block"> 我躺在卧铺上,听着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脑海里像放电影般浮现出旅游行程中的一幕幕,铁轨的哐当声像一把钝刀,缓缓割开记忆的封条——少林寺的晨钟在耳畔回荡,混着香灰的焦苦;龙门石窟的佛光在眼前闪烁,映着千年石刻的斑驳;云台山的天瀑轰鸣着从记忆深处倾泻而下,水雾打湿了回忆的边角;还有红旗渠的凿石声在太行山间回响……</p><p class="ql-block"> 我忽然明白:河南的壮美山河不是用七日能走完的。列车启动的刹那,一片云台山的红叶正从车窗掠过,像未写完的句点……</p> <p class="ql-block">  旅行就像是一本生动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不一样的故事。而我们的河南之旅,就像是翻开了一本充满古老传奇与现代活力的大书。此次河南之行虽然短暂,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们在这里不仅了解许多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也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人和自然的和谐之美,更重要的是,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见识。河南之行将成为我们一生中难忘的经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