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制计算机”成就的天文学奇迹

豁达平和

<p class="ql-block">  昵称:豁达平和</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1521186</p><p class="ql-block"> 寻探景点:印度斋普尔简塔•曼塔天文台</p> <p class="ql-block">  简塔·曼塔天文台坐落在印度“粉红城市”斋浦尔。斋普尔是印度历史上首座预先规划,由王公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于1729年主持建造的城市。市中心有一座“风之宫殿”,是斋普尔最著名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  “风之宫殿”地处皇宫后部,五层楼的建筑像是薄薄的一面墙,蜂巢般的窗户是它的特色,整座建筑共有953扇窗。其设计初衷是为王室女性提供隐蔽的观景空间,同时利用伯努利效应实现自然通风‌。</p> <p class="ql-block">  “风之宫殿”的后面就是简塔·曼塔天文台,两者步行距离仅需几分钟‌。在“风之宫殿”的观景台上,可眺望天文台。这种布局反映了当时城市规划中科学观测与王室生活的紧密联系‌,也展现了辛格二世对气象与天文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简塔·曼塔的名字来自于梵语词汇“jantar”和“mantar”,字面意思是“计算的机器”。作为18世纪初建造的古天文台群,它以砖石结构的巨型仪器突破了当时金属仪器的精度限制,堪称“石制计算机”,成就了天文学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简塔•曼塔的每个仪器都像是一座建筑,有的巨大挺立,有的凹陷于地面。主要的观测仪器称作“Yantra”,可以理解为“日晷”。</p> <p class="ql-block">  其中最震撼的当属‌萨穆拉(Samrat)日晷,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制日晷,有一个成27度角、27米高的晷针斜指天空,与斋普尔纬度完美契合‌。有一个阶梯可以通往顶端,其最高点准确地指向正北方。</p> <p class="ql-block">  萨穆拉日晷用于观测时间和天体运行。在阳光下,它的影子每小时移动4米,精确测算时间与天体坐标,体现了古印度在天文学、数学和建筑领域的杰出成就。</p> <p class="ql-block">  我站在萨穆拉日晷前,为古人无需电子设备,仅凭几何学就能捕捉宇宙的律动‌而惊叹!</p> <p class="ql-block">  在它左边有一个由红沙石和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小日晷,同样也成27度角。虽然它不像萨穆拉日晷测量的那样准确,但是它同样可以计算天体的赤纬。</p> <p class="ql-block">  在它的两侧各有一个能靠投射的阴影计算当地时间的四分仪。早上用左边一个,下午用右边一个。但据说与印度标准时间相比会差36分钟左右。</p> <p class="ql-block">  在靠近天文台南墙一侧,有十二星座的黄色三角阵‌。这些统称拉什瓦拉亚(Rashivalaya)的12座日晷,分别对应十二星座方位,其设计融合了古印度天文学与占星学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每座仪器呈三角形或滑梯状,倾斜角度根据对应星座与黄道的位置关系调整,用于精确测量星座的天体位置‌。部分仪器表面刻有刻度,供占星师或天文学家攀爬读取数据。部分仪器甚至能预测雨季的降雨量‌。</p> <p class="ql-block">  每个星座仪都有自己的星座标识图案,游客们纷纷按图索骥,寻找自己的星座。我找到了自己的星座“狮子座”。</p> <p class="ql-block">  妻子也找到了自己的“水瓶座”。</p> <p class="ql-block">  “拉什瓦拉亚”旁边那个被称作纳里瓦拉亚(Nadi Valaya)的巨大圆形物体实际上是两个小日晷。</p> <p class="ql-block">  此日晷中心有一个圆盘,中间竖立着指针,太阳照射时指针投下阴影,结合周围的刻度盘读取时间。它计算出来的时间可以精确到分钟。</p> <p class="ql-block">  我试图想象18世纪的祭司如何在此记录行星轨迹,却被拿着手机穿梭拍照的游客们所打断,时空在此奇妙穿越。</p> <p class="ql-block">  拉玛(Rama)日晷由两座圆柱体同心排列,通过悬挂的绳索形成空间坐标系,用于测量天体在地平线上的高度角与方位角。</p> <p class="ql-block">  一侧的拉姆日晷(Ram)中心有一根带有刻度的铁杆,用以观测太阳的顶点以及太阳在不同时间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 贾伊·普拉卡什日晷(Jai Prakash Yantra)由两个大理石半球凹入地底组成,直径约17.5米,半球表面刻有分、秒刻度及12个标志天球赤道的标记。</p> <p class="ql-block">  在‌半球形凹槽中,镶嵌着黄铜星盘与星座符号。内部刻满梵文与阿拉伯数字的复合标记。据说辛格二世为了融合印度教占星术与伊斯兰天文学,甚至派学者赴波斯交流。</p> <p class="ql-block">  我突然明白,当欧洲用望远镜观察天球时,印度智者仍在用青铜星盘解读宇宙的占星诗篇。</p> <p class="ql-block">  简塔·曼塔天文台,一座展现印度莫卧儿时代末期对宇宙的认知以及探究天文学能力的古天文台,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这里,我们为古印度天文智慧的深邃与建筑美学的融合‌而感到震撼。其实物设计极简而功能性强大,颠覆了我们对古代科技落后的认知‌。相比现代天文台,这里更强调“天地对话”的哲学,引发对古今科技传承的思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