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河南博物院的第二展厅,按中国朝代的时间顺序,展示了夏商时期的活动轨迹和国家演变,涉及地点包括嵩山一线中原龙山文化末期的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巩义花地嘴等典型遗址,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夏代都城,以郑州商城、安阳殷墟为代表的商代都城等,介绍和展示内容包括城、宫殿、礼器等多个层面,全面展示夏商时期都邑的政治、经济、物质文化等,以及以中原为核心所形成的强有力的文化辐射。</p> <p class="ql-block"> 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证明了夏王朝在中原建都的事实。此复原模型为二里头1号宫庙基址。</p> <p class="ql-block"> 堆绳纹灰陶瓮,一种水器</p> <p class="ql-block"> 灰陶三足盘,一种水器;陶豆,一种盛食器;灰陶绳纹澄滤器</p> <p class="ql-block"> 绳纹扁足灰陶鼎,夏代的一种饪食器</p> <p class="ql-block"> 几件骨质饰品,用具,尤其饰品,做工精美,显示出三千多年前人们的审美水平和精湛的工艺。</p> <p class="ql-block"> 出土于偃师二里头的夏代铜爵,小巧、精致、飘逸,甚至可以想象出主人使用这支铜爵饮酒作乐时的潇洒、豪放。</p> <p class="ql-block"> 灰陶象鼻盉,长长的盉嘴被制作成象鼻状,隐约还可以看到两只眼睛,憨萌憨萌的。盉既可以做水器,也可以做酒器,可以调酒,也可以调整温度,难以想象那时人们生活的考究。</p> <p class="ql-block"> 兽面乳钉纹铜方鼎也称杜岭方鼎,通高87厘米,口长宽61厘米,重64.25千克,1974年郑州市杜岭郑州商城遗址出土,是现所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完美、保存最完整的青铜重器,为博物馆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 因方鼎在杜领被发现,因此被命名为杜领方鼎。杜岭大方鼎发掘出土时共有两件,其中大的一件被称为杜领一号,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一件窖藏青铜器,造型古朴,厚重大气</p> <p class="ql-block"> 兽面纹青铜鼎</p> <p class="ql-block"> 精美的玉璋</p> <p class="ql-block"> 兽面纹提梁铜卣,卣,古代的一种盛酒器,1982年出土于郑州。</p><p class="ql-block"> 该器通高50厘米,口径12厘米,重10.4公斤。此卣体态修长,做工精美,通身饰华美富丽的纹饰,这是商代前期青铜器装饰艺术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为商代后期繁缛的铜器纹饰开创了先河。</p> <p class="ql-block"> 兽面纹铜壘</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600年,商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商朝存在的500多年间主要在河南境内建都。商人开始使用成体系的文字,铸造大量的青铜器,中国从此走向青铜时代。</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300年左右,盘庚迁殷,即今天的河南安阳,直至灭国,商代后期一直以此地为都。甲骨文的发现,确定了殷墟的位置。随着洹河两岸近百年的考古发掘,发掘了宗庙宫殿区、王陵区、墓葬区、居民区以及手工业作坊,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陶、铜、玉、骨、蚌等器物和十几万片甲骨。以上就是在安阳殷墟出土的刻辞卜骨和刻辞龟甲。</p> <p class="ql-block"> 商后母辛青铜觥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为商后期的盛酒器。</p><p class="ql-block"> 铜觥,最早见于商代,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p><p class="ql-block"> 此器由器盖与器身两部分组成,器身内底中部与器盖内均铸铭文“后母辛”,“后母辛”是妇好的庙号。整器由多种动物组成,纹饰精美,通体以云雷纹为地,器盖饰一龙,身尾较。整器造型奇特,寓意神秘。</p> <p class="ql-block"> 妇好铜方斝,通高68.6厘米、口长25.1厘米、口宽24厘米,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斝是古代盛酒、温酒之器,在某些特定的礼仪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斝口部为长方形,上有对称的方塔形立柱,足呈四棱锥尖外撇,方形之斝为高级贵族专用,一般贵族只能使用圆形之斝。该斝铸造精美,形体高大,更非王室专用莫属。腹内底中部有铭文“妇好”二字。腹内底中部有铭文“妇好”二字。铭文妇好,是这件器物主人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妇好鸮尊,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小屯村殷墟妇好墓。通高46.3厘米,口长16.4厘米,足高13.2厘米,盖高13.4厘米,重16千克。整体作鸮形,宽嘴突眼,高冠有小耳,双翅并拢,粗壮的两足与下垂的宽尾构成三个支点,“臣”字状目,钩喙,胸略凸前。头后有半圆形器口,上置弧面器盖,盖上铸一鸟一夔作为盖钮。背后有兽首鑍。嘴饰兽面纹,胸部饰蝉纹和夔纹,颈饰怪夔,翼前端饰三角形头的长蛇,上饰蝉纹,竖内侧饰兽面纹,鋬下铸呈鸮的形象。口内壁铭“妇好”两字。</p><p class="ql-block"> 妇好鸮尊出土时为一对,整体造型新颖,各部位纹饰和谐,头部羽纹动感尤烈,是妇好墓所出468件青铜器中的精品,一件藏于国博,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为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带盖铜方斝,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兽面纹贯耳铜壶,一种酒器</p> <p class="ql-block"> 妇好汽柱铜甑形器</p> <p class="ql-block"> 妇好夔足铜方鼎</p> <p class="ql-block"> 安阳殷墟最著名的考古发现莫过于妇好墓的发掘。</p><p class="ql-block"> 妇好,中国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是商朝第二十三代王武丁的王妃。</p><p class="ql-block"> 妇好参与商王武丁时期各种政治、军事及日常活动。在商王的六十多位妻子中,只有三人拥有王后的地位,妇好是第一位。她为武丁生育子嗣,又受武丁派遣为商王朝开疆辟土,立下汗马功劳。</p><p class="ql-block"> 然而由于长期征战,妇好终因积劳成疾而离世。一座妇好墓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文物1928件,殉人16具。其中刻有铭文的青铜器近200件,刻“妇好”铭文有上百件。</p><p class="ql-block"> 妇好墓出土的器物大多为国之重器,精美珍贵,部分藏于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也收藏了很多,在妇好墓没有见到,却在这里看到了许多文物,也算是一种幸运。</p> <p class="ql-block"> 回字纹铜铙,商代后期</p> <p class="ql-block"> 精美的铜鼎,兽面纹铜豆和兽面纹铜爵</p> <p class="ql-block"> 祖辛铜卣,商代后期</p> <p class="ql-block"> “父乙”铜觥,商代后期。这件父乙青铜觥的造型非常特别和精美,通高29.5厘米,全长31厘米,底部纵长16.7厘米,横长12厘米,其结构分为器盖和器身两部分,两者之间有子母口可以扣合。器盖呈兽首形,双耳直立,一对立角上有旋纹钮,双目圆睁大嘴紧闭,额中有一凸起的小角,背部有一条凸起的扉棱至其尾部。器身呈长圆形,前部有宽流,鼓腹圆底圈足,尾部有兽首状的鋬手。整个器物通体用单线夔纹和兽面纹装饰,显得非常精美,而且还有种萌萌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商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建立起了完备的体系和制度。经济方面,有着发达的手工业,尤其青铜器的铸造高度发达,因此,商代又被称为“青铜时代”。</p><p class="ql-block"> 仅仅一个展厅就收藏有拥有如此之多的青铜重器出乎意料,也在意料之中。欣赏着这些器型多样、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的青铜器,我们也仿佛穿越到了那个空前繁荣、高度文明的青铜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