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怀抱 国宝悠然---佛坪记

h&z

<p class="ql-block">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秦岭横亘于陆地中央,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它位于华夏腹地、界分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秦岭之于我们民族、国家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显著地位。祖先诞生于此,民族形成于此,历史开端于此。莽莽秦岭,人文悠悠。距今115万年前,蓝田人已在山谷间繁衍生息,此后半坡人、郧西人和仰韶人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古人类在此聚合交融。巍峨秦岭也见证了周、秦、汉、唐等王朝兴衰更迭。秦岭也是珍稀动物的宝库,秦岭地区有许多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秦岭四宝”——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而位于秦岭腹地的佛坪更是有“秦岭腹地的绿色明珠”“猫窝佛坪”“物种基因库”等美誉。</p> <p class="ql-block">  高铁40多分钟的旅途,就从喧嚣酷热的都市西安来到了地处秦岭深处绿意盎然的小城佛坪。刚一下车,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顿感心旷神怡,身心倍感放松。</p> <p class="ql-block">高铁站就横跨在两山之间,一条小河沿着县城唯一的一条公路蜿蜒而上。</p> <p class="ql-block">  一脚踏进佛坪,就等于进入山水深处。立马觉得这儿的山水天然地交融。一条椒溪河亘古流淌,弹着不绝如缕的长调。瓦蓝的天空、游走的白云、满眼深深浅浅的绿色植被,清凉的微风送来醉人的花香,清澈的小溪里野生鱼儿清晰可见……佛坪是一个袖珍小城,全国最小的县城,全县人口3万,出租车只有十辆,大熊猫佛坪救护繁育研究基地有四个熊猫,熊猫谷两个熊猫,在这个都是个位数的小县城,街道上连红绿灯都少见,这里早晚清凉,夏季均温22℃,却因高铁开通成了休闲避暑的后花园。作为大熊猫的家园,佛坪县生态优良、自然静谧、国宝荟萃,森林覆盖率高达9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0天以上,有着“中国天然氧吧”“中国大熊猫第一县”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从高铁站乘坐公交车向秦岭深处的大熊猫救护繁育基地驶去。盘山公路两侧,山茱萸树结满了红宝石般的果实,偶尔闪过几户青瓦白墙的农家。唐代诗人岑参曾写下“峰攒望天小,亭午见日初。夜宿月近人,朝行云满车”的著名诗句描写佛坪的自然之美。</p> <p class="ql-block">  佛坪这个名称来源于一个神话传说。根据传说,佛坪原名为“佛爷坪”,位于秦岭深处,以前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饶的地方。传说中,这里曾因为三条孽龙(水龙、火龙和风龙)争夺而遭受灾难,导致该地区变得荒凉。后来,西天如来佛派出了两位降龙罗汉下凡,用智谋降服了三条孽龙,拯救了当地的百姓,并恢复了平静与繁荣。为了纪念这两位佛爷的功劳,人们将此地改名为佛坪。</p> <p class="ql-block">道路两边到处可见熊猫元素的文创产品。</p> <p class="ql-block">  上午10点30分钟左右,我们抵达基地,基地比想象中的简朴。沿着高高的台阶,看到了熊猫的家园。一个个高低错落的圆形城堡,分隔而居,每只熊猫都有自己的专属领地,四周群山纵横,溪流环绕。秦岭大熊猫佛坪救护繁育研究基地免门票但需要预约,里面居住着4只大熊猫——党生、秦韵、佳佳和全运。根据科学研究,大熊猫一天中最活跃的时间段在上午的8:00-10:00和16:00-20:00,而这个时间段很难看到大熊猫的影子,工作人员说大熊猫感觉天气炎热在屋里睡觉。</p> <p class="ql-block">熊猫的家</p> <p class="ql-block">低矮的云层在头上掠过,山峰若隐若现。</p> <p class="ql-block">  终于等到一只熊猫出来了,游客们立刻围观了过去,熊猫好像也不想扫了大家的兴致,在门口和大家温柔的对视,憨态可掬的吃了几棵翠竹,就边回头边摇晃着肥胖的身躯返回到了窝里。</p> <p class="ql-block">  虽然只是几分钟,也让游人异常兴奋,纷纷与国宝打着招呼,举起手机拍照,特别是小朋友兴奋的手舞足蹈。</p> <p class="ql-block">  在国内提起大熊猫,人们往往会认为是四川独有的“特产”,其实中国的大熊猫分两种,一种是四川大熊猫,另一种就是秦岭大熊猫。受限地理位置,同为熊猫的秦岭亚种和四川亚种不常交流,渐渐开始“两模两样”。首先是长相。四川大熊猫个头比较大,头型偏长,更像熊;而秦岭大熊猫头圆嘴短,耳朵小,长得更像猫。其次是毛发。与四川大熊猫不同的是,秦岭时常出现棕色毛发的大熊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萌态十足</span>的大熊猫</p> <p class="ql-block">  查询资料得知大熊猫所以珍稀, 是因早在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它就生存在地球上,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都发现过熊猫化石。和它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但大熊猫因适应亚热带气候,依赖竹子为生存活下来。故而有“活化石”美誉。中国人对熊猫的发现很早,《书经》称貔,《峨眉山志》称貔貅,《兽经》称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貘等。目前全球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中国境内圈养数量约333只(截至2025年数据)。其繁殖率极低,幼崽存活率不足50%,加之栖息地破坏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现存数量远低于全球其他濒危物种。所以大熊猫被称为“国宝”。</p> <p class="ql-block">  大熊猫常出现在国际交往、影视作品及重大活动中,成为和平、友谊的象征。自1950年代起,中国通过赠送大熊猫促进国际关系的发展,例如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赠送的两只大熊猫成为中美关系转折的标志性事件。当时“玲玲”和“兴兴”两位大熊猫乘专机抵达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引发了8000名美国观众的冒雨迎接。在随后的一个月里,两位熊猫吸引了多达100余万的参观者,它们所到之处,无不令人心生柔软,再愤怒的情绪也会被它们的笑容所化解。这份福报,不仅属于大熊猫,更属于我们人类……</p> <p class="ql-block">告别大熊猫,在观景台乘凉,阵阵凉风习习使人感到非常惬意。</p> <p class="ql-block">很适合一个人静静发呆放空自己……</p> <p class="ql-block">  11点30分基地要闭园了,只好恋恋不舍乘公交车返回佛坪县城。在老街站下了车,立在街口的“佛坪老街”由陕西籍著名作家贾平凹题写,贾平凹先生是近代著名作家,创作颇丰,高产而优质,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众多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他早期的长篇小说《浮躁》。《浮躁》是贾平凹“商州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以农村青年金狗与小水之间的感情经历为主线,深刻描绘了改革开放初始阶段社会的浮躁状态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虚。这部作品奠定了贾平凹在文坛的实力派地位,值得一读。记不清了贾平凹在哪篇文章提及早年途经佛坪时的见闻,尤其对当地家常菜印象深刻,称“凡是熊猫住的地方,都是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县城的老街保存着古朴的风貌,古色古香的门头设计、热情洋溢的叫卖声、琳琅满目的货品……让人应接不暇。各个小吃店正在用餐的游客,扑面而来的烤苞谷、热面皮、烤红薯的香味让人陶醉,街上板栗、土蜂蜜等土特产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  老街不长,修缮加固过,据说有百余年历史,老街上有很多家饭馆,在一家评价很高的小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品尝了佛坪的特色美食:热面皮,菜豆腐,味道也没有特别惊艳。</span></p> <p class="ql-block">热面皮分量很足</p> <p class="ql-block">  出了老街就是县城,老街和县城就一条街道相连,道路两边是政府部门和学校医院等服务机构,都很袖珍。街道上没有红绿灯的喧嚣,只有零星的行人和车辆缓缓穿行,出奇的安静,仿佛时间在这里流淌得格外缓慢。漫步在佛坪的街头巷尾,你会看到玉米长得很旺,野菊花开的一片灿然,蒲公英与车前草,都在兀自地生长。阳光充足,天空深蓝,风儿飒爽,行人散淡,一个汉子坐在棚屋前小睡,几只狗,几只鸡都很自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城独有的烟火气息令人沉醉。这里的宁静与安逸,让人暂时忘却了都市的喧嚣与繁忙,仿佛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佛坪出产山茱萸,曾被评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买了一瓶当地特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茱萸饮料,味道很好。</span></p> <p class="ql-block">  沿着县城唯一的主街道走到尽头拐了个弯就来到佛坪博物馆,因周一闭馆,谢绝参观,只好返回高铁站乘车回西安。在前往高铁站的出租车上,我与出租车司机聊起了当地的生活,司机告诉我,佛坪很小,没有外卖,也不需打车软件,生活节奏缓慢,人们彼此熟悉,仿佛大家都是老朋友。这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方式,让人不禁反思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是否真的值得追求。</p><p class="ql-block"> 归程的列车疾驰,窗外的风景如电影般掠过,佛坪的回忆在脑海中不断闪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佛坪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但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要珍惜那些简单而美好的生活方式。或许,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快与慢,而在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