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英的《赤壁游图》

月亮河

<p class="ql-block">仇英(约1498年一约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吴县(今苏州),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明四家”。仇英出身寒门,幼年失学,曾习古画,后拜师文徵明、周臣,成为画家。仇英博取众长,集前人之大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所作青绿山水和人物故事画,既工细雅秀,色彩鲜艳,也融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主题和笔墨情趣。</p> <p class="ql-block">明 仇英《赤壁游图》纵26.5厘米横90.5厘米</p><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仇英《赤壁游图》以苏轼《后赤壁赋》为主题,画的是苏轼携友泛舟夜游赤壁情景。 在创作《赤壁游图》时,仇英为表达词人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一反自己常见作品中那种工整严谨、华丽绵密的画风,以淡淡的笔触、清丽雅致的色调,描摹出空濛、远大、自然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在景物的布置上,仇英配置远山近壁,山壁悬崖呈斜向延伸,山崖上杂木丛生,古柏苍劲,突出了赤壁险峻形势。而奇峭的悬崖与大片平静的江面又造成了典型的虚实对比,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赋文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的意境与氛围。</p> <p class="ql-block">  这幅画绘制于1548年,属画家中年时期作品,仇英在年轻时受到文徵明的器重,并从周臣学画,故而其作品也深受文徵明等人的影响。在这幅《赤壁游图》就能看见披麻皴、斧劈皴等典型皴法,皴笔绵密画风工整细腻。</p> <p class="ql-block">以《赤壁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在明代中期屡见不鲜,苏州画家就有文徵明、文嘉、陆治、居节等人曾以此题材作画。《赤壁游图》前有文徵明大字隶书“赤壁游”,拖尾上的题跋诸人也皆为明代著名文人,彭年用楷体书《赤壁赋》,文彭、文嘉则用行草分别书前后《赤壁赋》,周天球则采取行楷书《后赤壁赋》。这些都是中晚明时期文人所常使用的典型书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