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及摄片:文京文</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9943919</p> <p class="ql-block"> 河南省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有丰富的馆藏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有的珍贵文物不仅引起我的兴趣,还能触发联想这个文物主人的传奇经历。镇馆宝物之一的武则天金简就属于这样一种文物,本文尝试解析一下。</p> <p class="ql-block">武则天金简</p><p class="ql-block"> 唐代文物,公元700年对应武则天执政的唐久视元年。其出土过程纯属偶然:1982年5月的一天,河南登封农民屈西怀在中岳嵩山峻极峰采药,在祭坛中岳的“登峰坛”边的石缝中无意中发现了一枚亮闪闪的金片,他捡回上交地方政府,后经鉴定确认是一枚武则天金简。这一发现可谓石破天惊,一代女皇武则天晚年的心路历程被公诸于世。</p><p class="ql-block"> 金简<span style="font-size:18px;">含金量高达96%,</span>长36.2厘米,宽8厘米,重223.5克。上刻双钩楷书63字,落款时间为久视元年(700年)七月七日,此时武则天77岁。</p> <p class="ql-block"> 简,是古人在出访时,书写自我介绍及表达意愿的一种载体,相当于现在的名片。</p><p class="ql-block"> 武则天金简上的铭文内容为:“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大意为:武则天信奉道教,渴望长生不老、羽化成仙,命使臣胡超到中岳嵩山门投递金简代她祭拜,祈求道教中的三官九府为自己免除罪名、祛病赐福。</p><p class="ql-block"> 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官”,“九府”泛指各方神仙洞府。“除武曌罪名”意为解除疾厄,以得长生久视。武则天喜标新立异造新字,这个金简上就有5个武则天自造的新体字,包括“曌”、“圀(国)”等。金简上的内容还能反映出武则天晚年由佛转道、祈求长生的心理变化。</p><p class="ql-block">注:铭文中武氏造字除“曌”[zhào]外,均用现代字替代。</p> <p class="ql-block"> 武则天(武曌,624—705年12月16日),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则天的人生经历无比传奇:先后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637-649年)和唐高宗李治的皇后(651年二次入宫,655年立为皇后)。最后自己当上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任武周君主15年(690—705年2月23日在位),若从660年代高宗李治执政算起,实际掌权时间达45年。直到神龙政变退位,迎回中宗李显复位,恢复大唐国号。武则天<span style="font-size:18px;">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接“开元盛世”,均属“大唐盛世”。</span></p><p class="ql-block"> 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在唐中宗时为皇太后。同年底逝于洛阳上阳宫,享年82岁。以“则天大圣皇后”尊号与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立有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其功过是非留与后人评说。</p> <p class="ql-block">独特与珍贵之处</p><p class="ql-block"> 唯一性:<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以后的历代帝王在祭祀封禅时,多有投简的传统, “投龙简”是道教最为隆重的祭祀仪式之一。通常是在举行法事后,将写有祈愿文字的简札,投入名山大川的洞府深渊,以沟通神灵,祈求保佑。目前已发现有铜、银、玉简等,而武则天金简是已发现的唯一属于古代皇帝的金简;也是目前唯一见到的、与武则天有直接联系的可移动性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 直接物证: 其铭文清晰刻有“武曌”二字,是直接与武则天相关联的极稀有实物,堪称“一级国宝”。武则天为了权力,在宫廷斗争中手段凌厉,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子女。晚年时,她可能希望通过这种道教“投龙简”仪式,与天神沟通,为自己“除罪”,以求长生。这反映了即使是一位皇帝,在面对生命终点时也会产生的脆弱和反思。此金简为这段历史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实物证据。</p><p class="ql-block"> 研究价值:金简是研究武则天晚年思想、书法和文字史的宝贵材料。</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武则天金简不仅是一件文物,更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中国唯一女皇帝复杂内心世界的大门,讲述了其晚年</span>祈求“除罪”与“长生”的愿望。博物馆文物背后往往有许多未解之谜,这些会激发我们去探索和学习,让历史变得更生动有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