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 严隽圻</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1833478</p>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5日下午我们来到茅山东方盐湖城风景区内的中华性文化博物馆。</p> 一个不允许学生进入的博物馆,你敢进去看看嘛?如果你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一个能让你震撼的博物馆,那你可能得看看常州的中华性文化博物馆。<br> 这个博物馆位于茅山东方盐湖城景区内,一进门你就会被眼前巨大的男性生植器官木雕给震撼到,真的是你能看的吗?也太炸裂了吧! 常州性文化博物馆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性文化博物馆,还是首个“道家性养生博物馆”。博物馆展览内容分古代、近代和当代。 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关于性的多维视角。 这个博物馆存在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是展示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二是推动现代社会的性教育和性健康。如果有机会的话,推荐大家可以去参观学习,能学习到不少知识。 古人制作的不同体位的精美陶俑,这些体位我们现代人都还在使用。还有各种雕刻体位的铜钱,果然古人还是太超前了。 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创办人刘达临,1932年生于上海,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系,曾任亚洲性学联会副主席。 自1985年起,他开始重点研究性科学,著有相关著作60余本。1989年至1990年,刘达临主持了全国两万例性调查。 美国《时代》周刊曾评论他是“引导中国走向幸福的21世纪的六个代表人物之一”。 创办背景:1991年5月,刘达临在苏州得到第一件性文物,是清代的“压箱底”。不到一年,在热心的古玩收藏家们的帮助下,他的收藏品激增到200多件。 1993年以后,刘先生的这些藏品在上海、沈阳、无锡、大连、广州、合肥、台北等地区和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展出,引来络绎不绝的人流。 随后,刘达临决定建一个性文物博物馆,以实物来论证中国性文化的发展演变的历史轨道,消除社会上对性存在的误解,促进性健康。 同时,让多年来收藏的这千余件老宝贝有个栖身之地。创办于上海:1994年,刘达临不惜举债30万元,在上海西部郊区的青浦徐泾,购置了一幢三层的“农民式”别墅,取名中国古代性文化展览。 平时大门紧闭,只有远方来的朋友,或是同业慕名参观,这个私人性博物馆才会大门洞开,并由刘教授亲自担任讲解员。 上海新世界百货有限公司见有利可图,便与刘达临签约,把博物馆引入南京路步行街。当时的博物馆占地1000平方米,双方商定,赢利了共同分成,亏本了由百货公司负担。 1999年9月2日,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开张,上海市有关部门领导前去剪彩,称展出内容和掌握的分寸都很好。 博物馆虽在南京路上,实际上入口是在距南京路约十几米的一个支弄内,观众很不好找,客源越来越少。 加上有关部门不同意在交叉路口挂指引路牌,在这种情况下,上海新世界百货有限公司决定退出。 2001年4月30日,博物馆只好迁出南京路,搬到了并不繁华的武定路,由刘达临一人独资经营。同年11月底,性博物馆被新浪文化频道搬到网上,一度车水马龙,并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2003年6月,刘达临和上海豫园商城发展有限公司商定把性博馆迁至城隍庙,后被主管部门否定。迁址江苏: 2003年8月1日,性文化博物馆与同里镇正式签约。2004年4月,性文化博物馆迁到了江苏同里,取名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典园林退思园的东侧,馆址曾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女子学校之一——丽则女校。丽则女校始建于1906年,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月19日,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在江南水乡古镇同里开馆,由社会学家费孝通题写馆名。开馆后,客流量平均一天有三四百人。我曾经去参观过。2015年,江苏同里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关闭。 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关闭后,馆内的藏品分散在常州、武汉和海南三处分馆收藏陈列。 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分为室内展区和室外展区,室内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分为四个基本部分,室外展览面积4000多平方米。它的一部分展区是清末民初的西洋建筑风格,另一部分展区则是典型的江南古园林风格。 展馆特点: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具有如下特点:世界上很多性博物馆都由企业或私人收藏者举办,很商业化,极少由著名的性学家举办的,而中华性文化博物馆由性学家举办,它的文化品味和学术水平是第一流的。 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展品是从4000件藏品中挑选出来的,它的质量,特别是古老程度是一般性博物馆难以企及的。 中华性文化博物馆规模大,展出面积大。国外性博物馆一般都在大楼里,而同里这个博物馆却坐落在一个大花园中,已建成一个“性文化石雕园”,放置六十多座性文化的大型雕塑,使观众不仅能够在室内参观,而且可以在室外参观徘徊,流连忘返,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或独有的。 中华性文化博物馆的室外展区的主题为“性文化艺术林”。走进艺术林,便可见到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书写的七个酣畅大字:“五千年来第一展”。 艺术林有60多尊性文化石雕像,让人领略了性文化的艺术氛围。 其中一尊石像雕着一位老爷爷头顶着生殖器,背后驮着自己的小孙子,蕴涵着浓浓的生殖崇尚;另外一尊年代的久远的残破石像,手握生殖器又一手遮羞的神态,表现出先人对性既神秘又羞怯的心理。 性文化博物馆的展览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一,原始社会的性,主要展示远古时代的文物;二,婚姻与妇女,展品主要有花轿、小鞋、婚床等;三,性在日常生活中,这其中最引人兴趣的,莫过于旧时代的“压箱底”;四,特殊情况下的性,包括同性恋、性变态等。此外,还有“金瓶梅”、“女子缠足”等专题展览。 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展出的文物和古代性民俗用品涵盖时间从约8000至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后期直至民国时期,馆内展示了性文物和民俗性用品2000多件,其中距今5000余年的珍稀展品20多件。 展品主要是石雕、绘画、陶瓷制品,也有一部分性文化书籍,80%以上都是世界孤品。这些展品此前曾在上海、沈阳、杭州、香港、台湾、纽约、横滨、墨尔本等国内外城市展览。 原始社会的性这个展区告诉人们,人类经历了一个性生理进化、性心理进化和性社会进化的漫长过程。 性崇拜是人类对性的初始认识,原始初民不了解性的快乐和生育功能从何而来,以为有神力、魔力存在,所以崇拜性,包括生殖器崇拜、性交崇拜和生殖崇拜。 该展区5000年以上的陶罐、玉器约在30件左右。展品中有一件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期的陶制女神像,女神一手抚着丰满的胸部、一手捧着鼓起的腹部,表现出对生殖的崇拜。 另外一件乳形腿陶罐的三条腿呈丰乳形,展品介绍的小牌上写着:乳形腿陶罐为公元前3000年的先民实用器,下可煮汤,上可蒸饭,具有生殖崇拜的含义。 婚姻与妇女这一展区的展品告诉人们,在古代的婚姻家庭中,妇女是男子发泄欲望的工具、生儿育女的工具和家务劳动的工具。 在原始社会中,妇女有崇高的地位,而到了私有制社会,一夫一妻制建立以后,妇女却沦为男子的奴隶和附庸,为夫守节、处女嗜好、缠足和卖淫等,都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展区一角的电视机,不断播放晚清时期一家人为自己的小女儿裹小脚的资料片,女孩拼命挣脱,但仍然无济于事,脚终于被缠上了,令人感到触目惊心。 展品中有一件驴鞍子展品,揭示了晚清时期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摧残。这个驴鞍子是封建社会对“越轨”女子实施残酷体罚的工具,封建社会认为“万恶淫为首”,女子通奸为社会不容,往往会被脱光衣服,绑上双手按在驴鞍上,对“越轨”女性进行非人道的摧残。 展区内还展出了青楼寻欢床、性交椅、逍遥椅等,以及青楼专用瓷器等。展品中一件晚清青楼使用的脸盆架上刻有朱金木雕,画面上一女子坐在椅子上,举起一个杯子,一男子一条腿站着,另一条腿搁在女子两腿之间,并用手中之壶向女子酒杯中灌水,性寓意明显。 性在日常生活中该展区的展品中包括“压箱底”与“春宫画”(嫁妆画),所谓“压箱底”是“外藏内露”的陪嫁,瓷枕外面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而打开瓷枕则是一对夫妻在做爱。 同样的还有其他的人形、水果形的“压箱底”,这些藏品既体现了古人对性的兴趣,也反映了在性难以启齿的社会环境中,古人对表现性的形式的巧思。 “压箱底”与“嫁妆画”是古人对后代进行性启蒙教育的形式,尤其在女儿出嫁时,母亲将这些“性教育”品放在女儿嫁妆箱子的底部,俗称“压箱底”。 展区中展示的四幅春宫绢画品相完整。展品中有一件瓷花插,器型是一条鲇鱼与一条鲤鱼相交。此展品为清初吴三桂到云南做平南王时,汉族军人不愿与少数民族女孩通婚,于是吴三桂令人制作了这一类型的花插分发给众军人,宣传不同民族的通婚仍享鱼水之欢的道理。 特殊情况下的性该展区陈列着关于古代非常态性行为展品,包括宗教和性、同性恋、性变态等。这里的展品还包括能看到古人对同性恋的态度的物件。 中华性文化博物馆的展品的收集渠道有三个:第一个渠道是创办人刘达临和他的学生、以及胡红霞在国内外的古玩店、古玩市场收回来的。 第二个渠道是,通过搞古玩生意的以及小古玩商,得到相关信息,或者从他们手里直接购买。 第三个渠道是捐赠,很多人把家里存放相关物品的无偿地捐赠给博物馆,通过博物馆向社会做展示。 中华性文化博物馆的参加人群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有比较高的教育水平的白领,虽然受过比较深的教育,但是在性文化方面比较薄弱。 第二种是生活经验比较丰富的中老年人,包括有70、80岁的老人,参观者中年龄最高的是103岁的男子,也有93岁的老太太,他们感到在生活当中性文化缺失。 第三种人就是外国人,他们希望通过博物馆了解中国文化。武汉分馆全称武汉达临性文化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红巷路37号。 2002年,武汉企业家黄永阶向刘达临提出在武汉办性文化博物馆分馆。刘达临将700多件性文物送来武汉,其中一只印有春宫图的碗是他花了1.2万法郎拍卖而来。 2002年8月18日,武汉达临性学博物馆正式开馆,黄永阶担任馆长。博物馆开馆之初,展厅面积有2000多平米,4个展厅,共有1300多件展品,性文物达700多件,最早的展品可追溯至北魏,包括春宫画、古代男女交合雕像瓷器等。 开馆后,媒体报道很多,去参观的人很少。前三年每年仅上千人参观。后武汉达临性学博物馆的运转逐渐走上正轨,这也是刘达临晚年最满意的一家博物馆。 博物馆每年会在社区、学校、广场多次举办展览和科普等公益活动,武汉市政府和市民对此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湖北省科协和武汉市科协还授予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海南分馆全称海口达临性文化博物馆,位于海口琼洲文化风情街。2013年,刘达临在海南建立的海口达临性文化博物馆开馆。2015年,江苏同里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关闭后,馆内的藏品搬迁到海南分馆收藏陈列。2016年,海南性博物馆受强台风袭击,文物损失600余件。 常州分馆全称中华性文化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茅山旅游度假区东方盐湖城景区,展出2000余件性文物和展品,是世界最大的性文化博物馆。 2016年,刘达临在江苏常州建立了中华性文化博物馆。 该馆首次将道文化与性文化的关系与渊源进行完整阐述,向世界第一次系统、形象地展示了神秘的中国道家性文明发展史,从性养生的角度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自然、崇尚科学的一面。 西安分馆全称中华性文化博物馆西安分馆,于2006年9月27日正式开馆,是西安首家性文化博物馆。 西安的性文化博物馆将有三大新看点。 第一,增加了大型展品。该展览馆不仅展出大量以性为主题的艺术品、中国汉代以来以及国外的“性趣”用品,还将首次展出一些大型艺术品,如“绑不住的地方”“女人的依靠”等。 第二,将开设大唐王朝展区。第三,计划开展综合性展示。博物馆不仅仅展览艺术品,也会出售一些“性趣”用品和介绍性知识的光盘。 同时博物馆还计划开发性文化歌舞,对性文化进行动态演示,另外还将根据中国古代性文化的记录开展性保健康复治疗等服务。 2004年4月13日,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在古镇同里开馆前,苏州市及吴江市两级文化管理部门和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时任苏州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书记陈平带领下来到性博馆。 陈平告诉刘达临馆长,性博馆从上海迁到同里,还没有到文化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如果该馆有“美术类”的图画,就必须经过文化管理部门的核查,并一一登记备案,才能正式开张。 该馆陈列的即使全是古代文物或文物拓片,也要到文物主管部门备案,办理相关手续。 否则,开放性博馆存在手续不全的问题,这是有明文规定的。 随同文化管理人员一同前来的同里镇负责文化工作的项书记向记者介绍,他们和吴江市文管部门已经协商,将在当天协调办理落馆的相关手续,力争尽快解决这一当务之急。 关于迁址中华性文化博物馆迁址到同里确定后,刘达临表示古镇同里给了性博馆很好的发展条件。 同里在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退思园一墙之隔拨给性博馆7000平方米的一座园林,花费300多万元改建与装修,到开馆时,展览面积将扩大一倍,展品数量也将增加一倍。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将利用宽敞的室内外空间建成一个世界独有的性文化石雕公园。 此外,刘达临还把从没展出过的珍品、新石器时代的一个“圣女”陶像,也搬进了同里性博馆。 不过,即使同里千好万好,但性博馆离开上海,总不免有些遗憾。 关于性博馆要搬迁到苏州的古镇同里,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方官员说:不可惜,这个博物馆可能更适合呆在同里这样的小地方,即使在国外,也不可能在闹市区出现这样的场所。 但是性博馆在人气少的地方,又影响收益,还是去同里这样的小镇更好。 对此说法,同里镇的主要负责人称,他们所做的是拯救处境艰难的性博馆。 至于是否有负面影响和是不是作秀,同里镇负责人称,让大家去说吧。 就性博馆落户同里被文化市场“准入”手续“卡壳”一事,江苏省文化厅有关领导认为,作为一种民俗味很浓的博物馆,性博馆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更没有什么不好。 如果其手续齐全,有一定的场地、一定的藏品和专业人员,完全应该支持这种博物馆在当地的存在,现在国家提倡民间办博物馆。 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说,这是从管理角度来说的,如果从人文环境的角度来考虑,里面就复杂了,也不是文化主管部门的事情了。 如果当地政府是想以性博馆来招揽游人,带动旅游业而引进它,则应考虑文化发展方向与旅游发展方向一致性问题。 江南人对性毕竟不是太张扬,态度很含蓄,甚至有些羞涩。 南京博物院院长徐湖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性博馆应坚持多层次、多方位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应有博物馆。 而现在中国的博物馆虽然多,却不丰富。 性文化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性博馆的出现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多样性的要求,他们有了解性历史、性文化的需求。 现在小学生都要接受性教育,课堂上都能讲,人们的思维已很开放了。 如果连开一个性博馆都犹豫,那这种思想就太落后了,把性博馆开在同里并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不过,徐院长也提醒到,性博馆是文化民俗,但不能低俗,一些涉嫌黄色的、淫秽的东西不能展出,比如《春宫图》最好还是收起来。 这座博物馆在中国绝无仅有,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参观者中有70%来自海外。(新华网 评) 这座博物馆是中国创办时间最早、藏品最丰富的性文化博物馆。(中国新闻网 评) 五千年来第一展。(费孝通 评) 我们走出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后,又跟着导游前往中华道文化博物馆去参观。 <p class="ql-block"> 中华道文化博物馆是中国首座系统展示五千年道文化发展历程的专题展馆。该馆通过艺术品陈列、数字交互装置等多元展陈手段,全面阐释道家思想在艺术、哲学、民俗等领域的深远影响。作为东方盐湖城核心文化场馆,其建筑布局遵循《道德经》八卦理念设计,集中展现三山符箓历史脉络与道家哲学精髓 。馆内设置老子雕像、十二生肖互动墙等特色展项,并首创道长掌印展陈、太极占卜等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