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千层岭.访客家土楼

雅阁

<p class="ql-block">  翻过岁月之坡,来到这环佩叮咚的山水村,几多期许就在眼前,最迷人之处就在于,她静静地存在着,你来或不来,她就在那里,不盼不拒。</p> <p class="ql-block">  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徏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p> <p class="ql-block">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民系”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p> <p class="ql-block">  刚开始,他们沿用中原古老的生土建筑技术,利用当地竹、木、泥、石等原料,从建造简单的木屋土屋发展到泥墙瓦顶的土楼。为聚族而居,又逐步建成系统成熟的大型多层生土建筑。</p> <p class="ql-block">  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闽西永定广种烟草,被称为“烟魁”的条丝烟大有发展,畅销大江南北、南洋各地,大批烟商大发其财,使永定的豪门富翁有了大兴土木、建造规模宏伟的土楼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基础,永定客家土楼建筑出现了其他客家地区望尘莫及的鼎盛时期。</p><p class="ql-block"> 来到洪坑土楼群,此座土楼两侧就各有一座耳房, 分别为“条丝烟刀加工作坊”和学堂。</p> <p class="ql-block">  闽西永定土楼群每年接待外国游客数量不少。</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不靠海的山区也祭拜妈祖天后,妈祖保佑这一方百姓平安!</p> <p class="ql-block">  方型“庆成楼”。</p> <p class="ql-block">  客家人的千年传承…</p> <p class="ql-block">  客家人世代相传的是他们的美德,今天的传承人不知还会再盖土楼吗?</p> <p class="ql-block">  “振成楼”,是客家土楼中的土楼王子,由洪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弟等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造。</p> <p class="ql-block">  截张“振成楼的俯视图,从这能看到内部环套环再套楼。</p><p class="ql-block"> 振成楼,富丽堂皇,中西合璧,被寓为土楼王子。由洪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弟等人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耗资8万光洋,历时5年建成。坐北朝南,占地约5000平方米。两环。外高4层,内高2层。按《易经》八卦封原理构建。两侧各有一座耳房, 分别为条丝烟刀加工作坊和学堂。</p> <p class="ql-block">  振成楼俗称八卦楼,以富丽堂皇、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而著称,其大胆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学所强调的多样统一原则,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堪称中西合壁的生土民居建筑杰作。</p><p class="ql-block"> 振成楼被益为“东方建筑明珠”,有最富丽堂皇的圆楼之称。</p> <p class="ql-block">  走入围墙,感到有不同的感觉,干嘛呢?</p> <p class="ql-block">  是有点中西合璧建筑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客家土楼它具有防震、防火、防御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凉。</p> <p class="ql-block">  原住民饮水井。</p> <p class="ql-block">  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小社会。客居异地的客家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的自给自足,而土楼的结构及功能充分满足了这个小农经济的特色需要。</p><p class="ql-block"> 楼内的水井、厨房、仓储、卧室、粮食加工房、柴火间、猪牛舍、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全家族人在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的同时,又尽享几代同堂、合家团圆的天伦之乐。</p> <p class="ql-block">  看那一间间的厨房和饭桌。</p> <p class="ql-block">  走出振成楼,后面的土楼开始一座座的…</p> <p class="ql-block">  永成楼。</p> <p class="ql-block">  景阳楼。</p> <p class="ql-block">  千年榕树。</p> <p class="ql-block">  老树与老人。</p> <p class="ql-block">  冠军大道,由本国十一名世界冠军运动员与古楼的亲密互动而得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街边上有十一位运动员的图片介绍)</span></p> <p class="ql-block">  洪坑村为林氏村庄,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此为林氏家庙。</p> <p class="ql-block">  远远望去,林氏家庙前有很多“柱子”,估计是家族历代的荣誉吧?</p> <p class="ql-block">  走近一看,每根旌柱都刻有某人某时任过啥官,或任过什么职务,一句话此旌表着林氏历代不仅不缺丁,而且每代都在为林氏增光。</p> <p class="ql-block">  月娥桥,说的是某海外一女子为忆她外祖母的过往经历,而捐建了用她外祖母命名的桥。</p><p class="ql-block"> 江月娥,出生承启楼,二十年代嫁与洪坑户有钱人家,后随夫下南洋创业,太平洋战争爆发,随夫返乡,回来不久,一场瘟疫夺走了公公婆婆、丈夫、弟弟、弟媳的性命。</p><p class="ql-block"> 她为了抚养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经常为别人挑货挣脚力钱,独自带大了五个孩子、三个外甥,并把这些孩子都培养成了有用之才,江月娥用弱小的身躯支撑起一片蓝天。</p> <p class="ql-block">  福裕楼于公元1880年开始兴建,耗资十多万光洋,经历三年时间才建成,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该楼由楼主三兄弟林仲山、林仁山、林德山的朋友汀州知府张星炳设计。</p> <p class="ql-block">  里头整体配套和装饰都较为豪华,十几万的光洋加持着,能不跋扈点吗?</p> <p class="ql-block">  此楼是有名的《大鱼海棠》和别的影视作品的取材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  十二属相…</p> <p class="ql-block">  奎聚楼,宫殿式方楼,建于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 年),林氏民居。坐北朝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依山势而建,三堂两落,前高3层,后高4层。错落有致,雄伟壮观,人称布达拉宫式的土楼。</p> <p class="ql-block">  抬头望过去,远处这幢独立的小土楼像似一年轻小伙子,充满着青春活力,想娶媳妇了没…</p> <p class="ql-block">  走了这一遭可是开了“眼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