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房车游

KennyShao

<p class="ql-block">当我们提到远方,阿拉斯加多半会在列表中,它在地图里高高在上,总是与冰冷相连。作为美国最大的州人口却是最少的,如果北京的人口密度跟阿拉斯加一样,那么整个北京五环就只有800个人住着了。阿拉斯加就是这样地广人稀。它虽是美国却与本土分离中间隔着个加拿大,更加有着边缘的感觉,冰冷与孤独,真要用“Cool”来表示了。让我们到最外面去,站到所有事物的边缘。</p> 作为邮轮出发城市的温哥华,人们总是往往把阿拉斯加旅游与邮轮结合起来。也许是因为害怕晕船或者泰坦尼克综合征,我们总是畏惧邮轮,这次决定飞到 Anchorage体验一下房车旅行。 开房车我也是第一次,3.5L的V8福特第一感觉就是轰隆隆震耳欲聋,好吵啊。只有戴上降噪耳机听听音乐,中年老男人的曲库并不适用沿途的风景,昔日的摇滚和小情歌都无法共情,直到有些佛性的许巍才可以开始单曲循环。 在营地不久就发现厕所里淋浴喷头死活不出水,估计澎澎作响的水泵有问题,有些郁闷,身上竟然开始觉得有些痒更想洗澡了。准备2天后回Anchorage找租车公司换车。 到达Seward的时候天已傍晚。营地正对山海,隐约间看到极光,不曾想这是此次旅程唯一的一次。 Seward小城小而美,是邮轮的港口。此景跟这副对联好配:<div>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div> 小镇瞎转,没想到在路边拍到了美国的国鸟,在温哥华偶尔会在空中看到但从没有机会拍到,相比热衷于打鸟的摄友,我没有足够的勤勉和耐心。 从Seward开往Whittier路途上,登上了 Exit Glacial。 <p class="ql-block">19世纪的人类相信普遍我们处于两个冰期之间,1815年印尼火山爆发,烟雾遮天蔽日,全球气温下降两度。雪莱和拜伦在给友人的书信和诗歌中把在世界末日的描述为整个地球表面都盖满坚冰,先前的生灵全被冻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实与两位诗人的想象相反,和世界很多地方一样,这里的冰川也在撤退,小径旁边的牌子从1960年开始不断标记显示它一步一步后撤的步伐。在这里时间不再记于钟表或日记,而是由矿石和冰川赋形。</p> <p class="ql-block">冰川游客中心直观地展示了此处冰川在不同世纪的长度。</p><p class="ql-block">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如果他当年看过冰川,应该也会说同样的话。冰川也适用于那个古老的悖论:一种永恒的流动。</p><p class="ql-block">地址学动辄上万年的单位扩展了时间。山脉、冰川的运动让人类活动显得那么渺小。穆旦有首诗说得好:</p><p class="ql-block">我傲然生活了几十年,</p><p class="ql-block">仿佛曾做着万物的导演,</p><p class="ql-block">实则在它们长久的秩序下,</p><p class="ql-block">我只当一会小小的演员。</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就近在Whittier附近的游客中心停车场过夜。曾经奢望自己房间能够“窗含西岭”能够“烟波江上”,这下如愿了。以静止的风景对应流逝不息的时间,看着远山,物我观照、不疾不徐,不即不离。这种似有若无的神气通融盘旋在自己心中的窗口,难怪每次旅行归来上班打卡,心总是迟到。</p> <p class="ql-block">Whittier小镇的Portage冰川小径。雪原柔软如毯,远处的山巅峥嵘,似刀砍斧削。看着女儿走在前边的小径上,我想我们经常把“保护环境”与“保护地球”相混肴,我们是为了自己或者下一代,保护的不是地球而只是维持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其实地球并不在意我们,以它40亿年的时间轴来说,如果把地球的历史压缩成一年,12月31日晚59分55秒,中国才进入秦朝。任何大于10秒的环境自我调节和气候的波动循环都是人类所难以体验的,保护与破坏都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我们是如此的渺小,“保护地球”这口号在我看来本身有一种人定胜天的不自量力,更多的像是满足某种安心。</p> 远远的从小径上看到融化的冰块坠入水中,可以听到轰隆的巨响,那些被压缩了千万年的冰块重新回到了曾经孕育它的水中。空间距离被超越,时间隔绝也被打破,一超直入如来地,如此的圆满,这是时空圆融的禅趣。 那些封闭的冰应该是千万年之后第一次再见阳光,那时候氧气的浓度的是现在的两倍,随着外表的融化那些被压缩的空气终于释放出来了,深吸几口沿着湖面吹来的风,这是万年前猛犸象呼吸的空气。 行车路上队友突然得意地说,“我这水电工程师还是很称职的吧?洗澡问题我解决了,我们不用换车了!”原来是淋浴喷头上有个开关没打开,也不知道她是不是用学到的那些流体力学分析出来的? 远山如海市蜃楼,飘在空中。 天黑之前赶到Valdez边上的冰川湖。敲碎一块浮冰,握在手里,冰川的冰因为高强度的堆压,比普通的冰密度大会更沉。 多年以后,女儿应该也会想起老爸和她一起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 Valdez是个钓鱼的好地方。因为这里是洋流交汇处,有非常多的三文鱼、鳕鱼、石斑鱼。 天色已晚,在小镇转来转去,最后决定在渔人码头过夜。归来的渔民和游客开始在码头收拾自己的收获。。 以我的标准他们都有些浪费,一侧拉一片大肉剩下的就扔了。 一个兴奋的孩子抑制不住地向我展示,于是与他攀谈起来。 “这麽多?今天是你们幸运的一天吗?”<div>“不,每天差不多都能有这麽多。”</div><div>“那你们几点出发的?”</div><div>“早上六点就出去了,到现在整整一天”</div><div>几个小渔夫都很可爱,我应该每人都给他们来一张肖像照。</div> 因为这里是三文鱼回流的必经之地,在附近的小溪中已经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阵仗。 三文鱼是一种奇怪的鱼类,在海水中生活,但在繁殖期长途跋涉逆流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回到淡水河流中产卵,完成生命循环。 海狮、海豹和熊会等在要道口捕食三文鱼,这只海狮应该是彻底吃饱了,不知为什么让我想起了刘禅。 杆起杠落,我一个看客都觉得过瘾。 鱼太多了,小孩子都可以轻松收获。 Valdez是个邮轮港口,下次我是会参加老年邮轮团来这里吗? 开往Valdez的路上间或会看到输油管线,鹅毛熊为了修克里米亚的铁路,当年几百万美元就把这块地卖了美国,却不知这块地方物产丰富。 阿拉斯加石油矿产资源丰富,开发的原油通过输油管道要越过三座山脉、无数条大大小小的河流以及永久冻土层,因而近一半输油管道要架空兴建,而非埋于地下,以防止冻土层融化因而产生的移动。 Valdez是1300公里输油管线的终点,街上看到这个装置,原来是用来清理石油管道里的血栓-石蜡。 <p class="ql-block">离开Valdez开往Fairbanks,会不断地停车遥望。</p> <p class="ql-block">到达Denali公路的时候,已经黄昏。中国文人画多把夕阳描绘的很是柔和,松林幽意,”斜阳淡秋影“。我想倪瓒应该来看看阿拉斯加的夕阳,在阿拉斯加,生命必须更热烈,才不会被冰川的冷气冻住。夕阳是这样炽烈,所有的颜色是那样的饱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自无人机看风景地貌,新天地扑面而来,风光迥异---道路仿佛丝带,湖泊有如银刃,巨石则好比微尘。大地分解成抽象的图案,夕阳之下,树木被拉出长长的影子,变作出人意料的景象。第一次放飞就有这样的景观很是兴奋,然而上面的视频仅持续一分钟不到我们就失去了控制,然后彻底不知道它去哪里了,狭窄的小路房车很难掉头,正慌乱着,一辆拉原木的大车从对面驶来,司机简单闻讯之后向前开去;很快对面又来一辆SUV,年轻的司机上来就说:</p><p class="ql-block">“我猜前面那司机已经问过你们要不要帮助了吧?”</p><p class="ql-block">我只能祥林嫂那样悲惨地复述一遍。当我好不容易找到地方掉头时,看到第二辆车的司机反向开回来了,隔着老远就伸出驾驶窗向我挥舞着白色的无人机。</p><p class="ql-block">“前面那司机发现的,他车太大难掉头,交给我了。”</p> 傍晚时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于是停车在一个高坡上。“山衔日入深,云伫星出缓”。又是一个阴云漫天的夜晚,虽然极光指数很高,今晚看来应该是看不到它了。我睡在驾驶室上面的长“鼻子”里,小雨在顶棚滴嘀嗒嗒的敲打声听的很是清楚。露营打破了青山绿水和钢筋水泥分明的结界,自然和人类文明的界限变得暧昧,好像两边都在,又好像两边都不在。 <p class="ql-block">清晨睡眼惺忪被队友拉起来,但见风晴雨霁,平林烟暝,雪峰傲耀。</p> 附近的湖泊小溪白雾蒸腾。远山愈曙,皑皑覆雪,天边拉出一道长长的锯齿。 <p class="ql-block">小心翼翼升起失而复得的无人机,空中看到大地像浸润在脱脂的牛奶里。</p> <p class="ql-block">随着太阳升起,大地被点燃了,所有的色彩都沸腾了。纯净明澈的阳光涌入了每一个角落,斑斓的草甸如半透明的马赛克,不规则的镶嵌在大地上,但又有某种规律的重复,好像拿 1 除以 7 的结果。。。</p> 云低山高,风清鸟寂,摄人心魄的遗世之感,不按快门也要秉着呼吸看。 <p class="ql-block">湖水如镜,薄雾如丝,丘陵温柔起伏。</p> <p class="ql-block">在天边的远山恢宏肃穆充满神性,当那裹附山巅的云雾散去,你会看到那里搁浅着一只方舟,它囊括着世间所有的物种。</p> <p class="ql-block">拍照间隙,遇到一对来自犹他州的老人,他们已经先后来过7次阿拉斯加了,这次开上来已经转悠了快两个月,两人精神矍铄很是健谈,昨天半夜每小时起来看一次,终于在凌晨4点雨云之间看到了极光,我好惭愧啊。</p> Denali公路虽然路不是都好走,但是我觉得是本次旅途的高光。无人机打开了上帝视角,仿佛回到了创世的那个清晨。 古人常说“山静似太古”,太古静是怎样一种静呢?我想这是一种像时间一样古老而悠远的宁静。凝视这风景,头脑很容易停止运转,我不在”这里“,在”别处“,就是一种不沾滞于时空的无住心态。“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空旷安静的山谷,老一辈潜心观景,年轻人随风奔跑。 <p class="ql-block">Fairbanks 再次错过极光之夜,不过没有错过当地的虾仁、蟹肉三明治。</p> <p class="ql-block">在Fairbanks开往Denali公园的路上特意去看了“荒野生存”主人公Chris McCandless生前最后待过的公共汽车。美国20世纪迷茫一代的年轻人代表,名校毕业的他放弃舒适的中产生活,与社会隔离,捐掉财产,走向远方,以出走来诠释自己的理想主义。</p> 车厢里展示了他在阿拉斯加的旅程,他也许认为这块未被开垦的广阔疆土能够弥补生命中所有的缺憾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hris写下的简短遗言:“感谢上帝,让我度过了快乐的一生,再见了,愿老天保佑所有的人。”在这页纸下面是《</span>逆境中的智者》一诗的句子<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死亡是一只凶猛的草地鹨;</p><p class="ql-block">然而,数世纪以来他超脱于肉身的死亡之行,更是为了战胜怯懦。<br></p><p class="ql-block">山是死寂的岩石,</p><p class="ql-block">人们仰慕或厌恶它的姿态,和它傲慢的沉默,</p><p class="ql-block">山依然故我,不会因此而变得柔软或困惑,</p><p class="ql-block">只有少数死去的人的灵魂,能有类似的性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生命弥留之际,他为自己拍了最后一张照片。站在巴士旁边,站在阿拉斯加无限的晴空下,一手拿着自己最后的笔记,一手对着镜头摆出再见的姿势,如僧侣般平静地走向上帝。他如此年轻如此孤独,也许Chris就是年轻时代的另一个你,在另一个平行时空,替你进行了一次向往已久的远行。</p> <p class="ql-block">在Danali公园里面的路上,如果你看见人们把车停在路的两边,不用说那一定是看见动物了,人们互相指引着方向,即使动物很远,也会翘首很久。我想时至今日人们已经没有什么神奇动物没有见过了,人们欣喜的是这份自然的不期而遇,而不是在电视里或者牢笼中。</p> 还没长角的Moose。 遥远的山坡上几只山羊在晒太阳 在Denali公园里走了有名的的Savage Alpine Trail。 <p class="ql-block">这天是个阴天,太阳间或从云层间隙中倾泻下来,云层移动着一会这里一闪那里一烁,这里就是灯光剧场。</p> <p class="ql-block">我最爱拍的是远处的山谷,太阳像是一个拿不定主意的画家,一会觉得这里应该来点高光,没多久就改了主意,涂抹掉刚才的高光又点亮其他地方。同一个场景不同的角度和光线,可以静静地看好久。</p> 忽然听见周围咕咕叫的声音,一只山鸡一步一耸地迈着小步走下山坡来,然后我发现自己渐渐地被更多的山鸡围绕。 离小径不远,两只山羊在晒太阳。可以看到左边的一只脖子上戴了无线定位追踪器。 突然之间它们转身跑出了我的取景框,一只狼跑了进来。抬头凝神细看,那应该是只狐狸,两只羊估计也觉得自己看走了眼,跑着跑着扭着头放慢了脚步。 著名的《荒野信札》作者华莱士·斯特格纳在写给美国内政部的信中总结道“我们需要荒野。我们仅仅需要乡野留存在那里,即便我们只是开车到荒野边缘,冲里面看一看,也足够了。因为荒野能给予我们安慰,让我们知道自己仍保有作为生物的心智,这属于希望的地理学。(the geography of hope)" 板块挤压,岁月隆起。人类在最后一次冰河世纪通过还未融化的白令陆桥从亚洲来到这里,我在想1000年前一万年前它是不是就和现在差不多?站在小径的高端,风能够不受阻碍的吹,视线也可以毫无阻挡地投向远方。那些山峦早已在此,它也目睹我们的到来。 暗夜如晦,天地间只有营火一簇。<div>总结一下此次房车体验,琐碎的快乐和麻烦,细节都快忘了。就记得随时可以停车做饭,临时找个地方就可以过夜,此次旅途分别在很多以前没有想到的地方过夜如Shopping mall的广场,高尔夫球场,游客中心门外,渔人码头还有风景绝美的荒郊野岭。上水下水在很多加油站都可以完成,如果你还没有试过,地广人稀的阿拉斯加是个非常合适的地方。</div> Denali公园的最后一晚又是一个雨云密布的夜晚,月亮不言,星辰不歌,极光女神还没有准备好见我,下一次吧,我又一次在顶棚雨声的低语中入睡。<br> <p class="ql-block">“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季节的流转,让我们能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朝无尽的彼方流淌的时间。</p><p class="ql-block">日本摄影师星野道夫说得好,“喜不喜欢阿拉斯加的自然并不重要,关键在于那片土地能让你感受到更恢宏的自然与生命。我们的生命中有两种时间。一种是每天被各种东西追着跑的时间。另一种时间则是自然。”</p><p class="ql-block">“旅游”和“旅行”有一个微妙的比较,前者是“一个人走进一个地方”,后者是“一个地方走进一个人”。清晨在脚步匆忙的Skytrain车站,在Costco看到冰川矿泉水;我会想到此时此刻有个地方松鸡在踱步,冰川在脱落。那里时间缓慢,空气清冽。那地方在西北偏北,它也盘旋我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