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马尔伯勒公爵府邸,温斯顿·丘吉尔出生地。布莱尼姆宫,别名丘吉尔庄园,是历代马尔伯勒公爵府邸,也是温斯顿·丘吉尔出生地。是英国唯一一座非宗教非王室却具有“宫”称号的建筑,也是英国园林的经典之作。宫殿位于牛津伍德斯托克,由约翰·范布勒建造。它将田园景色、园林和庭院融为一体,显示出卓越超群的风范。1987年,这座官邸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宫殿和公园通过拒绝法国古典主义模式,说明了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开始,其特点是灵感的折衷主义、回归国家来源和热爱自然。在18、19世纪的英国和国外,布莱尼姆宫对建筑和空间组织都有很大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站在丘吉尔庄园的铁门前,我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这座占地两千英亩的庞大建筑群,比英女王的白金汉宫还要恢弘,却少了几分王宫的威严,多了几分贵族庄园的雍容。</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于1705年开始施工,在东门上立有碑文,内容如下:在慷慨的君主幸运之光照耀下,这所房屋建给约翰马尔伯勒公爵及其夫人萨拉·詹宁斯,由约翰·范布勒先生在1705年到1722年建成。“伍德斯托克”的王室荣誉称号及该建筑物均由女王陛下安妮赐给,并经议会所确认。</p> <p class="ql-block">牛津城附近的一个浪漫花园中,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名胜,就是由天才园艺师布郎建造的布莱尼姆宫。它是英国国王奖赏于1704年打败法国和巴伐利亚侵略军的马德罗第一位公爵约翰·邱吉尔,而于1705-1722年建造的公爵府。布莱尼姆宫以折中风格和回归民族根基而著称,是18世纪王宫建筑的杰出典范。</p> <p class="ql-block">当马尔伯勒公爵隔海继续为他的女王不断带来好消息的时候,其敌对势力则想方设法破坏女王对他的厚爱。结果,批准给他建造布莱尼姆宫的资金没有到位,使得他们拖欠了石工、雕刻者以及其他包括温布勒建筑师共£45,000。在1712年,建造布莱尼姆宫的所有工作被迫停止。女王安妮逝世后,马尔伯勒公爵和夫人跟那些尚未付酬金的工匠和支持者协商用公爵自己的钱来完成这个宫殿的修建工作。</p><p class="ql-block">1704年8月13日,约翰·丘吉尔在巴伐利亚打败了路易十四的军队,取得了布莱尼姆战役的胜利。为了嘉奖他的功勋,国王封他为马尔伯勒公爵,并将这座府邸赐给了他。布莱尼姆宫是当时著名的建筑大师约翰·范布勒于1705年至1722年间完成的一项杰作,这里的园林布局和建筑风格都是为了体现马尔伯勒公爵建立的卓越功勋。</p> <p class="ql-block">布莱尼姆宫是英国贵族马尔伯勒公爵的家,它由国家为纪念其英雄——马尔伯勒公爵一世而建。马尔伯勒公爵一世是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的王子,在装饰客厅中有放有女王安妮、国王威廉姆尔伯勒马德罗二世和第一任公爵马德罗的全身雕像。</p> <p class="ql-block">布莱尼姆宫这个名字起源于1704年8月13日在多瑙河北岸进行的一场具有决定性的战争。在多瑙河北岸附近有一个叫做布莱尼姆的小村庄,法国领导人马歇尔塔拉尔曾经在这儿修过防线;也是在这儿,马尔伯勒第一任公爵,约翰·丘吉尔战败路易斯十四的军队,赢得了一场伟大的联盟胜利,从而在法国的统治下,拯救了欧洲。为了表彰约翰·丘吉尔在保护荷兰和奥地利、防止法国入侵方面的功绩,慈善慷慨的女王安妮赋予其“伍德斯托克”的王室荣誉,并为其修建了“布莱尼姆宫”。</p> <p class="ql-block">布莱尼姆宫是英国女王安妮为奖赏于1704年打败法国和巴伐利亚侵略军的马尔伯勒第一世公爵约翰·丘吉尔而建造的公爵府。布莱尼姆宫吸收了来自各方面的灵感,是英国一座既非王室所有、也非宗教建筑却称为宫殿的巴洛克式建筑。这座乡间宅邸属于马尔波罗公爵所有,是英国规模最大的建筑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功地保卫了英国,后来担任英国首相,因而名垂青史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就诞生在布莱尼姆宫,他是第八代马尔伯勒公爵的孙子,他继承了这个显赫家族的优良传统,发挥军事才能,带领英国赢得了战争。</p> <p class="ql-block">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于1874年11月30日诞生在布莱尼姆宫,他是第八代马尔伯勒公爵的孙子,他继承了这个显赫家族的优良传统,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度过了辉煌的政治生涯。温斯顿·丘吉尔曾经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家族的传记。他很早就是一名军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功地保卫了英国,后来担任英国首相,因而名垂青史。</p> <p class="ql-block">公爵在选择这座府邸的时候,首先看中了一个宽阔的河谷,这条小河名叫格利姆,它和另外一些支流一起形成了一片沼泽。建筑师约翰·范布勒主张在河上修建一座大型拱桥,主桥的桥拱宽31米。1708年开始修建工程,但由于造价太高,没有完成。公爵夫人反对在河上修建拱形桥梁,所以只是建起了一座普通的桥将布莱尼姆宫与牧场连接起来。</p><p class="ql-block">建造这座官邸花园必须考虑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协调一致。马尔伯勒家族于1764年将修建布莱尼姆宫的重任交给了著名的园林设计师兰斯洛特·布朗。布朗认为,园林设计应当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不应留下人工修饰的痕迹。他在格利姆河上修起了一道堤坝,形成大片水域,于是,桥下变成了两个边缘弯曲的湖。</p> <p class="ql-block">马尔伯勒公爵于1727年去世,在他去世5年之后,这座官邸的建筑工程才彻底完成。公爵纪念堂是布莱尼姆宫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纪念堂的屋顶上有小塔和钟楼。支撑公爵纪念堂大门的4根石柱名为考林辛式石柱,具有歌颂马尔伯勒功德的寓意。建筑主体用石柱连接,取代了墙壁。纪念堂的顶端有一尊雄狮与公鸡相斗的雕塑,这象征着胜利的力量。</p><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第九代马尔伯勒公爵在这座官邸的东西两侧重新修建了形状规整的花园,这种模式的花园曾经为布朗所抛弃,统统换成了草坪。第九代公爵请当时最著名的法国园林设计师阿希尔·迪歇纳来重新设计这些花园,迪歇纳曾经设计建造过法国埃松的库朗斯水乡泽国。公爵希望恢复湖畔的原貌,但是迪歇纳只是在这里建造了一个奇特的水池。</p> <p class="ql-block">第九代马尔伯勒公爵在访问意大利的时候,曾经对著名建筑家和雕塑家贝尔尼尼大加赞赏。贝尔尼尼将罗马的圣皮埃尔大教堂改建成了著名的巴贝里尼宫,在欧洲享有盛名。当时,法国人把贝尔尼尼称为“骑士”,路易十四还请他去法国重新改造了卢浮宫。为了满足公爵的心愿,迪歇纳只好违心地按照贝尔尼尼的方式来设计布莱尼姆宫的花园。他模仿贝尔尼尼在罗马修造的“新广场”的模式,在这个水塘中间建了一座小型的河神喷泉。</p><p class="ql-block">在英国,模仿自然景色的花园中很少用雕塑来做装饰,而布莱尼姆宫是一座法国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雕塑在这里随处可见。从住宅的高处望下看,花园布局整齐有序,其中的植物、通道和装饰物尽收眼底。散落在各个角落的雕像是一种标志,这些雕像象征着军队的英勇顽强和军人的荣耀,因为这座官邸是为纪念英国军队而修建的。布莱尼姆宫西侧充分呈现出花园整体布局的绚丽多姿,远处有布朗设计的体现英格兰自然景色的花园;湖边则有迪歇纳设计的意大利梯田式花园,同时又体现出法国式的几何图形的园林风格。</p> <p class="ql-block">布莱尼姆宫是18世纪王宫建筑的杰出典范。在英国,模仿自然景色的花园中很少用雕塑来做装饰,而布莱尼姆宫是一座法国巴洛克风格的花园,雕塑在这里随处可见。从住宅的高处望下看,花园布局整齐有序,其中的植物、通道和装饰物尽收眼底。散落在各个角落的雕像是一种标志,这些雕像象征着军队的英勇顽强和军人的荣耀,因为这座官邸是为纪念英国军队而修建的。布莱尼姆宫西侧充分呈现出花园整体布局的绚丽多姿,远处有布朗设计的体现英格兰自然景色的花园;湖边则有迪歇纳设计的意大利梯田式花园,同时又体现出法国式的几何图形的园林风格。官邸西侧还有一处修建在台阶上的“水景园”,这是建筑大师范布勒在18世纪建造的,共有13个部分。水景园的中间和四个角落各有一座喷泉,黄杨、雕像和装饰墙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水景园之中。13个喷水池组成小型的阶梯式瀑布,流入水景园的中间。水柱激起层层浪花,显得生气盎然。这些花园是为了进一步美化高处房屋的环境而修建的,绚丽多彩的花朵令人赏心悦目。错落有致的黄杨取代了花卉,宛如彩色沙地上的浮雕。水池周围用白色石头砌成边框,将黄杨的轮廓勾勒得格外分明。水的运用使花园充满了动感,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发明创造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丘吉尔于1874年诞生于庄园主楼西侧的一间装饰豪华的卧室,房间四壁铺有花色图案壁纸,配有镀金装饰和艺术天顶画,家具包括银质餐具和中国瓷器。这些细节反映了18世纪贵族生活的精致品味。 </p> <p class="ql-block">宏伟的大厅中最令人惊叹的是,由詹姆斯·桑希尔于1716年绘制的天花板:按照战争的顺序在布莱尼姆宫中展开,展现了马尔伯勒的胜利。长长的拱形走廊一直延伸到大厅的南北两边,这是约翰·范布勒的典型之作。比如楼梯,为拱廊的东墙所隐藏。</p><p class="ql-block">在宴会厅中,桌子与银色的镀金明顿餐具摆放在一起。银色物件的中心,放置在一张隔离的桌子上,展示了马尔伯勒公爵在布莱尼姆战役胜利之后仍然骑在马背上的情景。在格林灵·吉本斯制作的大理石门上面,饰有马尔伯勒公爵作为罗马帝国亲王时的双头鹰章。</p> <p class="ql-block">长形图书馆最初被设计为画廊,这个55米长的房间显示了一些宫殿内最好的粉饰灰泥装饰。室内放有女王安妮全身雕像。也许这个房间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便是在北部尽头的宏伟的威利斯管风琴。马尔伯勒和女王安妮的大理石雕像均安置于此处。</p> <p class="ql-block">内部珍藏着我国大量康熙年间的手绘瓷器。</p> <p class="ql-block">室内装饰的精美与奢华达到了极致,每一个细节都展示出贵族生活的格调。像这样精致的摇篮,让人们不禁遐想丘吉尔幼年时期是否曾在此安睡。</p> <p class="ql-block">有些房间的陈设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它们专为皇亲贵族准备,陈列之精美无疑令人沉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侧起居室内墙壁上的壁画和挂毯,记录了马尔伯勒公爵的军事功绩及其夫人的肖像。</p> <p class="ql-block">大厅天花板的壁画,描绘了布拉姆战役的场景(高67英尺)。</p> <p class="ql-block">"挂毯经纬交织着三百年前的马蹄声,座钟摆锤摇晃间,把公爵午茶时的银匙碰盏声送进21世纪的穿堂风里","战功勋章在玻璃展柜里沉睡,而窗外绵延的草坪正被21世纪的野餐篮唤醒"。</p> <p class="ql-block">英国的上流社会中,房间与装饰的艺术无处不在,无论是壁纸的选择还是灯光的搭配,都在述说着一个属于贵族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演说家、作家、记者,第61、63届英国首相(1940年-1945年,1951年-1955年)。</p><p class="ql-block">丘吉尔出身贵族家庭,毕业于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1895年投军,并以记者身份参加过西班牙镇压古巴革命及英国侵略印度的战争和英布战争。1900年以后,曾连续当选为自由党或保守党议员,历任殖民、海军、财政和国防大臣等职,因承担加利波利战役失利的责任而改授闲职。希特勒在德国当政后,他提出联苏制德的主张,反对绥靖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重任海军大臣,次年担任首相,组建联合内阁,领导英国人民对德作战。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立即发表声明援助苏联。同时还极力争取美国的援助,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1945年败选辞职,1946年发表“铁幕演说”,揭开冷战的序幕。</p><p class="ql-block">1951年重新当选首相,1955年退休。1965年,丘吉尔因病在伦敦逝世。</p> <p class="ql-block">丘吉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以及英国重要的历史学家,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英语民族史》等。曾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以及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他还是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数量最多的人之一(12万多个),一度被新闻媒体评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中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但其涉及到种族主义的言行也引发了较大的争议。</p> <p class="ql-block">55米长的长廊,陈列设计繁复的装饰细节和装帧精美的藏书,用于接待外国元首。</p> <p class="ql-block">离开宫殿,穿过一扇小门,我踏入了丘吉尔庄园的后花园。这里的设计风格是精致的欧式,每一处都透露着设计师的匠心独运。花园中摆放着众多名家的雕塑,虽然看似随意,但实际上每一件都是设计师精心挑选的。</p> <p class="ql-block">布莱尼姆宫建在格里姆河边,园林设计师通过建造堤坝蓄起了两个形状狭长的湖泊。两湖相接处,一座小桥笔直地通向宅邸的中庭,桥的另外一端连接着河对岸的牧场。中庭、主路、小桥和对岸的草坪上以绿植勾勒出的线条形成一条直线,将周围广阔的田园、园林和庭院融为一体。随意装点的橡树林、湖泊、玫瑰园、小瀑布体现出英国式园林讲究自然的乡野风格,大草坪上的雕塑、喷泉和修剪整齐的植物又具有法国巴洛克式园林布局严谨、偏爱几何图形的特点。</p><p class="ql-block">布莱尼姆宫主体建筑由两层主楼和两翼的庭院组成。外观混合了克林斯式的柱廊、巴洛克式的塔楼,高高隆起的三角壁,形成错落有致的正立面线条。进入大厅,最令人惊叹的是由詹姆斯·桑希尔于1716年绘制的天花板:按照战争的顺序在布莱尼姆宫中展开,展现了马德罗的胜利。长长的拱形走廊一直延伸到大厅的南北两边,这是温布勒的典型之作。比如楼梯,为拱廊的东墙所隐藏。室内还陈设着家族油画、壁毯及各种装饰摆件,每一件都出自名家之手。</p> <p class="ql-block">庄园内在搭建舞台,看来又要举办大型音乐会了。</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是宫殿的礼仪花园,名为“意大利花园”,实际上是一个小型的法式园林,因为整个庄园的主题是“反法国”,刻意回避了法兰西字眼。后花园内有一个由17世纪最具盛名的意大利雕塑大师贝尼尼设计的水神喷泉,英国建筑大师约翰·范布勒爵士设计的巨大几何形花坛。精心设计的两层水台,通向下方的运河,典雅优雅的几何图形犹如“地毯图案”,装饰着喷泉、古罗马雕塑和缩小版罗马方尖柱。</p> <p class="ql-block">庄园四周环绕着800万平方米(约2000英亩)的公园、牧场、湖泊、喷泉和后花园。这些园林包括神秘花园、意大利花园、梯田式水景园、玫瑰花园和瀑布花园。</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庄园的宁静与美丽,也体验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丘吉尔庄园,作为欧洲最大的宫殿之一,占地850万平方米(约2100英亩,8.5平方公里),相当于8个法国凡尔赛宫,12个北京故宫。这个庄园不仅是英国最大的贵族庄园,还是18世纪皇家园林的杰出典范。</p> <p class="ql-block">庄园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群融合了法式风格,其正面入口的石柱、雕像与拱门设计极具视觉冲击力,内部装饰包括中国瓷器、英国皇室御用瓷器、锡器、银器等,展现了跨文化的收藏价值。大厅内悬挂的历史油画和雕塑群生动呈现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部分画作因年代久远已显破损,更凸显历史痕迹。 </p> <p class="ql-block">整个庄园的建筑采用巴洛克风格,繁复的雕饰与华丽的曲线交织,彰显着昔日贵族的辉煌与奢靡。那些精美的壁画和天花板画作,每一笔都浸润着历史的沧桑。我注意到,画中的人物多是衣着华丽的贵族,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权力的觊觎与掌控的自信。这让我想起鲁迅笔下的闰土,同样是土地的主人,却命运迥异。</p> <p class="ql-block">丘吉尔庄园被誉为英国最美丽的风景之一,出现在多达26部电影之中,包括《灰姑娘》、《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哈利波特与凤凰社》、《007幽灵党》、《变形金刚5》等。英国作家杰里米·帕克斯曼说:“真正的英国人是个乡下人。英国的灵魂在乡村。”丘吉尔庄园这座典型的英国乡村庄园,或许满足了英国贵族和英国人的所有梦想。</p> <p class="ql-block">庄园内的园林设计以大片绿地和精致湖泊为核心,湖心岛上的欧洲风格别墅与溪流林荫形成和谐画面。游客可漫步于软质草地,感受当地人日常的悠闲生活,这种将自然景观融入日常的营造方式,增强了游览的沉浸感。 </p> <p class="ql-block">数百年过去了,这座庄园依然属于丘吉尔家族,并且部分区域对外开放。走进庄园,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充满荣耀与战争的年代,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庄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