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是晴天

海亮人生‖虎跃旅游

<p class="ql-block">  窗外黑咕隆咚的,不时金光闪闪,跟随“咔咔”的雷声后,“哗哗”的雨声传来,窗纱潲进点雨来,打在胳膊上凉丝丝的。我刚吃过饭,洗过澡,脱掉身上卤叽叽的汗渍铠甲,但爬一天山的燥热劲儿还没有褪去,不会在意一点雨点儿。两小时前,我还在九龙山中,那是峰峦跌宕起伏的群山,我真庆幸自己居然走出大山,躲过这场骇人的雷阵雨,不敢想象我此时此刻仍然在山中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我早就盘算从圈门出发,经天梯、烽火庵、马蹄窝,走京西古道到王平镇,看轨迹15公里。我虽然爬过十五六年野山,但没用过轨迹图,当时是边走边打听爬山,更重要的是每次都是五六人结伴同行。在京西,我人生地不熟,每次爬山都是独往独来,很想加入个群结伴同行,但发现爬山都是些年轻人,人家也不愿意加我。我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周末爬野山,总会碰上一拨爬山的人。今天周六我就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圈门位于九龙山东麓,也称门头沟区之源。实际上,它就是二层楼下的砖砌拱门,门洞三米宽,流出来的是黑水河,河宽三四十米,山洪来时是河,洪水一撤就是条干涸的河道,也是骡马道,亦称京西古道。附近🈶戏楼、过街楼、窑神庙,还有村庄,大小煤窑,可以想见曾经的繁华热闹场面。元代这里就挖煤烧炭,窑工挖煤前要进窑神庙上香拜神许愿,古道上来来往往做生意的人也很多,于是这里有唱戏的,还有窑姐,还有酒肆老板娘……沿着黑水河进山,隔三差五地看到大铁油桶粗的古树,还有古老的小四合院,还有被洪水冲毁的村庄。2023年夏,九龙山洪水泛滥成灾,京西古道上的村庄或景点都成了废墟,没有人居住了。当年的乡路偶尔有车辆通过,车过一片寂静,连声鸟叫也没有。</p><p class="ql-block"> 拐个弯就到了天浮桥村。这里有个原址重建的三义庙,还有座残破不堪的清朝马翰林的故居四合院,继续上行就是拉拉湖村,村西有座天梯有名儿。天梯本来是一个陡峭的石壁,高约三十余米,斜角70度,壁下就是三四米深的沟谷,这是京西古道的必经之路,不知哪年哪月,也不知是谁,在这陡峭的石壁上凿出了一个个石阶,方便人行骡马走,从此人们管这台阶叫天梯。如今天梯磨得锃亮,黑黢黢地锃亮,发出黑油油的寒光,令我止步。既然非走不可,我就得爬上去;既然是天梯,爬过去就是一片光明的坦途了。</p><p class="ql-block"> 我紧紧双肩包,装好东西,掏出登山杖,跺跺脚。脚上的登山鞋新买的,狼爪牌的,试试爬天梯像不像狼爪一样抓地儿。我前腿弓,后腿蹬,一手拽登山杖,一手扶天梯一侧龇牙咧嘴的石壁,腰弯得大虾米似的,使背负重心下移,生怕踩不住黑油油的光滑的台阶,我那鞋那脚真的狼爪一般地抓地儿。我抬起头朝上看,天梯还有一大半呢。这时,就听下面有两人说话,听出来是爬天梯的,一方面我心里高兴总算有伴了,一方面我心里害怕他们爬得快刮了我,窄窄巴巴的天梯哪里容得下三人同时爬呢?我改变不了他们,我就改变自己,我猛地来股勇气,快步爬起来,甩掉了他们,提前登顶了。</p><p class="ql-block"> 顶上不是一片坦途,落脚处是窄窄巴巴的石缝子,石缝子下是斜抹岔子一块两米高的巨石,无法下脚踩住什么。我正踌躇不决,身后的两人跃过来,在我前面窄窄巴巴的石缝上几下就下去了,一切都毫不费力似的。我也照猫画虎一样下去了。我是不是老了?老到胆战心惊了?怪不得很少看到六七十岁的老人爬九龙山呀!古时候,那些驮煤驮货的骡马过这道天梯该有多么艰险?那些赶骡马的汉子们该有多么艰辛和苦难?我这又算了什么呢?我要跟上他俩搭伴行,就大声问道:“兄弟去哪呀?”</p><p class="ql-block"> 穿白体恤的小个子回头说:“去马蹄窝儿。”</p><p class="ql-block"> 马蹄窝,我在京西古道公园里见过,就是石头被马蹄日经月累地踩踏磨损形成的圆溜光滑的小坑儿,那是岁月年轮留下的痕迹。他说的马蹄窝是一个地名儿,一定是马蹄窝很多很壮观的地方。我跟他们去,去啊!可我想起来没有拍一张天梯的照片,马上拍的功夫,他们就走远了。要不要追,能不能追到?我正想这个问题呢,就见一个孩子从天梯爬上来,后面跟着一个大人,显然是父亲。我爬不过前脚走掉的年轻人,咋也能跟上这孩子的,我还是跟他俩搭伴吧。</p><p class="ql-block"><br></p>

天梯

古道

京西

马蹄

窄巴巴

九龙山

爬山

骡马

石缝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