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佳作赏析](26)笔墨间的红色 文化精神传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编者按:红松文学社从2025年1月23日起,推出了【佳作赏析】专栏,选发作品与评论之优秀篇。旨在群友们互相学习,不断提高创作水平。</p><p class="ql-block"> 本期《美篇》刊发李强的作品与孟庆江的评论。 </p><p class="ql-block"> 稿件均来源于红松文学社群友们的作品与评论。为内部交流、学习之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笔墨间的红色 文化精神传承</p><p class="ql-block">——记中国毛体书法协会副会长李润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李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润东先生是中国毛体书法协会副会长,也是我相交数十载的同窗挚友。自1976年执笔习字,1995年专攻书法,至2000年潜心研习毛体书法,他用近半个世纪的执着追求,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2011年,在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大赛中,他的作品被评为现代毛体书法名家之作,并被收录于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书法创作历程》。此后十五年,每逢纪念毛泽东主席的书法活动,总能看到他挥毫泼墨的身影。其作品不仅被各地毛主席纪念馆珍藏,更发表于《人民书法》等专业刊物,镌刻于黑龙江尚志、山东后岗村等十余处碑林。他创作的毛泽东诗词长卷,远渡重洋被日本、加拿大等海外机构收藏,亦被上海红十字会、吉林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等国内单位珍藏。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7周年活动中,他荣获"红色文化捍卫者"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探究其毛体书法艺术成就的根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幼受其父亲熏陶,他对毛主席诗词和毛体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份热爱化作毕生追求,成为他书法人生的根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二,崇敬之心激发创作激情。作为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一代,我们对毛主席怀有深厚感情。他常言:"没有毛主席奠定的基础,难有今日改革发展成就。"这份崇敬之情,常使其在创作时豪情满怀,笔走龙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三,勤学苦练夯实功底。为提升技艺,他潜心研习历代书法名家碑帖,临摹《兰亭序》、《书谱》、《草书百韵歌》及智永《真草千字文》等传世名帖。这种执笔为娱、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为其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四,思想领悟提升境界。他深谙毛体书法不仅是书法艺术,更是人生修为,不仅是技艺,更是精神传承。通过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他的作品实现了从临摹到无我,从"形似"到"神似"的飞跃,达到"笔随心动,神形合一"的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五,潜心钻研自成体系。在长期实践中,他深刻体会到毛泽东书法"右欹23度夹角左侧纵长菱形立体感字势体系,极力维护汉字间架结构为核心,力求汉字笔画尽量不增不减,用小草笔法展示大草气势"的毛体书法艺术特征,深入探究其线条韵律以及点画、结构、章法布局等审美特质。这些理论思考,推动其艺术造诣不断精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得与润东兄同窗为友,是我人生幸事。期待他在艺术道路上再攀高峰,以笔墨继续书写时代的华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孟庆江的评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体书韵铸风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一李强的《笔墨间的红色文化精神传承》赏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孟庆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强的《笔墨间的红色,文化精神传承一一记中国毛体书法协会副会长李润东》,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p><p class="ql-block"> 一是人物形象鲜明,脉络清晰:文章以清晰的脉络塑造了李润东这一专注于毛体书法的人物形象。开篇介绍其身份与作者关系,接着通过时间线,阐述他从习字到专注毛体书法的历程,以及在书法领域所获成就,使读者对李润东有初步且全面的认识。随后深入剖析其取得艺术成就的五个根源,层层递进,丰富了人物形象,让读者理解其书法造诣背后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二是成就展示丰富,说服力强:作者通过大量实例展现李润东的书法成就,从全国大赛获奖、作品被专业书籍收录,到在多地碑林镌刻、被国内外众多机构珍藏,以及荣获“红色文化捍卫者”称号等,多角度证明他在毛体书法领域的卓越地位,使读者对其成就一目了然,极具说服力。</p><p class="ql-block"> 三是剖析深入,逻辑严谨:对李润东毛体书法艺术成就根源的分析,逻辑严谨且深入。从兴趣奠基,到崇敬激发激情,再到勤学苦练、思想领悟和潜心钻研,每个方面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深入探讨了他在毛体书法上取得成功的内在因素,体现了作者对人物和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p><p class="ql-block"> 四是情感真挚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李润东的深厚情谊与钦佩之情。如“得与润东兄同窗为友,是我人生幸事。期待他在艺术道路上再攀高峰”,自然的情感表达不仅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也为文章增添了温情色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30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于成云</p><p class="ql-block">制作:孟庆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