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18日,上午8:40,我们从如家派柏·云酒店出发,朝着宁夏博物馆的方向驶去。6.6公里的路程不算远,车辆平稳地穿梭在城市街道中,约15分钟后,这座承载着宁夏千年历史的建筑便出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步入展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岩画"展区。岩画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此前我曾游览过广西花山岩画风景区、宁夏贺兰山岩画景区,并参观了银川世界岩画馆,应该说对岩画还是有一定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岩画产生于文字出现之前,是目前发现的人类记录自身历史的最初方式。宁夏岩画广泛分布在宁夏境内沿黄河两岸的贺兰山、卫宁北山、香山、西山及灵武二道沟山绵延七百余公里的近百个山谷、峡口与丘陵之中。</p> <p class="ql-block">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游牧民族凿刻在岩石上的生活痕迹,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有各类动物、人物、天体、符号、人面像以及祭祀、射猎、交媾、放牧、巫术活动等等,是研究史前人类史、文化史、风俗史、宗教史的无可替代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昏暗的灯光下,一块块带着岁月痕迹的石器静静陈列,它们是远古人类与大自然对话的见证。那些刻在岩石上的图案,有的是奔跑的动物,有的是神秘的符号,虽然经历了岁月的侵蚀,但粗糙的表面仿佛还留存着先民们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岩画令人惊叹,岩壁上的动物图案、狩猎场景线条简练却充满力量,有的展现着先民对自然的敬畏,有的记录着部落的生活,每一笔刻画都像是在诉说着数万年前塞上大地的故事,让人想象那时的人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西戎春秋"是先秦时期展区。春秋时期的宁夏分属于义渠戎、乌氏戎、朐衍戎三个戎族方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宁夏地区陆续发现了西周时期的孙家庄、姚河塬文化遗址,表明西周早期宁夏南部地区已属周朝疆域。</p> <p class="ql-block">固原杨郎与彭堡、彭阳草庙、西吉新营等春秋战国时期墓地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各类生产生活用具、兵器、车马器和装饰品等青铜文化遗物,揭示出古代游牧民族生活的繁荣景象和青铜文化在欧亚广大草原地区传播交融的脉络。</p> <p class="ql-block">这里陈列着大量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和陶器。斑驳的铜锈下,兵器的锋利感依稀可见,礼器的庄重感扑面而来。通过这些文物,我们似乎能听到那时部落间交流的脚步声与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仿佛看见宁夏地区部落林立、文化交融的生活景象。</p> <p class="ql-block">"帝都蕃屏"是秦汉时期展区。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建都咸阳,宁夏属北地郡。秦始皇曾出巡西北,经固原,登六盘山。又遣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击匈奴,筑长城修直道,内迁人口,屯田戍边,自此宁夏逐渐兴盛起来。</p> <p class="ql-block">汉代,宁夏南北分属安定郡及北地郡。两汉时期,宁夏作为边陲重地,中央王朝大力推行移民屯垦实边政策,汉、羌、匈奴等民族共存生息,农牧并重,经济不断发展。</p> <p class="ql-block">人们借助地利,引黄开渠灌溉、阡陌纵横、良田沃野,盐铁资源日益兴盛,带动了手工业进步与商贸、交通的快速发展,城邑星罗棋布,多元文化特色鲜明,宁夏成为守御边疆、拱卫关中的重要北方门户。</p> <p class="ql-block">秦汉的统一与强盛在展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出土的简牍、玉器、铁器,无不彰显着中央政权对这片土地的管辖与开发。尤其是一枚枚刻有文字的简牍,虽历经千年,字迹依然清晰。</p> <p class="ql-block">它们记录着当时的政令、赋税、军事等信息,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秦汉时期宁夏作为边疆要地,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仿佛看到了当年戍边将士们驻守边疆的坚毅身影。</p> <p class="ql-block">转过拐角,“北朝隋唐时期”的繁华气息扑面而来。唐代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时代,陶瓷工艺进步巨大。制陶领域创烧出引人注目的三彩器,制瓷领域形成以邢窑白瓷和越窑青瓷为代表的南青北白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同时,还烧出成熟的黑、黄、花瓷。从近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器物中,对唐代瓷器的技艺风格也可管窥一斑。色彩鲜艳的唐三彩、造型精美的金银器、线条流畅的壁画残片,无不展现着这一时期宁夏地区的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唐代丝绸之路畅通繁荣,"伊吾之右,波斯以东,商旅相继,职贡不绝",极大丰富了唐人生活,宗教信仰、日常器用、丧葬习俗等,通过丝路的互鉴与交融内涵日益丰富。</p> <p class="ql-block">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遍,瓷质餐具、茶具、酒具、文房用具等无所不备,品种与造型多样,远超前朝历代。厚葬之风及异域风物、衣饰、形象,成就了风格多样的陶俑艺术。</p> <p class="ql-block">宁夏境内发掘出土的北朝至隋唐时期的陶俑,取材广泛、风格多样、造型生动,是我国丧葬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集社会观念和艺术手法于一身,丰富了中国独特的明器艺术,为研究宁夏历史留下了珍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这里曾是东西方文化、贸易交流的枢纽,展品中来自异域的香料、器物,印证着当年商旅往来、驼铃声声的热闹场景,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开放包容、万邦来朝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大夏寻踪”展区,将我们的目光拉到了西夏王朝。党项人是古羌族的一支,早期生活在黄河上游一带,后逐渐内迁至今宁夏、陕西、甘肃地区,依附于唐王朝,并在长期掌控夏州地方政权的过程中强大起来。</p> <p class="ql-block">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李元昊建国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因其在宋朝西北方,中原地区习惯称之为"西夏"。西夏先后与两宋辽金对峙鼎立,共历十主,历时190年。</p> <p class="ql-block">西夏地处中西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上,形成了一种既表现很强的民族特色,又受中原汉文化影响很大的多元文化。这个单元从西夏文字、瓷器、工艺、佛教及建筑等五个方面,全面地展示西夏文化的独特魅力,揭开西夏王朝的神秘面纱。</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个鎏金铜牛,是宁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长120厘米、宽38厘米、高45厘米,由青铜采用模制浇铸、空心鎏金技术铸造而成,重188公斤,中间空心,外表通体染金。</p> <p class="ql-block">鎏金铜牛屈肢而卧,牛角耸立,两耳竖起,双眸远眺,体态健壮,四肢有力,牛颈有弧纹,比例匀称,线条流畅,形象逼真,个体硕大,表现了西夏青铜铸造的巅峰工艺。它1977年出土于银川贺兰山西夏陵区101号陪葬墓。</p> <p class="ql-block">独特的西夏文石碑、造型奇特的瓷器、精致的佛教造像,勾勒出这个神秘王朝的轮廓。西夏文字形方正,笔画繁复,充满了神秘色彩;佛教造像神态庄严,工艺精湛,展现出西夏王朝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站在这些文物前,我们不禁感叹这个曾经雄踞一方的王朝的辉煌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走进"塞北江南"元明清时期展区。西夏末期连年征战,地区经济衰败,农业荒芜,社会动荡。忽必烈建元之后,国家空前统一。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取先进的中原经济文化,促使宁夏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公元1288年,元朝将甘肃行省下设的中兴路改为宁夏府路,此为"宁夏"一名之始。元明清三代,历时600余年,宁夏地区社会经济相对稳定,文化多元,中原农耕文化和边塞草原文化交流、融合,使宁夏呈现出"塞北江南"的美丽景象。</p> <p class="ql-block">高庙,初称新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一座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它坐落于中卫市城北,建在接连城墙的高台上,有殿堂楼阁260多间,通高约29米。高庙所有建筑均相互对称,重楼叠阁,亭廊相连,次第伸展增高,形似凤凰展翅,反映出宁夏古建筑精湛的艺术风貌。</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宁夏作为西北门户,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明初设九边重镇,宁夏境内有两镇;明代大规模修筑长城,其中宁夏境内长城总长达三千里,使宁夏得以有"长城博物馆"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封第十六子朱栴为庆王,负责宁夏地区军务。清代,康熙第三次亲征噶尔丹时以宁夏为军需筹集地,并驻宁夏府城18天,使宁夏再现了边陲重镇之雄风。</p> <p class="ql-block">这里精美的瓷器、华丽的绸缎、先进的农具,无不诉说着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雄伟壮丽的锦绣山河,孕育着无限生机;这是一片广袤的土地,悠久辉煌的古老文明,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来到"宁夏革命文物陈列"展区。宁夏作为马列主义传播和党组织建立较早的地区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红军长征经过宁夏,在六盘山上,毛主席曾写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诗篇。</p> <p class="ql-block">红军西征转战宁夏期间,我国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府——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在同心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运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解决民族问题的一次伟大尝试,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树立了光辉典范。</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宁夏工委领导回汉人民坚持斗争,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为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及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伴随着宁夏的解放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正式成立,宁夏回汉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携手并肩,迈向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征程。</p> <p class="ql-block">一幅幅黑白照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记录着宁夏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从红军长征经过宁夏,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成立,每一段历史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精神,也使我们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短短两个多小时,我们仿佛穿越了数千年的时光,从远古的先民生活,到王朝的兴衰更替,再到革命的烽火岁月,宁夏博物馆用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画面,为我们讲述了塞上大地的千年故事。</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虽然生活依旧,但我的心中却多了一份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与热爱。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走进宁夏博物馆,去感受它的魅力,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期待宁夏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观赏和点赞!</p><p class="ql-block">编于2025年9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