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生辉·鹤舞花间——郑景贤中国画艺术臻藏」

魏巧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开篇·展讯速览】</p><p class="ql-block"> 金秋九月,厦门市美术馆一楼主展厅内,“花好月圆·郑景贤中国画作品展,以一场视觉盛宴,向观众展现了当代花鸟画大家郑景贤先生的艺术世界。本次展览由福建省美术馆主办,台北市立美术馆副主办,汇聚了郑景贤先生融合传统与创新的经典力作——从墨韵苍劲的山石花鸟,到色彩明丽的白鹭繁花;从工写交融的细腻笔触,到留白生境的诗意表达,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对自然生灵的深情凝视,更是对中国画艺术语言的突破性探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艺术突破·三大创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著名画家石齐曾评价:“郑景贤先生呈现多项突破而新,或可一身光环满满!”他的艺术成就,正源于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工写交融,气骨合一:打破工笔与写意的界限,将工笔的细腻严谨与写意的洒脱奔放熔于一炉——花鸟的筋骨以工笔勾勒,气韵以写意晕染,既有“小写意”的灵动,又有“大工笔”的厚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色彩破局,时代新声:不拘泥于传统水墨的含蓄,大胆运用古兰、祖母绿、明黄等浓烈色彩,让花鸟画焕发“与时代气息相吻合”的鲜活生命力,如《繁花栖羽》中翠叶暖棕的花蕊,既古典又现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留白造境,雪羽生辉:在传统“计白当黑”的基础上,以白鹭、白荷、白梅等纯净意象构建“雪白仙境”——鹤羽的轻盈、花瓣的剔透,皆通过干湿浓淡的笔墨与水气的氤氲表现得淋漓尽致,如《秋声赋未尽》中岩石上的双鸟,羽色对比鲜明却融入淡墨背景,静谧中见生机。</p> 1️⃣ 《秋声赋未尽》(竖幅水墨) <p class="ql-block">岩石嶙峋,两只墨羽鸟儿伫立枝头,喙爪色彩明快;下方白花绿叶点缀,淡墨背景如雾似纱。右侧题款“秋光减尽冬日履历 清虚影 秋声赋未尽 日暖庭前语 清趣”,印章朱红点睛,传递出“清趣自生”的文人意趣。</p> 2️⃣ 《绿水青山 白鹭归》(横幅花鸟) <p class="ql-block">墨绿荷叶错落铺展,粉荷半开半掩,三两只白鹭黑足独立石上,姿态优雅;背景山峦云雾氤氲,“绿水青山 白鹭归”的题字与红色印章相映,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p> 3️⃣ 《山高水长》(群鹭飞鸣)方形作品 <p class="ql-block">四只白鹭姿态各异——三只振翅高飞,羽翼如雪;一只静立水畔,目光炯炯。右侧繁茂粉花与金黄花蕊点缀,淡墨山石水流烘托朦胧背景,“山高水长”的题字苍劲有力,展现生命的灵动与自然的壮阔。</p> 4️⃣ 《繁花栖羽》(综合创新) 【结语·艺术传承】 <p class="ql-block">从惠安的海风到厦门的鹭影,从工艺美院的讲台到国际画坛的认可,郑景贤先生用笔墨记录着自然的呼吸,用创新延续着中国画的血脉。这场展览不仅是一次作品的集结,更是一场关于“如何让传统活在当下”的生动对话。</p><p class="ql-block">愿每一位观者,都能在这些墨韵花鸟间,读懂一位艺术家的赤诚——对自然的敬畏,对传统的坚守,对创新的勇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