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清华园

一品燕麦Joy

<p class="ql-block">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踏入清华园的那一刻,校门旁的校训石便撞入眼帘,这八字箴言似有千钧之力,瞬间将我拉进这所百年学府的厚重氛围里。从前总因未能叩开清华校门而遗憾,常想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慨,如今以游客身份到访,也算圆了一场藏在心底的“名校梦”。</p> <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的历史,是一部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史诗。它始建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后历经变迁,从培养留美学子的预备学校,成长为中国顶尖的高等学府。百余年里,这里走出了无数科学家、学者与仁人志士,“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至今仍在校园里传递着青春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校园里的建筑,是历史与现代的完美交融。位于中心地带的工字厅,始建于1911年,灰瓦红柱、雕梁画栋,典型的中式庭院风格里藏着岁月的痕迹,如今仍是学校文化与学术活动的核心场所,走在厅前的石板路上,仿佛能听见往昔学子们的朗朗书声。不远处的大礼堂则透着西式建筑的庄重,穹顶与廊柱尽显典雅,与旁边的清华学堂、日晷构成了校园的“核心地标”——日晷上“行胜于言”的刻字,正是清华人务实笃行的精神写照,不少刚入学的新生在此打卡,青春的笑容与百年建筑相映成趣。而清华二校门的石牌坊,更是无数人心中的“清华符号”,汉白玉的材质在阳光下温润如玉,排队拍照的人们自觉有序,连喧闹都透着对这所学府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学生宿舍区则充满了生活气息,红砖墙的楼房错落有致,楼下的银杏树枝繁叶茂,偶尔能看见抱着书本的学子匆匆走过,轻声讨论着课题,空气中满是“书卷气”。教学楼多是简约大气的现代风格,玻璃窗明亮通透,走廊里的学术海报、教室外的研讨桌椅,都在无声诉说着这里的学术活力。</p> <p class="ql-block">  逛校园时最直观的感受,是清华园俨然一个“自行车王国”。几乎每栋楼的楼下,都整齐停放着色彩斑斓的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橙的、蓝的、银的,像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透着学子们穿梭校园的匆忙与活力。其中一款紫色共享单车格外吸睛,询问后才知,这是美团专为清华定制的“清华紫”单车——独特的紫色与校园的典雅氛围相得益彰,更特别的是,它仅能在清华园内使用,这份专属限定,恰是独属于清华园的浪漫,让冰冷的交通工具也染上了人文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  最让我难忘的,是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近春园的荷塘边,垂柳依依,虽已是初秋,荷花早已“零落成泥碾作尘”,但满池的荷叶仍在风中摇曳,有的翠绿挺拔,有的已染上清黄,倒有几分“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站在荷塘边,仿佛能看见当年朱自清先生踱步于此,写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的模样,文字里的诗意与眼前的实景重叠,让人满心沉醉。</p> <p class="ql-block">  中午在桃李园餐厅三楼用餐,更是意外之喜。傣味烤长江鱼鲜香四溢,鱼肉入口即化,蒜蓉空心菜脆嫩爽口,最后一块鲜花饼下肚,甜香留在唇齿间,连简单的一餐都透着校园里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  走在清华园的小路上,看着随处可见的学子、百年的建筑与四季皆美的景致,忽然明白了“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深意。这里不仅有优美的环境、厚重的历史,更有一代代人传承的理想与担当。离开时再望一眼二校门,心中已无遗憾,唯有感动——这场“迟到的参观”,不仅是一次游玩,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让我明白人生的“考场”不止一处,只要心怀热爱与坚持,处处皆是成长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感恩遇见,佛度有缘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