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昆歌 文字配图/昆歌</p> <p class="ql-block">有的知青说"当前国家提出多个精神"什么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企业家精神……唯独没有提出"知青精神"叫老知青们不要再谈什么"知青精神",因为不存在所谓的"知青精神"。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先不争论!</p><p class="ql-block"> 实践是检验科学的真理!我们连自己都否认"知青精神",还谈什么写知青回忆录……。历史回放,当年在那个火热年代,国家统一布局,号召全国各大城市的中学生、高中生,都要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落户。1700多万青年学子,离开城市,告别父母,乘着火车,带着简单的行装,来到广阔天地一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接受劳动再教育。那时的你和我还有她,不论在农村或军垦、农场呆的时间长短,大家都是当年下过乡的经历者和见证人。上山下乡所经历艰辛的青春岁月,至今仍记忆鲜活。</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下过乡的"知青人"为什么写回忆录?为什么要编书成册?不用我说,大家心知肚铭!一语道破!我们不写,谁来写?只有我们自己经历过的蹉跎岁月的人,才能感悟编书写作的真谛。所以在我们有生之年,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把我们在广阔天地所经历的知青故事,用手中的墨笔把他写出来。一个人写日记或回忆录那是故事,如果上百人参与编写成书那就是历史,那么这段历史留传后世,由后人去评论去吧!</p><p class="ql-block"> 历史不会忘记;原吉林省洮河"五·七"青年战校95名作者共同撰写《青春岁月》一书上下册,由吉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24年5月被北京《国家图书馆》入馆珍藏。同时"洮河战校知青编委会"在三年前,由74名作者撰写的第二本《逐梦人生》原始文稿上下册于2025年8月出版并被《长春方志馆》入馆珍藏。这两部书的出版并分别被《国家图书馆》· 《长春方志馆》入馆收藏,标志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两部作品在知青文化价值的认可。就原吉林省洮河战校知青而言,无疑是他们在晚年生活中的重要精神食粮和一束闪亮发光的火炬,圆了心灵深处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知青不是没有精神,在那个特殊年代,有他时代的背景,有那个时代的精神寄托,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面,有许多充满正能量的闪光足迹!董嘉庚、邢燕子就是知青人的骄傲!就是知青人心目中的偶像!这些闪光的足迹是值得我们知青人学习的,需要传承和缅怀的。特别是返城后我们这一代知青人,没有给国家添乱。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提升自己,不懈的努力奋斗,在各自的岗位发挥了主力军的重要的作用,有的成为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有的成为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企业家,农业专家等。当年的小知青,如今,我们都已步入老年,退出历史舞台。国家没有忘记我们这一代人!国家富强、社会稳定,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我们,退休生活丰富多彩,养老金按月及时入卡,再无后顾之忧。我们应该感谢党和国家,给我们晚年带来的美好和幸福生活,我们应好好珍惜当下幸福美好时光,高高兴兴的过好每一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者 杨学坤</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3日</p> <p class="ql-block">《青玉案·贺双书入藏方志馆》</p><p class="ql-block">~昆歌</p><p class="ql-block">芸编两书承春露,</p><p class="ql-block">十余载、风华驻。</p><p class="ql-block">墨里山河今古路,</p><p class="ql-block">青春写就,星霜几度,</p><p class="ql-block">页页关情处。</p><p class="ql-block">兰台新拓琳琅府,</p><p class="ql-block">更把韶光册中护。</p><p class="ql-block">试问初心何所付?</p><p class="ql-block">一城文脉,万家灯火,</p><p class="ql-block">月在书香处。</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双书《青春岁月》《逐梦人生》两部,用"墨里山河"喻刊物承载的时空记忆,"星霜"暗合创书十佘载历程。</p><p class="ql-block">2、兰台"指代方志馆,"韶光"与"初心"呼应,结句将文化传承意象融入城市夜景,凸显方志馆"护文脉、映灯火"的社会价值。</p><p class="ql-block">3、《青玉案》正格(贺铸体),双调六十七字,上下阕各五仄韵,以"入声七遇"韵部强化庄重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