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315019967</p><p class="ql-block">课文:《周总理你在那里》初中九年级上册</p> <p class="ql-block">四月四日清明时节,细雨如酥,女儿一家开车带我同游周恩来纪念馆。三岁的外孙趴在车窗上,用稚嫩的手指划着玻璃上的水珠,女儿柔声解释:“我们要去看一位叫周恩来的爷爷,他是很了不起的人。”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重复着“周爷爷”三个字,车厢里顿时弥漫着一种跨越时空的庄重。</p><p class="ql-block">纪念馆坐落在三面环水,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湖心岛上。细雨洒在湖面上,水波粼粼,岸边柳枝轻拂,细雨中的建筑群显得格外肃穆。女婿抱着外孙指着主馆的八角形屋顶说:“你看这个屋顶像不像一把大伞?”我忽然想起周恩来那句“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这把“大伞”何尝不是他为这个民族撑起的一片天?</p> <p class="ql-block">步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邓小平题写的“周恩来纪念馆”六个鎏金大字。主馆建筑庄严肃穆,高26米,象征周恩来在淮安度过的26年岁月。51级台阶记录着他自“南昌起义”开始51年的军事生涯。我缓缓拾级而上,耳边仿佛响起周恩来的话语:“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p> <p class="ql-block">在瞻仰大厅的汉白玉坐像前,我久久驻足。总理的目光深邃而坚定,仿佛仍在注视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我想起他另一句名言:<b style="color:rgb(1, 1, 1);">“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b>这份无私的奉献精神,穿越时空,叩击着每一个后来者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穿过海棠大道便来到仿中南海西花厅,这是一座晚清风格的北方四合院,院子里种满了海棠花,粉白的花朵缀满枝头,细雨中的花瓣零星飘落,铺就一条花香小径。外孙挣脱妈妈的手,要去捡地上的花瓣,女儿轻声制止:“让花儿陪着周爷爷吧。”我忽然想起邓颖超在《海棠花祭》中写的:“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走了,海棠花还在开。”</p> <p class="ql-block">西花厅内,总理的卧室非常简朴,一张窄床、一柜旧衣、一盏台灯,书桌堆满文件,折射出他鞠躬尽瘁的身影。相邻的邓颖超居室同样素雅,蓝布窗帘下摆放着纺车与毛线筐,床头相框里嵌着夫妇俩在梅园新村的合影。两间卧室仅一墙之隔,这对革命伴侣用最清贫的居所,盛放了最丰盈的爱情与信仰。</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的博学风采征服了各国的外交家。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凭借广博的历史知识世界知识,结交了无数的国际友人,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百废待兴的中国,逐渐屹立于世界之林,使东方喷薄的朝阳,逐渐辉耀于环球之上。</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来到纪念馆前开阔的广场,雨已停对面的馆区内瞻台、陈列馆、铜像广场等建筑,都严格按照中轴线布局,形成一种对称端庄的效果。据介绍,<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馆区建筑全部采用青、白两种颜色,象征周恩来一生两袖清风。”</b></p> <p class="ql-block">在周总理铜像广场上,一尊高7.8米的铜像巍然屹立,象征周恩来走过了78个不平凡的春秋。铜像中的总理双手掐腰,目光炯炯,眺望远方,似乎在思索着祖国的明天。在铜像前,游人们不约而同放轻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跨越时空的静谧。</p><p class="ql-block">这尊铜像让我想起周恩来青年时期立下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奋发图强。铜像基座上“周恩来同志”五个字取自毛主席手稿,遒劲笔锋中透着革命家的铁骨柔情。</p> <p class="ql-block">铜像广场上一群身着黄色马甲的老年大学志愿者格外醒目,他们或俯身擦拭展板,或耐心为游客指引,银发与黄衣在灰色背景下勾勒出温暖的画卷。这让我想起周总理“为人民服务”的教诲,正如名人所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些志愿者用行动诠释着奉献的精神。他们虽已年迈,却以赤子之心守护着精神丰碑,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光彩。</p> <p class="ql-block">铜像广场向南,有一附馆,呈人字形状,内设照片、文字、手迹、遗物,盖为总理生前之写照。珍藏着周总理对少年儿童的深情祝福。展区特别呈现了周总理“希望孩子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的亲切题词,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p> <p class="ql-block">展馆内众多与总理有关的文物中,有几件衣物乍看毫不起眼,背后的故事却令人动容。一件穿了20多年的补丁衬衣、只穿过一次的纱布衬里布鞋,听讲述这些文物里蕴藏的总理品格和感人家风。传承前辈精神,让红色记忆指引方向,激发我们前行的力量。</p><p class="ql-block">穿行馆内,周恩来生前坐过的红旗轿车、2758号飞机、最后一次佩戴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章….,这些文物真实再现了周恩来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贡献和崇高风范,令人过目难忘。</p> <p class="ql-block">走出展馆面前的“情归厅”静静地矗立着,人们陆续进入大厅参观。步入“情归厅”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宁静而庄严。墙上挂着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每一张都记录着周总理的足迹,让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情归厅的灯光温柔地笼罩着那段青涩岁月。十二岁的周恩来,已在驸马巷的老宅里显露出不凡的品格。最动人的是那张少年照片:清瘦的脸庞上,一双明澈的眼睛望向远方,仿佛已看见苦难中国未来的曙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誓言从十二岁起,就深深铸刻在他的生命里。</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是中国人民敬爱的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他被国际上称为最难对付的政治家。为了人民他鞠躬尽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没有子女,没有房产没有墓地,两袖清风。沧海桑田书写不完您的丰功伟绩!天高地厚怎能比您对人民的情谊深厚!</p> <p class="ql-block">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没有气派的外表、豪华的内饰,却吸引四方游客纷至沓来;馆中简陋、破旧的物品,让游客一次又一次感动。这正是因为周恩来总理的精神与品格跨越时空,永远激励着后人。</p><p class="ql-block">“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周恩来这句名言正是他一生的写照。即使身居高位,他始终保持着学习的态度和自我革新的精神。另一句名言“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则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p> <p class="ql-block">离开展馆时,暮色已为建筑群披上金纱。回望这片浸润着历史温度的土地,我忽然明白:海棠会凋谢,但精神的海棠永远绽放;生命会消逝,但崇高的精神永远长存。周总理的精神就像这纪念馆中的海棠,年年岁岁,花开不败,永远驻留在中华大地上,驻留在人民心中。</p> <p class="ql-block">窗外,雨后的淮安城清新明亮,道旁海棠花开得正盛。花开花落,年年岁岁,总有一些东西如海棠般永驻心间。那是周总理留下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永不褪色的记忆,更是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这个清明,周总理用他的一生,给我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p> <p class="ql-block">文字/制作/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图片拍摄/2025.4.4日淮安</p><p class="ql-block">(多谢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