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青岛夏日之旅:山海之间,百年风华2025.7.11.

巨兴 凌府

<p class="ql-block">  2025年七月,我们踏上青岛这片融合了山海之美与百年历史的土地。这座城市的夏天阳光明媚,海风轻拂,每一处风景都仿佛在讲述一段过往。11日下午我们沿着奥帆中心漫步,踏上栈桥,穿过一条条老街,探访一座座历史建筑,仿佛在时光长河中穿行。</p> <p class="ql-block">  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是此行的第二站,这里不仅是现代帆船运动的象征,也是青岛面向世界的窗口。站在“国家级旅游景区”的标志前,远处船只点点,海天一色,心中顿生开阔。漫步于木质栈道之上,海风轻拂脸庞,远处高楼林立,现代与自然在此完美交融。</p> <p class="ql-block">  站在海边望着远处的天际线,我被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所吸引。</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国家级旅游景区”的牌匾前合影留念,笑容灿烂,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海边的栈道上,几人驻足远眺,高楼与海水交相辉映,仿佛现代与自然在此握手言和。我站在其中,感受着这片土地的活力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  钢管扶手木制栈桥呈环型延伸,脚下是波光粼粼的水面,远处是城市的天际线。我缓步而行,耳边是游客的欢声笑语,眼前是青岛的繁华与宁静交织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游客中心是游人的家,她的存在是游客希望和精神寄托。</p> <p class="ql-block">  港口边,船只停泊。远处的建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我站在码头边,望着那些静静停泊的船只,仿佛能听见百年前的汽笛声。</p> <p class="ql-block">  远处栈桥尽头是古色古香的回澜阁,她静静伫立,仿佛在等待每一个愿意倾听它故事的人。</p> <p class="ql-block">  近处海滩上,人们在阳光下嬉戏、散步,远处的海面波光粼粼,几艘船只缓缓驶过。赤脚走在沙滩上,感受着海风的轻抚,远处的亭子与小青岛海岛构成一幅静谧的画卷。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驻,让人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  海滩上,人们在浅水中嬉戏,远处的船只缓缓航行,海面清澈见底。站在水中,感受着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心中涌起一阵轻松与自由。青岛的夏天,是属于海风与阳光的季节。</p> <p class="ql-block">  站在海边,手持一把花卉图案的伞,望着远处的城市天际线,心中满是宁静。那座曾属于德华银行的建筑,如今静静伫立,讲述着它百年的变迁。我仿佛能看见那些曾在其中工作的人们,他们的故事,早已融入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  海边,栈桥上,阳光下,帽子下是轻松的笑容。她们的身影与沙滩、海水融为一体,仿佛是这个夏日最自然的画面。我站在一旁,静静看着,心中也泛起一丝温柔的笑意。</p> <p class="ql-block">  海边的岩石上,有人在拍照,有人在水中畅游,城市的天际线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我站在栈桥边缘,感受着海浪拍打,那一刻,我仿佛与这座城市产生了某种奇妙的连接。</p> <p class="ql-block">  海滩上人群熙熙攘攘,人们在岩石与沙滩间穿梭,捡拾贝壳,戏水玩闹。我在栈桥上也感受着这份热闹与活力。远处的高楼与海景交织,青岛的夏天,是热闹的,也是宁静的。</p> <p class="ql-block">  水中海鸟自由自在地随着海浪起伏,享受着在海面上惬意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前方的栈桥、亭阁越来越近,阁上的匾清楚了,仔细辨别上面的字,以为是“迴润阁”结合阁的位置,才确认是“迴澜阁”。</p> <p class="ql-block">  进入迴澜阁里,我仿佛走进了一段被时光封存的记忆。阁内光影斑驳,海风从窗外吹入,带来一丝清凉。我静静在阁中,听着海浪的声音,仿佛能听见这座城市百年来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首先入眼是 “无字碑”,其碑无人能解,让我驻足良久。<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块历经百年风雨的石碑,静静矗立,</span>虽没有任何文字,却仿佛在低语,讲述着一段被遗忘的往事。我站在海边,望着远处的船只与边上的栈桥,感受这座城市的宁静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栈桥回澜阁总导览前,我细细阅读着每一行文字,它在指引游览方向、距离、目标,而我试图从中拼凑出这座城市的过往和现今的位置。这些青岛的地标,不仅是建筑,更是历史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 圣弥爱尔教堂的模型在阳光下显得庄严肃穆,哥特式的尖塔直指天空,仿佛在诉说着信仰的力量。我站在模型前,想象着它真实的样子,心中涌起一种敬畏。</p> <p class="ql-block">  圣弥爱尔教堂位于浙江路15号,1934年建造,曾为天主教堂,如今仍是青岛的重要宗教场所。我用想象感受着内部宽敞的空间与宁静的氛围,仿佛时间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 “基督教堂”高耸的钟楼,在阳光下显得庄严肃穆,它见证了青岛从殖民到现代的变迁。我体会到站在钟楼下,仰望着它,心中充满了敬意。</p> <p class="ql-block">  基督教堂的文字介绍让我更加了解了它的历史。江苏路15号,1910年建成,由柏林信义会建造,如今仍是青岛的重要宗教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 车站饭店旧址静静伫立在兰山路28号,始建于1901年,如今已成为饭店与商场。走进其中,仿佛能听见百年前的喧嚣与繁华。这座建筑,见证了青岛的商业变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胶澳皇家邮政局旧址位于安徽路5号,1901年建成,如今是青岛邮电博物馆。走进其中,可以看着那些旧时的邮政设备,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通信尚不发达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德国海军第三营营长官邸旧址位于沂水路9号,建于1899年,如今是办公楼。我站在模型前,看着这座红瓦坡屋顶的建筑,想象着它百年前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胶澳总督府的模型静静陈列,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让人一眼便能认出它的独特。我站在模型前,仿佛能看见它真实的模样,想象当年这里作为德国殖民政府所在地的庄严与繁华。这座建筑,见证了青岛的百年风雨,让人感受那段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胶澳总督府旧址位于沂水路11号,建于1905年,如今是青岛市人大政协办公室。我站在模型前,阅读着它的历史,心中满是敬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弗里德里希大街旧址这座建筑由最初曾称“考斯洛斯基和林基公寓”。1904年大楼建成后,商人保尔·贝恩斯(Paul Baines) 在此开办相宜洋行,建筑因此得名“相宜洋行大楼”或“贝恩斯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  它有着丰富的历史变迁,从最初的洋行,到后来的药房、齿科医院,经历了德占、日占等不同时期。建筑本身是德国古典复兴样式与折中主义的融合,最显著的特征是转角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山路与湖南路路口</span>的六角塔楼(虽曾拆除但已复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8.海滨旅馆旧址如今是办公用房,<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南海路23号。</span>1904年建成并开业,成为当时远东地区著名的度假酒店。海滨旅馆旧址见证了青岛近代历史变迁,众多历史名人如1912年孙中山先生访问青岛时曾下榻于此,其随行人员占据了旅馆过半房间。蔡元培、章太炎、傅斯年等也曾在此留下足迹。1929年,关于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筹备的重要会议也曾在此召开。它是研究德国占领时期青岛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9.康有为故居位于福山支路5号,建于1900年,曾是德国总督副官的住宅。我仿佛走进其中,感受着这座建筑的历史气息,能听见康有为当年在此吟诗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0.在“安娜别墅”前驻足,这座由德国商人卡普勒为妻子建造的欧式别墅,如今已化身为婚恋主题馆,浪漫气息依旧未减。</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1.德国德华银行青岛分行设立于1898年5月15日,是青岛近代历史上的第一家银行,位于青岛广西路14号。它静默地伫立在街角,其宏伟的立面和华丽的细节仍在诉说着往日的金融传奇与殖民历史。</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2.德国海军士兵俱乐部由德国建筑师J•雷恩哈德设计,于1901年5月正式开工,190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其建造初衷是为德国驻防部队和巡洋舰队的士兵、下级军官提供休养与娱乐场所,以避免他们“游荡街头、出入下等餐馆和酗酒”。俱乐部内设有阅览室、台球室、桥牌室、酒吧、咖啡室等设施,户外还有网球场。</p> <p class="ql-block">  该建筑现为1907光影俱乐部,是一家电影博物馆。馆内通过图文、实物、模型、布景等形式介绍了电影业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历程。建筑的其他部分为办公单位和居民居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3.青岛俱乐部始建于1910年5月至1911年10月,由德国建筑师库尔特·罗克格(Kurt Rothkirch)设计,是当时在青岛的德国商政军界人士的社交场所。1922年后,该建筑被转为国际俱乐部使用。如今,这座楼体保存完好,曾作为青岛市科技协会的办公楼使用。</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4.青岛德国警察署由德国胶澳建设管理局设计,于1904年始建,19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其最初是作为德国殖民统治时期的警察机构,统辖青岛区和李村区两个警署。青岛德国警察署旧址(又称巡捕房)是青岛老城区一座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德式历史建筑,不仅建筑风格独特,还见证了青岛近代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恢复为青岛市警察局,并一直作为警察机构使用至今,现为青岛市公安局。</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中陈列着许多青岛百年历史建筑的模型,每一座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故事。我一一走过,仿佛在穿越青岛的百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城市现代的建筑也具有了欧式风格,哥特式的尖顶直指苍穹。</p> <p class="ql-block">  青岛音乐厅也是一处近代建筑,始建于1934年,最初是“青岛市民大礼堂”,由建筑师郑德鹏设计 。它曾作为市政重要集会场所、群众艺术馆,也曾是银行办公楼 。2006年,市南区政府对其进行了专业声学改造,使其成为青岛唯一的专业音乐厅,并于2008年被列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国际(青岛)打击乐演艺中心也落户于此 。</p><p class="ql-block"> 音乐厅是一座现代欧式风格建筑,外墙为剁斧石面,主立面有4根花岗岩贴面石柱,中央曾饰有圆形大钟,整体庄重典雅 。</p> <p class="ql-block">  有着日耳曼风格的青岛啤酒香飘洒在青岛的街头、商场、居民区,随处可见的零售啤酒摊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圣弥厄尔大教堂(天主教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Arthur Bialucha) 设计。他巧妙地将哥特式的垂直线条与罗马式的坚固厚重结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教堂采用黄色花岗岩和钢筋混凝土砌筑,表面雕刻有简洁优美的纹案。其窗户采用半圆拱形,线条流畅,整体感觉庄重而朴素。大门上方设有一面巨大的七瓣玫瑰窗,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侧对称耸立的钟塔,塔身高56米,红瓦覆盖的锥形塔尖上各竖立一个4.5米高的巨大十字架。塔内原本悬有四口大钟,钟声鸣奏时可传数里之外。</p><p class="ql-block"> 青岛的圣弥厄尔大教堂是这座城市的重要地标。它融合了厚重的历史、精美的建筑和浓厚的宗教氛围。</p> <p class="ql-block">  天主教圣心修道院是由来自慕尼黑的建筑师彼得·贝尔纳茨(Peter Bernatz) 设计,于1902年建成。圣心修道院是青岛第一座修道院,标志着天主教正式传入青岛。它见证了青岛自德占时期以来的城市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 圣心修道院在德占时期对青岛的文化教育影响是多层面的。它引入了西式女子教育的模式与理念,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并参与了青岛早期城市文化与社会观念的塑造。这些影响深深烙印在青岛的城市发展史中。</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我走进了青岛的老城区,这里保留着大量德式建筑,每一栋都诉说着百年前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街上飘来了啤酒味,又见啤酒摊,令人喜不胜提。</p> <p class="ql-block"> 青岛游览结束。</p><p class="ql-block"> 15点多我们离开青岛,车行驶3个多小时18:30到达威海。我们入住位于逍遥湾的城投北辰宾馆,北面是大海,湾与海通过水道连在一起。窗外是的景色宁静而美丽,仿佛将山海之美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宾馆外的景色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迷人,我站在窗前,静静欣赏着威海城市的另一面。</p> <p class="ql-block">  环湖路桥将环湖路似彩练牵在两端,挥舞在海湖边。</p> <p class="ql-block">  夜晚降临,宾馆的灯光亮起,整个建筑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馨。我站在广场上看着灯光闪烁,心中满是宁静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  月光、灯光,湖水的光,打破乌黑的夜,大自然没有睡去,我们也没睡意,在这寂静的世界里继续享受着悄悄流逝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爱美的她们在乌黑夜空下,闪烁灯光里,洒脱的摆着各种迷人的姿势,似乎想留下永远的美好时光、记忆。</p> <p class="ql-block">  宾馆的霓虹灯变幻闪烁,仿佛在为这座城市的夜晚增添一抹亮色。看着感受着这份独特的美,心中满是欢喜。</p><p class="ql-block"> 2025.7.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