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新学期开学初,我校初一、高一新生走进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和劳动教育基地“新宝堂·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秘研学基地”,进行了一场融合历史人文与非遗传承的教育实践活动,在行走的课堂里触摸历史温度,感受陈皮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p> 走进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对话百年“少年中国” <p class="ql-block"> 穿过古色古香的巷道,启中学子们首先来到茶坑村的梁启超故居纪念馆。白墙灰瓦的岭南民居静静矗立,院内的古榕枝繁叶茂,仿佛在诉说着主人“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传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诵读声回荡在梁启超故居的青砖黛瓦间。</p> <p class="ql-block">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启中学子们依次参观了故居正厅、书房、卧室,泛黄的手稿、旧时的家具、珍贵的老照片,让学子们对这位近代著名思想家,维新派领袖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维新变法到教育救国,从学术成就到家风传承,启中学子们在一件件文物、一段段史料中,读懂了梁启超先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更明白了“少年”二字承载的责任与使命。</p> 探秘新宝堂:解锁陈皮里的非遗密码 <p class="ql-block"> 离开故居,启中学子们来到新宝堂·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秘研学基地,开启一场充满“烟火气”的非遗探索。</p><p class="ql-block"> 刚走进大门,浓郁的陈皮香气便扑面而来。在这里,同学们学习了新会柑的品种特性、“开皮、翻皮、晒皮、陈化”陈皮炮制技艺方法、陈皮在药食同源中的应用等知识,参<span style="font-size:18px;">观了陈皮生物发酵室,陈皮发酵的先进设备及流程,更读懂了“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的价值密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随后,</span>导师引导学子们通过“色、香、味……”等方法去鉴别不同年份的陈皮,体验了青皮、大红皮、胎柑、小青柑等不同的味道,品尝了美味与养生并存的陈皮蜜饯、陈皮饮料等,在舌尖的清甜中,感受新会人对陈皮文化的坚守与创新。</p> 感悟:在行走中成长,在体验中传承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新生教育实践之旅接近尾声。返程路上,学子们热烈分享着收获:“梁启超先生的家风让我明白,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家庭和国家”,“原来身边的陈皮藏着这么多学问,非遗文化真的太有趣了”……</p> 此次新生教育实践,是一次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实践。学子们不仅走近了梁启超先生的精神世界,汲取了“少年中国”的奋进力量,也深入了解了新会陈皮的非遗魅力,体会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力。未来,愿同学们带着这份收获,以少年之姿,承先贤之志,传文化之美,在成长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少年中国说”! 文案:赖 丹<div>编辑:陈月桃</div><div>拍摄:带队老师</div><div>一审:张泽林</div><div>二审:钟庚酉</div><div>三审:吴银英</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