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汪胡桢旧居;浙江省人民政府,二0一一年一月公布;嘉兴市人民政府立。</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1897年7月12日—1989年10月13日),浙江嘉兴人,著名水利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副部长、治淮委员会委员兼工程部部长等,生前最后职务是北京水利水电学院院长。作为中国水利事业的开拓者,他背负着中华民族的忧患,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弟子,修建了一座又一座的水利工程,留下了一部又一部的科学著作。他七十多年来为我国水利事业所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的高贵品德更是值得深刻铭记、永远学习。</p> <p class="ql-block">汪胡祯先生50年代初任佛子岭水库工程总指挥。佛子岭水库,位于淮河支流淠河东源上游,在安徽省霍山县城西南17公里处,漫水河、黄尾河径流入库。是建国初期中国自行设计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连拱坝库,连拱坝型意见方案系由时任佛子岭水库工程总指挥汪胡桢先生提出并采用。佛子岭水电站是淮河流域第一座水电站。佛子岭水库1952年1月动工,1954年11月建成,大坝直线长为513米,坝高75.9米。实际控制面积1270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4.96亿立方米,防洪标准为千年一遇。</p> <p class="ql-block">1957-1960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汪胡桢任三门峡工程局总工程师。</p> <p class="ql-block">《整理运河工程计划》。1933年11月,由导淮委员会、华北、黄河水利委员会、交通部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太湖流域水利委员会以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4省建设厅联合成立整理运河讨论会,并聘任汪胡桢为总工程师,专任办理大运河整理计划。1934年1月,汪胡桢和戴祁工程师从杭州出发,用了一年半时间全程踏勘大运河,并著有《整理运河工程计划》一书。</p> <p class="ql-block">时隔80年后的2014年大运河申遗,国家文物局大运河申遗组专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水利史研究所所长谭徐明教授深有感憾地指出:“这份规划是大运河申遗为数极少的权威资料。20世纪30年代,汪胡桢先生主持的京杭运河地形测量之后,再没有过了,后来中国大运河申遗的技术文件只有这一基础资料可以支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吴旭先生撰文说:“《整理运河工程计划》为我国申遗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他,帮助运河走出中国,走向了世界”。</p><p class="ql-block">照片为汪胡桢先生紧临京杭大运河的旧居“湖滨小筑”,绿荫环抱。</p> <p class="ql-block">汪胡祯先生著作墙。汪胡桢先生毕生收藏各类水利水工书籍2000余册,其中“经史子集”全套90本,元、明、清时期编著的水利书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各类外文水利科技书籍等。汪胡桢先生把一生所珍藏的各类书籍分期分批全部捐赠给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即现在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1964-1965年捐赠1134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捐赠431册,生前与去世后由子女代为捐赠445册。</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旧居。汪胡桢为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故居始建于1928年,抗战时毁。1948年重建,名“湖滨小筑”,有花木之胜。汪胡桢先生是水利界骄傲,嘉兴人民为之自豪!</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平面图。房屋均为一层平房。</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正门。</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正门背面。</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二门。</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二门背面。</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北面平房(东北侧)。</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北面平房(西北侧)。</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南面平房(东南侧)。</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南面平房(西南侧)。</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主房正西面(西南侧)。</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主房南侧平房正西面。</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主房北侧平房正西面。</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主房俩平房中间正西面圆洞门。</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主房俩平房中间的小花园。</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主房俩平房东侧主入口。</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主房俩平房东侧小天井。</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书房,位于北面主房西侧第一间。2006年,汪胡熙先生专程到嘉兴捐赠父亲汪胡桢先生生前使用过的书籍、手稿、照片等313件,现为嘉兴市文物保护所收藏,其中部分史料用于陈列展览。</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书房。2011年,嘉兴文物部门赴北京汪胡熙先生处征集民国红木家俱一套(七件),为汪胡桢先生生前使用过的原物,现陈列于书房。</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故居复原陈列,汪胡桢卧室,位于南面主房东侧第一间。</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故居复原陈列,汪胡桢卧室。</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故居民国时期的地砖。</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嘉兴南门帆落浜14号的汪胡桢先生祖居。</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内汪胡桢生平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内汪胡桢生平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内汪胡桢生平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内汪胡桢生平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1958年4月汪胡桢陪同周总理视察黄河三门峡。</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知智深广、功业卓著、品德高尚、精神感人、作风严谨,为我国水利事业建设耗尽毕生精力,由此,党和国家给予他很高的荣誉。他一生著译诸多,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建设水库渔业基地及创办新工业区。特别是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培养一代新人,为水利教育事业呕心沥血,诲人不倦,为新中国的水利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1917年在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毕业。先生的祖父胡云启(字鸿锦,入赘汪家),祖母汪氏。父亲汪胡泳(字泳麟,商店店员),母亲黄月宝(家庭妇女),兄弟两人,汪胡桢为兄长,弟汪胡梓。</p> <p class="ql-block">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在《光辉的榜样﹣﹣向汪胡桢先生学习》中评价:“他是一位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科学家;他是一位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家;他是一位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科学家;他是一位无私无畏的科学家”。</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在三门峡枢纽工程时留影。(1960年)</p><p class="ql-block">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评汪胡桢先生:作为一位中国水利事业的开拓者,他背负着中华民族的忧患,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弟子,修建了一座又一座的水利工程,留下了一部又一部的科学著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1949年与家人在嘉兴故居合影。</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夫妇1935年在南京栖霞山。</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一生始终与时间在赛跑,一生留下无数科学著作,所译书为当时世界最新领先的工程技术著作,达到的高度在科技界十分罕见。</p> <p class="ql-block">先生始终走在时代前沿,创新人生,创下了数个第一。贯穿于汪胡桢生命全程,从最初抱负“水利救国”到“科技兴国”终身不渝。</p> <p class="ql-block">除水利科技著作外,涉及门类广泛,有城市规划、新村建设、铁路工程、地质矿业、全国经济计划、开发区方案等等。</p> <p class="ql-block">先生晚年疾病缠身,一目失明,另一目0.1视力,借用高倍放大镜,坚持学术研究,完成多部巨著问世。从展出文献中,可见先生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精神!以他的大智大慧,给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民国七年(1918年),6月全国水利局委任状(暂署主事)。</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年(1921年),全国水利局委任状(主事)。</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三年(1924年),全国水利局委任状(技士)。</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六年(1927)六月,太湖流域水利工程处委任状(工程科工程师)。</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六年(1927)十一月,太湖流域水利工程处委任状(总工程师)。</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八年(1929)1月浙江省政府任命状(工务处长兼副总工程师)。</p> <p class="ql-block">1949年12月政务院任命书(淮河水利总局副局长)。</p> <p class="ql-block">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书(华东军政会水利部副局长)。</p> <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书(治淮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东侧辅房。</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东侧辅房北面小花园。</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旧居东侧辅房北面小花园内的黄杨,树龄已130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的旧居“湖滨小筑”,樟树等已成林。</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的旧居“湖滨小筑”,樟树等已成林,樟树树龄已达100年以上了。</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的旧居“湖滨小筑”,南面为京杭大运河嘉兴环城段。</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兄弟汪胡梓的旧居,在先生旧居主房的西南侧,两家比邻而居。</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兄弟汪胡梓的旧居,在先生旧居主房的西南侧,两家比邻而居。</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兄弟汪胡梓的旧居,在先生旧居主房的西南侧,两家比邻而居。</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兄弟汪胡梓的旧居,在先生旧居主房的西南侧,两家比邻而居。</p> <p class="ql-block">汪胡桢先生兄弟汪胡梓的旧居,在先生旧居主房的西南侧,两家比邻而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