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明的美篇

张志明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摄影就是去拍照,不需坐在家里瞎打磨”——这样的说法,看似强调了“捕捉瞬间”的重要性,实则忽略了摄影作为一门艺术的完整创作链条,是对摄影艺术的片面认知。我们摄影人走自己创作之路,什么方法好与不好让大众去评说,作品是最有说服力的。</p> <p class="ql-block">  摄影的“拍照”环节,如同写作时的素材搜集,是将现实光影定格的起点。可若仅有按下快门的瞬间,未经后期的“打磨”,就像写下文字后不做修改、不谋篇章,最终呈现的内容往往零散而粗糙。欣赏者看照片,本质是在解读画面里的元素:光影的明暗、色彩的搭配、构图的取舍,这些都是摄影师传递想法的语言。就像一篇逻辑混乱、文字潦草的文章会让读者不知所云,一张未经打磨、细节草率的照片,也无法让欣赏者读懂摄影师想表达的情感与思考——是想展现雪山的壮阔,还是想传递野花的坚韧?模糊的表达只会让作品失去灵魂,还有的认为自多重曝光叠加是艺术,别人后期叠加就是“造假”,这是摄影圈里的霸道行为。</p> <p class="ql-block">  真正的摄影艺术,从来不是“拍了就好”,而是“拍好之后,更要做好”。后期打磨不是对真实的篡改,而是对创作意图的深化:调整雪山白雪的层次感,是为了让壮阔更具冲击力;优化天空的色彩,是为了烘托画面的氛围。这如同作家反复推敲字句、调整段落,只为让文字更精准地传递思想。唯有将“捕捉瞬间”的敏锐与“后期打磨”的匠心结合,摄影作品才能突破“记录”的局限,成为能与欣赏者产生共鸣的艺术载体。我就不信那些高手从不动脑,人脑的重要是事实,但不要误导他人你按下快门就是大片。</p> <p class="ql-block">  轻视“打磨”,实则是矮化了摄影的艺术高度。当我们认可摄影是“用镜头说话”,就该明白:想要让这份“话语”清晰、动人,后期的打磨,从来都不是“瞎忙活”,而是每一位认真的摄影师,必须完成的创作必修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