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旧州古城2000多年前原名且(ju)兰,夏商周时代属于九州里的梁州,以前船运应该很发达,解放前好像叫老里坝。</p><p class="ql-block"> 我们去旧州古城访古,没有看到真正的古,找到一个易家老宅,说老宅也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不过还好遇见了31年生的老房主,老太太除了眼神不太好,生活还能自理。她说五十多岁的时候突然得菩萨点化,会烧蛋了,现在依然在干。她介绍我去看黄平机场,王团长陵园,还有天主教堂,后面两个都是有人管理的,教堂还是人寄托信仰的地方,因为依然有人能去里面诵经。王团长牺牲时只有二十多岁,那个陵园里记录着解放时期黄平几十位年轻的烈士。而我不知道烈士陵园能存在多久。他们泉下有知的话,他们后来是怎样看待自己的信仰和自己的牺牲的。</p><p class="ql-block"> 黄平机场是抗日时期美国人帮助修的,我在陈列馆里看到照片上那些阳光灿烂的美国大兵也心生欢喜,不知道他们后来又有怎样的际遇。</p><p class="ql-block"> 很喜欢看那些关于历史的东西,而那些东西很多是靠文字承载的,所以凡有文字的地方总会去看个仔细,这是眼镜最讨厌的事情,因为这会耽误太多的时间,我也喜欢听人讲故事,然而那也很耽误时间,所以看到32年生的老人夫妇和睦,看到他老人家在收拾草药的时候就忍不住去打扰,知道那路边的杂草是解酒和冶脚转筋的良药,他本来学的是西医,他喜欢书法,他的作品里有一幅是我喜欢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他的那一对镇纸是阴沉木的,很沉。他儿子在深圳教书,不知道能传承他多少东西。</p><p class="ql-block"> 我们去了老码头,那里有一个石级是中空的,应该是用来绑往来船只的,那些石头还没有来得及被水泥青石格式化,是很幸运的事情,虽然已经没有了航运时欣欣向荣的样子。而不远处的那个塔估计与风水有关,历史应该比现在老宅或者教堂更古一些,却是很悲哀了,它被规划为养猪场推平然后又被花了一百二十万重建,然后又因为腐败问题而荒置在杂草里。一直不曾被验收,围墙高立,大门紧闭。</p><p class="ql-block"> 我们前几天去了瓮安草堂,只为看猴场会址,所谓的遗址也不知有几分真实,反正那些木料是新的。大而空的陈列馆里面的内容不如外面的文字更内涵。所以我在外蹲了不少时间。红军在贵州辗转的那些重要地址好像还没有被格式掉太多,只有平越被更名为福泉,不知因果。原来红六军团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它的故事也应该可歌可泣,那么那些人们后来又怎么样了呢。因为刚看完小说《风起龙城》所以我更关心那些谱写历史的草根们的真实结局和心路历程。</p><p class="ql-block"> 刚刚刷到许渊冲老翻译家95岁的时候说他没有找到接班人,他于4年后去逝,估计还是没有找到。因此泪目,由此我想到到处都在说的传承,真正的传承到的到底能有几个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草塘蒸笼家的菜谱,他家配的辣椒料也很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