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同游,难忘的边境小城丹东

游龙

<p class="ql-block">  离开充满绿意的绿石谷景区,我们开车行驶了2个多小时就到了边城丹东了,踏上了丹东边城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江风裹着边境的温柔,吹过鸭绿江断桥的斑驳栏杆,也吹软了三代人的笑脸。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观看了“抗美援朝纪念馆”,漫步鸭绿江断桥,沿着缓缓流向西南方向的鸭绿江,感受着边境小镇的烟火气,把旅居丹东美好的的时光都揉进丹东边城的风里。</p> 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专题纪念馆,坐落于辽宁省丹东市,与朝鲜新义州市隔鸭绿江相望。它不仅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更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历史文化传承。 纪念塔高 53 米,象征 1953 年战争胜利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内战爆发,9 月 15 日,美军在仁川港登陆,随后全線進抵三八線,并且其飞机从 8 月 27 日起,就连续不断侵入中国东北边境地区领空,对城镇、乡村进行侦察、轰炸和扫射,严重威胁到了新中国的安全 。 1950年10 月 8 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签署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明确指出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 。10 月 19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 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了多次中央书记处会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是否出兵朝鲜援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反复讨论与权衡,最后拍板作出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的战略决策,这些照片或是对当时毛泽东发表重要看法、分析局势场景的记录 。<div>  周恩来总理在整个抗美援朝过程中承担了大量具体且关键的工作,包括参与作战部署制定、后勤保障组织协调、外交斡旋和苏联军事援助等诸多事务。</div>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使用的定时炸弹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军凭借空中优势,对志愿军阵地以及朝鲜的城镇、交通线等大量投放炸弹,给中朝军民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损失 。这类炸弹作为战争的实物见证,陈列在展览馆中,时刻提醒着人们战争的残酷,以及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的伟大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两国军民以 “唇齿相依、休戚与共” 为信念,在战场上生死与共、在后方协同支援,形成了紧密无间的作战体系,共同抗击以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是世界反侵略战争史上并肩作战的经典范例。 抗美援朝时期,我军与美军在军事装备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 英烈厅是抗美援朝纪念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烈厅的三面墙上,满满镌刻着抗美援朝战争中英烈们的名字,英名历历,英魂耿耿。左边的数字 2900000 代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先后参加志愿军入朝作战部队的累计人次,右侧的 197653 是国家民政部最新公布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统计人数。<div>  英烈厅是让人们铭记那些为了保家卫国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的功绩,激励着后人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让和平与正义的薪火代代相传。。</div> 在广场一侧可以看到露天陈列的武器,有我军使用的飞机、大炮、坦克、高射炮、雷达等重型武器装备,也陈列有志愿军缴获的敌人的武器装备,平时很难接触到,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观看。 鸭绿江断桥简介鸣绿江断桥是鸭绿江上第一座大桥,1909年8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由当时殖民机构—一日本驻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承建,始为铁路桥,桥长944.2米,宽11米,共12孔。鉴于当时鸭绿江水运发达,采用了“开闭梁”式设计,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以四号圆形桥墩为轴,可旋转90度,定时开合。这样既能保证铁路畅通,又可便于大型船舶航行。1943年4月,日本侵略者在鸭绿江第一座大桥上游不足百米处建成第二座铁路大桥(即中朝友谊桥),遂将第一座大桥改为公路桥。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鸭绿江第一座大桥被美军飞机多次轰炸成为废桥,中方一侧所剩四孔残桥保留至今,被称为“鸭绿江断桥”。 《为了和平》的群雕塑位于辽宁丹东鸭绿江断桥引桥平台上。该雕塑高 5 米,宽 12 米,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为首,展现了志愿军群英的形象,其中 26 个人物代表着 26 万首批过江的志愿军战士。雕塑旁有一个日历牌,时间定格在 “1950 年 10 月 19 日,农历九月初九”,即志愿军离开祖国、奔赴朝鲜的日子。。 鸭绿江作为中朝两国的界江,其两岸的国家归属和地理方向有明确划分, “西岸(左岸)为中国,东岸(右岸)为朝鲜”。<div>  中国一侧(西岸 / 左岸):沿鸭绿江流域,中国境内的主要区域包括吉林省的通化、白山,以及辽宁省的丹东等城市,其中丹东市是鸭绿江上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城市(与朝鲜新义州市隔江相望,也是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过江的重要枢纽)。</div> 东侧是朝鲜新义州市的城区,可以看到新义州的工厂、民居及江边设施。 朝鲜一侧(东岸 / 右岸):对应的朝鲜境内区域,主要包括慈江道、平安北道等,核心城市是新义州市(朝鲜平安北道首府,与中国丹东市仅一江之隔,是中朝边境的重要口岸城市),上游还分布着惠山(朝鲜两江道首府)等城镇。<div><br></div> 吃完早餐准备出发去口岸,雨好大啊。大风裹挟着雨水感到深深的凉意,不穿外套都不行了。江水涨的好高,我们开着车沿着鸭绿江观看沿江风景,有的地方离朝鲜好近噢! 这是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的上河口国门 ,处于中朝边境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上河口铁路桥的铁路线停运,该桥闲置不用 ,由边防部队管理,目前桥面、桥栏、桥墩保存完好。 丹东地处中朝边境,拥有独特的咫尺风光,能让人近距离感受异国风情。 丹东河口景区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与边境风情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这里是抗美援朝的重要见证地。上河口铁路桥在抗美援朝时期是志愿军运输物资的重要通道,承载着那段英勇的历史。 河口景区地处中朝边境,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中朝边境的独特氛围。在景区内,能眺望到朝鲜的山水和城镇,体验到一河之隔、两国相邻的奇妙边境风光,还能了解到边境地区的文化和生活特色。 咫尺风光公路观景平台是观赏虎山景区一步跨景点的最佳位置。一步跨,是边境地区对两国国土之间相隔只有一步之宽的俗称。<br>  中朝边界划分,不以鸭绿江为界,而是以河岸为界。在鸭绿江中,只要不上岸,就不算“越境”。乘船可以环绕鸭绿江内岛屿航行,也可以靠近鸭绿江岸边航行。鸭绿江中的岛屿大多数归属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由于分支河道长年淤积,个别地方只剩下一条小沟,距离只有“一步”左右。<br>  “一步跨”是中国距朝鲜水陆最近的地方之一,因最近处一步就能跨到朝鲜而得名。在这里游人可以近距离的看到朝鲜人民生活和劳作的场面。 透过边界栏杆和铁丝网,远远看到朝鲜正在修建河堤的景象。 丹东《刘老根》拍摄基地为龙泉山庄,位于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赵本山最早在丹东拍摄的作品是《男妇女主任》,当时外景地选在了青山沟 。有一次赵本山率剧组人员在春夏之交时驱车前往宽甸,因走错路偶然进入河口,他被当地宛如画卷般的田园风光吸引,当场决定要在这个地方拍一部戏,《刘老根》也成为了赵本山所有作品中唯一一部先选定外景地,然后再创作剧本的作品 。 山庄依托清河旅游度假区和清河水库,依山傍水,风光艳丽。这里有北方民间木制建筑风格的房屋,配以瀑布、人工湖、吊桥、浮桥、曲桥、回廊、水坝等,构成了完美的庄园盛景,让游客在游玩时能尽情享受青山绿水的自然之美。 丹东河口彭德怀塑像是为纪念彭德怀元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卓越贡献而建,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河口村河口断桥桥头。展现了彭德怀元帅戎装策马的形象,他攥紧缰绳,目光坚毅地直视鸭绿江对面,威风凛凛,仿佛再现了当年他率领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英勇场景。这座塑像与河口断桥一同,成为了缅怀先烈、传承抗美援朝精神的重要象征。 河口断桥桥头的毛岸英塑像是为缅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英烈而建。塑像中的毛岸英颈项上系着鲜艳的红领巾,展现出年轻的形象。他背对着大江,昂首眺望着祖国的青山,仿佛在向祖国和人民告别 1950 年 10 月 23 日夜晚,毛岸英从安东宽甸下河口公路桥,即如今的河口断桥渡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河口公路桥也成为了他在祖国大地上留下的最后一处脚印 。 丹东河口断桥(又称 “下河口公路桥”)是鸭绿江上极具历史意义的一座桥梁,其历史与抗美援朝战争紧密相连,见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征程。 “断桥难断水,撼山难撼军” 刻于丹东河口断桥的石碑上,冯松云题字于庚寅年秋(2010年秋)。 断桥上的行为艺术者塑造了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形象。 1950 年 10 月 19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40军 118 师从河口断桥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战场,并且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 。这面军旗标志着40 军118师这段关键的参战起始经历,它见证了志愿军正式投身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斗中的重要历史时刻,让人们铭记志愿军最初踏上战场的那段峥嵘岁月。<div>  河口断桥上的 40 军 118 师军旗是对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彰显与传承。看到这面军旗,人们能直观感受到志愿军将士们那种保家卫国的使命感、面对强敌毫不退缩的坚定信念,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先辈们的精神,</div> 1953 年 10 月 4 日,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在北京组建完成。慰问团总团长为贺龙,副总团长包括邢西萍、章伯钧、蔡廷锴等共 14 人,全团设 8 个总分团,共有 5448 人,成员涵盖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兄弟民族等各界代表人物。慰问团于 10 月 5 日从北京出发前往朝鲜,并于 12 月中旬先后离朝回国 。此次慰问期间,慰问团通过多种形式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进行了普遍广泛的慰问,还向志愿军战士和干部颁发了以毕加索所绘 “和平鸽” 为图案的 “和平万岁” 慰问纪念章 。 丹东市河口景区的游船码头拥有鸭绿江系列游船和快艇,游船线路会经过河口断桥、长河岛等景点,游客可以在船上欣赏中朝两岸风光,还能看到朝鲜的民居、农田、军港等景观,游船上提供中朝双语导游解说。 1950 年 10 月起,大批志愿军部队、武器装备及后勤物资通过这座桥源源不断运往朝鲜前线。其中,1950 年 10 月 23 日晚,毛岸英烈士便是从这座桥渡过鸭绿江,奔赴战场,这里也成为他在祖国留下最后足迹的地方。 由于其战略价值突出,该桥成为美军重点轰炸目标。1951 年 3 月 29 日,美军出动多架轰炸机对桥梁进行密集轰炸,导致桥梁中间的朝鲜一侧桥墩及桥面严重损毁,仅剩中国一侧的 4 个桥墩和部分桥面留存,“断桥” 由此形成,其损毁状态成为战争创伤的直接见证。 战争结束后,河口断桥未再修复,而是以 “残缺” 的形态留存下来,其历史价值不断凸显。如今,河口断桥已被列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桥体上保留着当年美军轰炸的弹痕,桥面设置了历史展板,详细介绍其建造背景、战争经历及志愿军英烈事迹,成为后人缅怀先烈、传承抗美援朝精神的重要场所。 游船可以靠近朝鲜的河岸观看朝鲜的建筑和民居,游船上对朝鲜河岸边的一些建筑的用途作出了介绍,因为无法佐证,也就不一一文字说明了。 朝鲜河岸边上的工厂和通往新义州的大桥。 朝鲜河岸边的建筑 长河岛位于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境内的河口景区,是鸭绿江中心一座四面环水的岛屿。岛上建有朝鲜民俗风情村,游客可以沿着朝鲜族房屋小巷浏览,感受浓厚的朝鲜族文化特色。游客可以在此观看朝鲜族歌舞表演,感受朝鲜族的文化风情。还可以品尝到满族、朝鲜族风味佳肴和特色美食,如朝鲜族的泡菜、打糕等。<div>  岛上还可以提供满族、朝鲜族风味佳肴,还能品尝到特色美食,如朝鲜族的泡菜、打糕等。</div> 安东老街位于丹东市振兴区人民路 49 号,是一条集怀旧观光、经典美食、旅游购物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商街。 这是“安东商宗孙荣明”的塑像。孙荣明于 1888 年出生在山东省长岛县网沟村的一个贫民家庭,读完 4 年私塾后,经人介绍前往安东后聚宝街的 “福隆祥” 商号学做生意。1921 年,他成为副经理级店员,开始 “吃身份股”。1924 年,孙荣明当选为安东总商会常务董事,1926 年升任副会长,1928 年正式担任安东总商会会长,同时还兼任奉天省财政厅顾问、东三省商会联合会副会长等众多职务。<div>  “九一八” 事变后,安东沦陷,日本侵略者试图拉拢孙荣明,但他不为所动,还与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取得联系,组织安东的商号为救国会筹集经费和物资。1936 年,日本函馆发生地震,日伪强迫各地捐款,孙荣明借此机会,将商界募捐的大部分款项用于抗日救亡运动,仅把小部分捐给日本函馆。后此事被日伪侦破,1936 年 11 月 15 日,日本宪兵队以开会为由将其逮捕,并押往奉天。在狱中,孙荣明受尽酷刑,却始终独自承担所有责任,未牵连他人。1937 年 2 月 7 日,孙荣明在奉天南门外马神庙前英勇就义,时年 49 岁。</div><div> 在丹东安东老街上安放安东商宗孙荣明的塑像,是对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所展现出的强烈爱国情怀与不屈抗日精神的高度彰显,激励当下的人弘扬爱国情操和保持民族气节 ,增强丹东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div> 1876 年清政府设立安东县,“安东” 是丹东 1876 年到解放后的名字,安东老街是这段历史的缩影。老街项目始建于 2010 年,由辽宁锦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建设,2014 年正式运营。老街建筑外形主要参照丹东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老街号建筑形式,复制了一部分标志建筑、老街名,采用民国时期主要建筑符号做外墙及街景装饰,如青砖灰瓦、木质楹联、老海报等,复原了茶庄、当铺、邮电局等老字号建筑,还保留了部分俄式、日式、殖民时期的建筑痕迹。 安东老街分为老安东美食街、安东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两部分。一层为安东老街餐饮休闲一条街,分为外街、内街两部分,有百年老字号、品牌餐饮、东北特产、海产品、风味小吃等,如红运楼的老菜、渔船伙夫的大东沟海味、宋记水馅包子等。二层为安东主题文化街,设有咖啡图书、旅游手办、文创礼品、非遗展示等店铺。 这是一家名为 “光阴的故事 概念杂货” 的店铺,很有创意。店铺招牌设计带有复古元素,上方还有自行车造型装饰,增添了怀旧氛围。门口悬挂着红色和粉色的纸花装饰,以及 “五福临门” 的红色福字,洋溢着喜庆的气息。店内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各类杂货,有不少顾客正在店内挑选商品,整体氛围热闹且充满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能在这里寻觅到充满回忆或新奇小物件的感觉。 富有创意和生活气息的铺子。 安东老街杏花村胡同位于老街二楼,是老街内重要的活动场所,这里常常举办各类民俗文化活动,像是元宵灯谜活动、端午游园会等 。活动期间,布置彩灯、悬挂灯谜,融入传统民俗表演和互动体验,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让游客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 大香蕉汽水的历史可追溯到 1951 年 3 月成立的安东罐头食品厂,这家工厂是为支援抗美援朝而筹建,后来安东罐头食品厂发展成为大香蕉饮料厂 。大香蕉汽水是丹东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品牌,其凭借独特香蕉风味畅销多年,深受丹东人民喜爱,已经成为丹东人心中承载城市记忆的重要符号 。 这一场景还原了过去(尤其是特定年代,比如计划经济时期或改革开放初期)的居住和婚嫁风貌。墙上的 “囍” 字、老式的家具(如梳妆台、床头柜)、复古的家电(小冰箱)以及带有时代印记的装饰,都能让人们直观感受到当时的生活文化和婚嫁习俗,成为传承历史文化的一个载体,帮助后人了解那个年代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这些老式物件(挎斗摩托车、冰棍推车)是特定历史时期(如改革开放前后)的产物,生动展现了过去的生活和商业风貌,能让人们直观感受当时的社会文化与经济活动特点,成为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 安东老街的闻心书院位于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春二路 17 号安东老街二楼。书院内部配备丰富多样的书籍,涵盖经典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诸多领域,为老街游客、居民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人们可以在逛街之余,走进书院,静下心来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放松身心,感受书香氛围。 张贴在墙上的民间气象语言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年代,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观察总结出的关于天气变化的经验之谈,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文化价值,也为了解民间智慧和传统文化提供了窗口。 绿色的邮箱,一部黄色的老式电话,周围的木质墙面上贴满了各种照片和卡片,整体给人一种充满怀旧感与生活气息,仿佛我们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这是安东老街里售卖的卷饼类小吃,通常这种小吃会包裹上各种食材,像蔬菜、肉类等,是老街中比较受欢迎的美食之一 ,能让游客品尝到特色风味。 这是安东老街内的一处场景,人们坐在古色古香的桌椅旁,有的在享用美食,有的在休闲交流,氛围热闹。 正中的舞台上在举办“安东之声 歌手大赛” 歌手赛事活动,能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文化活动带来的氛围。 在安东的街头餐饮中,驴肉火烧是一种受部分食客欢迎的特色小吃。驴肉火烧通常选用新鲜驴肉,经长时间卤制或酱制,使其口感软烂入味,香气浓郁。卤制过程中会加入八角、桂皮、香叶等多种香料,赋予驴肉醇厚的复合风味。而火烧多为死面或半发面制作,经烘烤后外皮酥脆,内部层次分明,部分做法会在表面刷油撒芝麻,增加香气和口感层次。<div>  常见的吃法是将卤好的驴肉切碎,夹入刚出炉的热火烧中,有的还会搭配青椒丁、驴板肠等,丰富口感。驴肉的鲜嫩与火烧的酥脆形成鲜明对比,咸香适口。</div> 老小三代游览安东老街后下榻丹东振兴区的丹东富力万达嘉华酒店。 退役导弹护卫舰---丹东舰,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风景秀丽的鸭绿江畔,现停泊在丹东市振兴区鸭绿江大街浪头港2号码头,可以现场购票和网上预约购票。 “丹东舰”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导弹护卫舰,舷号543。丹东舰于1985年5月服役,2021年5月19日退役,在服役的36年里,出色完成了战备巡逻、海上维权、出国访问等一系列重大任务,被上级机关授予“不怕苦、不怕累,特别能战斗”称号,也被誉为“丹东舰精神”。 在2号码头可以远远看到对面的朝鲜河岸和建筑群。 军舰上官兵就餐的餐厅 官兵就寝的舱室 军舰上的前导弹发射架,根据发射架的标牌说明,发射架可以装备2枚导弹,用于发射仿制苏联P-5反舰导弹的上游-1号甲型导弹,有效射程约40公里。 驾驶舱 新建的鸭绿江拉索桥是一座连接中国辽宁省丹东市和朝鲜新义州的公路桥,2014 年中国一侧的大桥主体已经完工,多种原因大桥尚未投入使用。 位于辽宁省大连庄河市北 40 公里处冰峪沟是国家首批 AAAA 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 游客通常从冰峪沟东门进入,在云水渡乘坐免费游览观光船,约 10 分钟后在仙人渡下船,从仙人渡步行到服务中心,即双龙汇的地方,这里地势开阔,是游客集中休息的区域,之后可前往英纳湖等景区继续游览。 地质构成为石英岩,是我国保存面积最大、质量最好的石英岩景区。石英岩经长期侵蚀,形成了峰丛、峰林等独特地貌,与云南石灰岩地貌、湖南张家界石英砂岩地貌不同,实属国内罕见。 景区由龙华山、小峪河谷和英纳河谷构成,区内奇峰林立、沟谷幽深,山峰是千山山脉的南延部分,既有北方山川粗犷豪放的气势,又有南国山岳玲珑秀美的风姿。 英纳河、小峪河像两条巨龙盘踞景区,河底多为岩层结构,水质清澈如镜,终年不竭。英纳河是庄河境内最长的河流,其淡水在庄河市位居首位。 英纳湖的双龙坝蓄水量达百万立方米,碧玉般的湖水从双龙坝上倾斜而下,形成百米宽的飞瀑,这就是英纳湖上的一大奇景 “平湖泻玉”。瀑布奔腾倾斜,气势磅礴,水声轰鸣,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强大力量。 景区四季景色各异,春天山花烂漫,夏天溪水潺潺,是避暑胜地;秋季霜染枫叶,山峦斑斓多彩,是最美的季节;冬季石林洁白,奇峰耀目,满眼冰山雪岭,一派银装素裹。 景区内森林覆盖率占 90% 以上,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保存着世界面积最大的天然原生态赤松栎林生态系统,堪称 “天然动植物王国”。 冰峪沟的仙人渡是乘船游览云水渡后的下船点,从仙人渡下船后,可看到位于游船左前方河中的巨石 “中流砥柱”,它高约四十多米,巍然耸立于河中心,巨石中间有一道天然裂缝把它分为一高一低的两瓣,像相依相偎的情人,因此也被称为 “夫妻石” 或 “情人石”。 山水倒影成画,奇峰怪石、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全部倒映其中,形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乘船游览时,划破水面的只有船桨声和偶尔惊起的水鸟,人坐在船头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乘船游览英纳湖,两岸山峰连绵起伏,形态各异,既有北方山岭粗犷豪放的气势,又有南国峰峦玲珑秀美的风姿。山峰有的像利剑直插云霄,有的像骆驼伏地休息,还有的像仙女亭亭玉立,倒映在湖水中,形成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的美妙景象,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湖的周围植被茂盛,绿树成荫,各种珍稀植物在这里生长。山林中,赤松、麻栎等树木郁郁葱葱,与清澈的湖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不同季节,植被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红叶满山,冬天银装素裹,无论何时前来,都能领略到英纳湖独特的美。 英纳湖的湖水清澈见底,如同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山谷之中。湖水来自山间溪流的汇聚,水质纯净,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微风轻拂时,湖面泛起层层涟漪,给人一种宁静而惬意的感觉。 右侧,水流从大坝倾泻而下,如银练垂空,激起的水花似碎玉飞溅,水声轰鸣,尽显磅礴气势。大坝下的水面,在阳光与水流的作用下,波光粼粼,泛着灵动的光泽。周围,群山巍峨,绿意盎然的植被覆盖山间,将山体装扮得生机勃勃。山脚下,树木郁郁葱葱,与水面相映成趣,还有人群或休憩或观赏,为这自然之美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天空中云朵飘荡,与山水、大坝共同构成一幅灵动又壮阔的山水画卷, 外婆笑嘻嘻的看着孙女开心地玩着喷水,远离课堂的压力,享受着自然与户外轻松惬意的美好时光。 这是一片无名的沙滩,不是景区也不收费,很多市民和游客带着孩子和家人来到沙滩是戏耍,我们也去凑个热闹。 离开那片无名的沙滩,我们来到了蛤蜊岛。 蛤蜊岛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东南海面,属海蚀地貌,经过亿万年的风蚀浪浸,形成了众多奇礁异石。如神龟岛原本与蛤蜊岛是同一岛体,后逐渐分离,岛上布满形态各异的礁林;还有东边的潮音壁,是一平整石壁,每次涨潮退潮,海水撞击礁石,会传来清晰的潮水声。 岛上有许多造型奇特的礁石,如 “母子拜佛”“守岛雄狮”“神龟探海” 等,这些礁石惟妙惟肖,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刻的艺术品,给人以丰富的遐想空间。 蛤蜊岛四周有众多海滩,细沙洁白柔软,海岸平缓,最大的一处海滩长约 400 米,宽约 30 米,被誉为 “北方的亚龙湾”,沙滩边际的山崖下还有天然淡水泉,水质清凉、甘甜,可供饮用和海浴后冲洗身体。 孙女住在南京,见过一些江河湖泊,而面对无垠的大海,心情无比开阔了。海浪一波波涌来又退去,像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面对往来复去的海浪,只剩下对大自然和广阔的海洋的敬畏了。 离开蛤蜊岛,我们驱车来到了鞍山,前去游览鞍山著名的二一九公园。 鞍山二一九公园,它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中心东部,是东北地区较大的综合性公园,鞍山二一九公园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 1948 年 2 月 19 日鞍山解放。 公园东依东山风景区,西临繁华市区,地形高低错落。园内有劳动湖、西湖、游泳湖等五个湖泊,水域面积达 27 公顷,湖水澄澈,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周边的绿树青山。湖面上有 5 座风格迥异的小岛,21 处桥、廊、亭、阁点缀其间,如映碧楼、环翠阁、怡莲桥等,山水相映成趣,步移景异。山景区与东山景区相连,东部山区植被繁茂,道路蜿蜒,有 10 余个赏景亭和一座高 38 米的了美塔,登塔可俯瞰鞍山全貌。 公园内有许多人文景观,如具有典型中国古典特色的玉佛苑,红色柱子、金色屋檐以及精美的彩绘图案令人叹为观止,苑内供奉着用岫岩 “玉石王” 雕刻而成的巨型玉佛,被誉为 “天下第一珍宝”。此外,还有雷锋园、钢琴广场、现代艺术雕塑等,这些景观与自然景色相互融合,增添了公园的文化内涵。 公园里生态环境非常好,除了公园放养的麻鸭以外,很有很多野生的水禽。 虽然下着小雨,仍然挡不住舞者爱好者的舞步。 公园内花卉种类丰富,花期错落有致,林木葱茏。 由于飞机航班时间的变动,又在沈阳多逗留了一天,傍晚,我们又来到西塔,又陪孙女去吃喜欢吃的烤鳗鱼。 沈阳延寿寺,亦称护国延寿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建于清崇德八年,是清初皇太极敕建的盛京城外四塔之一,当时一些豪绅为给皇帝祈祷万寿延年、身体康泰而建。<div>  光绪二十六年,山门天王殿毁于大火;后钟鼓楼毁于日俄战争;1967 年,延寿寺内建筑全部被拆除,西塔也于 1968 年被拆除。1998 年,沈阳市政府出资按西塔塔基原貌恢复西塔及延寿寺部分建筑;2005 年底,沈阳市佛教协会正式接管西塔延寿寺。</div> 延寿寺所在的西塔地区是辽宁省最大的民族聚集区域,周边有西塔商业街,是朝鲜族聚居地,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游客在此可感受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美食。 今天是在沈阳的最后一天,吃了早饭就去逛沈阳“八一早市”。 位于沈阳市和平区遂川路的沈阳八一早市是沈阳最具代表性的早市之一,始建于 1981 年,是改革开放后沈阳出现的第一批早市之一,历经 40 多年的发展,见证了沈阳城的岁月变迁,承载着无数沈阳人的回忆。<div>  商品种类丰富,水果、蔬菜、肉类、熟食、水产等日常所需一应俱全,还有衣服、日杂、调料等摊位。这里的蔬果新鲜,价格亲民,部分摊主还可以砍价。美食是八一早市的灵魂,如老高家大果子金黄酥脆,蜂蜜小面包 6 元 10 个,松软香甜,干炸里脊外酥里嫩,丸子弹牙爆汁,还有东北标配的豆腐脑等,深受市民喜爱。</div> 辽宁沈阳的最后一缕晨光为我们的旅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沈阳故宫的红墙黛瓦,到边城丹东鸭绿江畔,孙女在沙滩上追着浪花的笑脸,三代人围坐分享美食时的欢声笑语,还有无处不在的东北人藏在骨子里的热乎劲儿,感受着东北黑土地的历史文化,这些都一一装进了这个旅程里的美好回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