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宝儿的脚跳球

小三班孔老师

<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2025年9月10日</p><p class="ql-block">观察地点:大三班户外场地</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萱</p><p class="ql-block">观察目的:了解萱在体育游戏(脚跳球)中的身体机能发展水平,包括腿部力量、平衡与协调能力及运动耐力。</p> <p class="ql-block">观察过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户外活动时,萱宝儿自主选择脚跳球游戏,从拿起脚跳球开始,持续进行跳跃、控球动作,期间未主动中断游戏。游戏进行15分钟后,其额头、后背出现明显汗珠,头发微微浸湿,老师询问“要不要休息擦汗”,她摇头回答“我还想玩,没关系”,随后继续专注于脚跳球,双脚交替跳跃时能稳定控制球的方向,未出现因体力消耗导致的动作变形或失误,直至活动结束铃声响起,才主动停止游戏,全程游戏时长约25分钟。</p> <p class="ql-block">教师分析:</p><p class="ql-block">(一)行为背后的发展优势</p><p class="ql-block"> 1. 身体机能发展良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脚跳球需要幼儿调动腿部肌肉力量完成跳跃,同时通过身体平衡感、手眼协调能力控制球的轨迹。萱宝能持续25分钟稳定进行游戏,且无动作变形,说明其腿部肌肉力量、耐力及身体协调性、平衡能力均优于同龄幼儿平均水平,能较好适应中高强度的体育活动,身体耐受度较强。</p><p class="ql-block"> 2. 专注力与注意力稳定性突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戏过程中,流汗、老师询问等外部干扰均未打断其游戏节奏,她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控球跳跃”的动作上,体现出较高的专注力和注意力稳定性。这种“沉浸于目标活动”的状态,说明她能主动排除无关干扰,对感兴趣的任务具有较强的投入度,为今后学习活动中的注意力集中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3. 意志品质(坚持性)显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体力消耗(流汗)和休息建议,萱宝选择坚持游戏,不轻易放弃,反映出她具有坚韧的毅力和良好的坚持性。这种品质本质是“为实现目标克服短期困难”的心理倾向,是幼儿面对挑战时积极态度的体现,有助于其今后在学习、生活中应对复杂任务。</p><p class="ql-block">(二)潜在发展空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目前萱宝在游戏中更多是“自主坚持”,尚未表现出与同伴的互动(如邀请他人一起玩脚跳球、配合完成小组控球游戏),在“坚持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引导其发展合作意识,提升社交互动能力。</p> <p class="ql-block">教育措施:</p><p class="ql-block">(一)强化优势品质,提供进阶挑战</p><p class="ql-block"> 1. 为其设计“脚跳球进阶任务”,如“连续跳跃100次不失误”“绕场地障碍物控球跳跃”,通过适度增加游戏难度,进一步锻炼其身体耐力和协调能力,同时强化“为实现更高目标坚持努力”的意志品质。</p><p class="ql-block"> 2. 在班级分享环节,邀请萱宝讲述“玩脚跳球不放弃的小感受”,通过同伴榜样示范,带动其他幼儿学习“坚持完成任务”的态度。</p><p class="ql-block">(二)拓展社交互动,促进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 1. 组织“脚跳球小组游戏”,如“两人合作运球”(两名幼儿配合,交替控球跳跃至终点),引导王瀞萱在坚持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与同伴沟通、配合,培养合作意识。</p><p class="ql-block"> 2. 当她在小组游戏中遇到“同伴配合不顺畅”的问题时,老师及时介入引导,如“你可以告诉小伙伴‘我们慢一点,先同步脚步’”,帮助她在坚持目标的同时,学会用社交方式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三)结合日常活动,渗透品质培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在区域活动(如建构区、美工区)中,为其布置“长期任务”,如“用积木搭一座高塔(分3天完成)”“画一幅‘秋天的公园’(分2次完成)”,让她在非体育活动中也能练习“长期坚持完成任务”,巩固意志品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每次任务完成后,与她进行复盘交流,如“你今天搭了高塔的底座,明天继续完成,你想先规划哪部分呀?”,引导她主动思考“如何分步坚持完成目标”,将“坚持性”从“被动耐受”转化为“主动规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