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昵称/陂塘仙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 73738608</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陂塘仙子、百度(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音乐/钢琴 时光不老</p>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我坐在阳台的摇椅上,手指不经意触碰到我放在阳台上尘封已久的旧书箱。我打开了书箱,最上面久违的《曹操集》映入眼帘。我伸手拿起书,那已经泛黄的书页散发出旧书特有的樟香。我将书翻到书签夹着的地方,《龟虽寿》三个字引起了我对几十年前的回忆和无限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 年少时读这首诗,只当是英雄的壮语。总觉得“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是文人的自谦,“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沙场老将的不甘。那时的我坐在大学的课堂里,听老师侃侃而谈,只是在学习文学史。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曹操在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胜利后,时年53岁的他在班师途中感慨生命有限而壮志未酬,写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千古金句,借诗抒发老当益壮的豪情。可年少的我心里装的是“乘风破浪会有时”的憧憬,哪里懂“盈缩之期,不但在天”里藏着的生命哲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后来,我50岁时,看到年逾耄耋之龄的老爸在反复默写《龟虽寿》这首诗,我很不解。</span>曹操写这首诗时,他早已尝过岁月的重量。他一生征战,破黄巾、讨董卓、灭袁绍,可在那人均年龄不到40岁的汉代,曹操53岁已经是暮年了。想必他已经像我父亲这样有了年龄的危机感。也许深夜里他抚摸过自己的箭伤,听过军营外的更漏,感叹过“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的宿命。但他偏不认输,偏要在承认生命有限的同时,喊出“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份清醒,比“志在千里”的豪情更让我动容。也懂了爸爸不断默写这首诗的心情,也许他是在为自己减压打气。</p> <p class="ql-block"> 在人生的漫长旅程中,不知不觉我已步入晚年。曾经的热血与激情,随着岁月的流转渐渐沉淀。然而,当我再次翻开书卷,读到曹操的《龟虽寿》,内心却涌起一股久违的波澜。</p><p class="ql-block">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初读此句,心中满是对生命有限的感慨。曾经,总觉得时光漫长,未来有着无尽的可能。可如今,回首往事,那些青春岁月仿佛还在昨日,但是当看到、听到同学、好友一个个离世的时候,却已能清晰地看到生命的尽头。神龟,向来是长寿的象征,可即便长寿如它,也有生命终结之时;螣蛇能乘雾飞天,看似神通广大,最终也不过化为尘土。这世间万物,无论强大渺小、长寿短命,都无法逃脱时间的洪流。这让我深刻意识到,生命的长度是既定的,我们无法改变。我在我写的一篇生日感悟的散文诗中悲观地写道: “老了过生日,宛如走过人生路上的驿站,过了一站路短了一段。只盼望光阴不再飞逝,时钟的滴答、滴答声放慢、放慢。”</p> <p class="ql-block"> 曹操尽管知道已经步入暮年,但并未就此消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读到此处,心中不禁为之一振。一匹年老的千里马,即便卧在马槽旁,心中依然怀揣着驰骋千里的志向;胸怀壮志的人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也丝毫不减。想想自己,虽已步入暮年,身体不再如年轻时那般矫健,精力也大不如前。可难道就此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吗?曹操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面临着无数的挑战与困难,却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而我,在这相对和平的时代,又有什么理由自怨自艾、安于现状呢?</p><p class="ql-block">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两句诗,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内心深处的迷茫。生命的长短,并不完全取决于上天的安排。我们可以通过调养身心,保持乐观的心态,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健康、长久。这让我明白,即便到了晚年,也不能消极度日。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积极的心态,都是我们延长生命、提升生活质量的法宝。</p> <p class="ql-block"> 如今再读《龟虽寿》,已不只是读英雄的豪情,更是读一个老者对生命的通透。曹操一生争议无数,有人骂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人赞他“治世之能臣”,可在这首诗里,他卸下了“奸雄”的面具,露出了普通人面对衰老的坦诚。他承认“犹有竟时”,却不沉沦于宿命;他感叹“终为土灰”,却仍要在有限的时光里“壮心不已”。这份坦诚与坚韧,恰似一剂良药,治愈了我对晚年的焦虑。</p><p class="ql-block"> 窗外的夕阳正斜照在书页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八个字被镀上了金边。我忽然想起年轻时在敦煌看到的壁画,那些千年的飞天虽已褪色,却仍在墙壁上舞动——生命的价值从不是长度,而是宽度;不是永远年轻,而是即便到了暮年,仍有“志在千里”的向往,仍有“壮心不已”的热忱。这或许就是曹操在千年之前,留给我们这些暮年之人最珍贵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谢谢老师审阅!欢迎美友常来做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