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探展|【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上海世博会博物馆

冷眼小安🍉

<p class="ql-block">这个夏天,地中海的风吹到了上海!</p><p class="ql-block">“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p><p class="ql-block">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p><p class="ql-block">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0月26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次“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是由希腊政府主导的全球文化项目,汇聚希腊境内14家文博机构*的珍贵考古成果,精选新石器时代至希腊化时代(约公元前6800年~前31年)的270件/套珍贵展品。展览分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希腊化时代”六个单元,包含金器、青铜器、陶器、雕塑等多种品类,以考古实证的形式全景式再现古希腊文明图景。</p> <p class="ql-block">扬臂女神陶像 </p><p class="ql-block">Female Figure with Upraised Arms</p><p class="ql-block">约公元前1250﹣前1150年</p><p class="ql-block">女神头部所戴王冠装饰特殊,由三条分叉条纹、两个舌形元素以及一只鸟构成,可能是一种象征符号。推测神像头部的开口可以用来放置头冠或鲜花。王冠上装饰符号的变化,对应着不同的女神形象。此类型雕像普遍被认为是自然女神,或者是女祭司遗留在神圣场所的纪念标志。雕像所展现的扬臂姿态,可能与女祭司在祭祀活动中的舞蹈动作相呼应。另外,从雕像外表遗留的痕迹可以看出,神像原先应该是通体上色的。</p> <p class="ql-block">"烤盘"形器 </p><p class="ql-block">"Frying Pan" Vessel</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800﹣前2300年</p><p class="ql-block">"烤盘"形器是早期基克拉泽斯文明的标志性器物。关于它的用途,有盘子、食盐贸易的量器、天体观测仪、祭祀用品或镜子等多种说法,有待进一步考证。这件器物上雕刻的线条相互连接,形成螺旋形网络,让人联想到波涛汹涌的海浪。在盘的下部,一艘多桨无桅长船正在海浪中航行,或可印证当时爱琴海地区流行的有桨长船。船头附近还刻有鱼的象征图案。</p> <p class="ql-block">扬臂女神陶像 </p><p class="ql-block">Female Figurine</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75﹣前1200年陶</p><p class="ql-block">这件雕像的头顶上栖息着一只鸟,是扬臂女神像的早期实例。它出土于克诺索斯宫殿东南区的一间房间,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思将房间命名为"双刃斧神殿"。双刃斧神殿为米诺斯宗教膜拜活动的延续和变化提供了证据。</p> <p class="ql-block">双刃斧 </p><p class="ql-block">Double Axe</p><p class="ql-block">双刃斧是米诺斯文明长期使用的一种象征性符号,它可以多种形式和材质表现,如金属制品、陶器、珠宝和大理石制品等。这件文物为大型祭祀用斧,约公元前1700﹣前1600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卡马雷西风格双耳瓶 </p><p class="ql-block">Kamares Ware Amphora</p><p class="ql-block">约公元前1750一前1700年陶</p><p class="ql-block">双耳瓶的瓶口被设计成弯弧形,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倾倒液体时更好地控制液体的流出,增加了实用性。推测这种双耳瓶是后来在新王宫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细长双耳瓶的前身之一。</p> <p class="ql-block">卡马雷西风格陶盘 </p><p class="ql-block">Kamares Ware Tray</p><p class="ql-block">约公元前1750﹣前1700年陶</p><p class="ql-block">这个大型托盘内外表面均装饰多种颜色的图案,特别是盘面上错综复杂的螺旋形设计,呈现出辐射运动效果,这是卡马雷西风格陶器的主要特征之一。用这种方式装饰陶盘表明它可能是一个陈设器,而不是实用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阿伽门农金面具 (复制品) </p><p class="ql-block">Copy of the Gold "Mask of Agamemnon"</p><p class="ql-block">原件:公元前 16 世纪下半叶</p><p class="ql-block">在墓圈A出土的五枚亡者面具中,只有这一件展现出如此生动的面部特征。面具由厚金箔制成,其形制在史前希腊世界中是独一无二的,反映出以其覆盖面部的死者生前的实际样貌。施里曼坚信面具主人就是阿伽门农,故而如此命名。但是,面具真正的主人后经证实是迈锡尼文明早期统治阶层的一员,其所处时代比传说中阿伽门农的时代要早三百年。此复制品由19世纪知名考古绘图师埃米尔.吉列龙制作,他参与了施里曼主持的迈锡尼遗址发掘工作。</p> <p class="ql-block">昆虫牌饰</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6世纪下半叶 </p><p class="ql-block">金</p><p class="ql-block">出土于迈锡尼卫城墓圈A</p><p class="ql-block">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野猪獠牙制作的头盔 </p><p class="ql-block">Helmet</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世纪</p><p class="ql-block">野猪獠牙分成三排缝在皮革帽外侧。顶层的獠牙被削成了更小的三角形。头盔顶部的石膏纽扣是现代复制品,用来固定头盔。当时要想拥有一顶这样的头盔,需要猎杀大约50头野猪,因此头盔彰显了主人的勇气和力量。《荷马史诗》对这种头盔也有明确记载:"头盔的里层,交织着许多坚固的皮条,底下是一层毡制的衬里,外层两侧巧妙地装饰着雪白闪亮的野猪獠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黑绘陶瓶 </p><p class="ql-block">Attic Black-figure Lekythos</p><p class="ql-block">公元前6世纪晚期</p><p class="ql-block">《伊利亚特》讲述的是:希腊人远征特洛伊城,在战争的第十年,希腊英雄阿基琉斯为了女俘的归属问题,与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发生争执,一怒之下退出战场。他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代替他出战被杀。悲痛的阿基琉斯为友复仇,杀死了特洛伊的英雄赫克托尔。</p> <p class="ql-block">黑绘陶瓶 </p><p class="ql-block">Attic Black-figure Lekythos</p><p class="ql-block">公元前520﹣前510年</p><p class="ql-block">瓶身上一共描绘了5名全副武装的战士,其中英雄埃阿斯正背着死后的阿基琉斯。陶瓶上的这一情节来自与荷马史诗相关的特洛伊诗系。阿基琉斯是海洋女神忒提斯和凡人佩琉斯之子。为了让阿基琉斯获得不死之身,忒提斯将他浸入冥河之中,可唯独他的脚踝(一说脚后跟)未被水浸湿,成为他唯一的弱点。特洛伊战争中,阿基琉斯的脚踝中箭,这处箭伤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英语中用"阿基琉斯之踵"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致命弱点或唯一缺陷。</p> <p class="ql-block">几何纹双耳杯 </p><p class="ql-block">Boeotian Geometric Krater</p><p class="ql-block">公元前690﹣前670年陶</p><p class="ql-block">器身上描绘了一场拳击比赛。参赛对手面对面地站着,手臂弯曲,拳头握紧的那只手上戴着手套。站在参赛者两边的是观看比赛的男性观众,他们佩着剑,牵着马。根据《荷马史诗》的记载,拳击比赛是希腊历史最悠久、最受欢迎的比赛之一。人们在比赛中戴上用柔软的Athens, National Archacological Museum 牛皮条做成的手套,或将带子从手腕开始缠绕在整个手上,只露出大拇指。这些方法可以保护运动员的关节,避免手指受伤。</p> <p class="ql-block">特写</p> <p class="ql-block">黑绘双耳瓶 </p><p class="ql-block">Black-figure Amphora</p><p class="ql-block">公元前510年一前500年</p><p class="ql-block">神话故事中,雅典被迫进献童男童女供牛头怪米诺陶洛斯吞噬,英雄忒修斯斩杀牛头怪并成功逃出米诺斯迷宫。这件陶器上描绘了忒修斯手握利剑,牛头怪则半跪在地,似乎在哀求饶命。画面右侧的女性为忒修斯戴上桂冠,画面左侧还有一位拿着琴的青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训练场景"墓碑石雕 </p><p class="ql-block">Grave Stele with a Loutrophoros Carved on its Surface</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00﹣前375年</p><p class="ql-block">碑石上描绘了一名正在训练的运动员及其随从。画面右侧为运动员,他抬腿试图将一个球稳住。运动员的衣服整齐叠放在他身后的石柱上。画面左侧是他的随从,手里拿着刮汗器和涂油瓶。</p> <p class="ql-block">雅典娜头像 </p><p class="ql-block">Head of Goddess Athena</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纪</p><p class="ql-block">雅典娜是雅典城邦的守护神,雅典以她的名字命名。这尊雕像也是古罗马雕塑家对古希腊雕像的仿制。古罗马对古希腊艺术崇拜有加,定制了许多雕塑和绘画的复制件,其中有许多是我们了解古希腊原作的唯一来源。这件原作推测是古希腊雕塑家菲迪亚斯在公元前5世纪创作的。菲迪亚斯是最伟大的古希腊雕塑家之一,根据文献记载,他负责设计和监督帕特农神庙的装饰雕塑,神庙中用黄金和象牙雕刻成的雅典娜神像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线形文字A泥板</p><p class="ql-block">Linear A Tablets</p><p class="ql-block">约公元前1450年</p><p class="ql-block">线形文字A是米诺斯人书写的一种文字,至今尚末被完全破译,并非希腊语。</p><p class="ql-block">黏士</p><p class="ql-block">这两块泥板出土于米诺斯人的一个定居点,该定居点在大约公元前1450年被地震摧毁。此处出土线形文字A泥板共计72块,连同刻有铭文的黏土封条及印章,都发现于同一个"档案库",表明当时该地区有一个先进有序的行政系统在运作。这些泥板最初由未经烘烤的黏土制成,经历地震引起的大火后留下灼烧痕迹。这两块泥板可能记录了葡萄酒、无花果、谷物和绵羊等词汇,推测记载了当时宫殿的物资出入情况。</p> <p class="ql-block">狄俄尼索斯半身像 </p><p class="ql-block">Bust of Dionysus</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80﹣前360年</p><p class="ql-block">这件雕像展现的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形象,他右手持酒杯,左手持一只蛋。蛋可能象征着生育,也可能代表重生的冥界符号。酒神与醉酒、舞蹈、音乐和戏剧表演关系密切,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常常归功于他。酒神节上,城邦会组织戏剧比赛,参加比赛的诗人必须创作四联剧(包含三部悲剧和一部萨提尔剧)。萨提尔剧在形式上与悲剧有相似点,但内容轻松诙谐,缓解了观众因观看悲剧而产生的沉重情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斯芬克斯青铜像 </p><p class="ql-block">Cast Bronze Statuette of a Sphinx</p><p class="ql-block">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p><p class="ql-block">这件斯芬克斯雕像原为一艘船只的支撑构件。雕像呈现为坐姿,头部朝向前方,头戴繁复的头饰,展现出典型的狮身人面的特征。在索福克勒斯最著名的悲剧作品《俄狄浦斯王》中,斯芬克斯坐在忒拜城外的山上,传诵一道谜语,问什么动物有时两足,有时三足,有时四足,这东西脚最多时,最是软弱。凡是回答不出来的人,都将被它处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绘细颈瓶 </p><p class="ql-block">Red-figure Lekythos</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70﹣前460年</p><p class="ql-block">粉红陶</p><p class="ql-block">来自埃雷特里亚</p><p class="ql-block">瓶身上描绘的是家庭生活中的妇人与孩童。画面左侧一位女子怀抱一个男孩,将其递给坐在椅子上的一位妇女。两位女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身上。这类装饰画面的主题体现出女性在传宗接代、养育子女、保护家庭财富等方面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还愿浮雕 </p><p class="ql-block">Votive Relief</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75年一前350年</p><p class="ql-block">画面中央,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倚靠在手杖上,手杖上缠绕着一条象征着治愈与重生的蛇。其身后是他的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医神身后的背景中用浅浮雕刻画着一个女人,可能是他的妻子或女儿。画面左边是以较小的比例呈现的前来还愿的凡人。他们带着祭品,脸上洋溢着崇敬之情,展现了人类对医神的深切感激与敬仰。</p> <p class="ql-block">墓碑石雕 </p><p class="ql-block">Grave Stele</p><p class="ql-block">约公元前400年</p><p class="ql-block">墓碑上的浮雕描绘了两位男性握手的场景。画面左侧是一位年轻人,身旁陪伴着一只狗,伸手与对面的年长男性握手。这种握手礼的场景在古典丧葬艺术中颇为常见,它象征着已故儿子与父亲的深情告别。父亲手腕上挂着的涂油瓶,意味着儿子已无法再参加运动。古典墓碑浮雕通常将人物形象理想化,避免直接描绘死亡的残酷,而是通过寓意和象征来传达对逝者的哀思与缅怀。</p> <p class="ql-block">葬于腓力二世墓的弓匣(复制品) </p><p class="ql-block">Copy of a Bow Case, Tomb of Philip II</p><p class="ql-block">原件:公元前350﹣前340年银,金</p><p class="ql-block">弓匣表面的浮雕装饰可分为三个区域。上部与中间区域描绘了战败的士兵和抱着孩子的妇女在祭坛前避难,寻求神灵庇护的场景。下部区域饰有环状图形浮雕以及一位古希腊重装步兵的形象。类似的弓匣在塞西亚统治者的墓葬中也有发现,这一件发现于腓力二世的墓葬,可能是公元前339年腓力二世攻打塞西亚的战利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金花冠 </p><p class="ql-block">Myrtle Wreath</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50﹣前325年</p><p class="ql-block">此花冠为桃金娘式金花冠。气味芳香的桃金娘是女神阿芙洛狄特的圣植,象征着生命的恒久不息。在宗教仪式、祭祀活动、社宴会、竞技运动以及戏剧庆典等庄重场合,人们习惯于佩戴由金、镀金或天然材质制作而成的花冠。在马其顿地区,金花冠被视为尊贵身份的标志,安放在男性和女性的墓葬中,作为他们个人荣耀的一种独特标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神像头像 </p><p class="ql-block">Head of a God</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纪</p><p class="ql-block">从胡须和卷发的特点来看,这尊头像与宙斯的其他头像有相似之处。然而,带胡须的神像很常见,确定其身份并不容易。这种长发、全胡须的头像通常与宙斯、波塞冬、哈迪斯等神祇相关联。这件头像发现于塞萨洛尼基的塞拉皮斯神庙附近,推测可能为塞拉皮斯神。因为在希腊化时代,特别是托勒密王朝,融合了古希腊和古埃及宗教元素的塞拉皮斯神被创造出来,其肖像通常具有宙斯头像的特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式"钱币 </p><p class="ql-block">印制国王的头像是这类钱币与雅典钱币在形制上最主要的区别。雅典钱币的发行者是城邦,标志性图案是城邦守护神;而"亚历山大式"钱币的发行者是统治者本人,钱币上印有王像,这一做法始于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他的部落都以亚历山大大帝的继承人自居,将其神化,发行带有他头像的钱币就成了抬高自身地位的重要手段。</p> <p class="ql-block">雅典钱币 </p><p class="ql-block">雅典民主政治改革后,具有象征意义的雅典娜/猫头鹰图案成为雅典货币的规范样式,并一直持续了5个世纪之久。雅典货币在古代世界非常流行,相当于一种通用的世界货币,甚至埃及等国家也使用或仿造雅典货币。古希腊货币单位1德拉克马等于6奥波尔。德拉克马一词源于希腊语"握拳",意为用一只手可以攥住1德拉克马或6奥波尔的货币。</p> <p class="ql-block">项链吊坠 </p><p class="ql-block">Amulet Pendant</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0﹣前280年</p><p class="ql-block">赫拉克勒斯头像形状的项链吊坠。这件器物用于陪葬,表明逝者可能是马其顿贵族。在马其顿人看来,赫拉克勒斯是马其顿人的英雄祖先。</p> <p class="ql-block">赫耳墨斯(墨丘利)像 </p><p class="ql-block">Statuette of Hermes (Mercury)</p><p class="ql-block">公元1世纪中期</p><p class="ql-block">这尊雕像的赫耳墨斯形象与我们在展览第三单元看到的颇为不同,具有罗马时期的艺术风格。罗马人在长期接触希腊文化后,逐步吸收了希腊神话体系,将自己原有的神祇与希腊诸神对应融合。赫耳墨斯的特征和神话被罗马人融入在他们原有的神祇墨丘利之中。作为商人和旅行者的守护神,赫耳墨斯(墨丘利)在希腊化时代晚期和罗马帝国时代早期广受欢迎。这尊雕像手中原本可能握有钱袋、节杖或丰饶角,这些都是罗马神墨丘利的象征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场参观环境</p> <p class="ql-block">地址链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