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饼

艳阳高照(廊坊)

<p class="ql-block">  总把岁月过成诗,在平淡的日常生活里,人们心中只要有爱一切赶遇皆是幸福。晚饭很随意,蒜瓣炒瓠子、花生油炒馒头丁、再搭配老爸自己辛勤种植的粘玉米,白哈蜜地瓜,稍微用自家大铁锅“上面馏下面煮”一加工,总会将你带回久远的乡村记忆;花生油炒馒头丁由于放油少许,炒出的馒头丁有点过火,虽然样子不好看有点微糊,但是吃起来焦脆脆、香喷喷,意悠悠。</p><p class="ql-block"> 此时不觉得想起儿时母亲起早贪黑忙碌了一天,回到家赶紧抱柴生火,急忙烙上几张家常饼,摊上几个柴鸡蛋作为晚餐充饥,有时忙得不亦乐乎,忘记了翻锅或者灶火太大,烙饼经常“烙糊”吃饭时母亲总是自得其乐地说:“吃点糊嘎吱还打心火呢……” </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我信以为真,每次妈妈在烙出“糊饼”时,我第一个将饼嘎吱揭下来,迅速地塞到自己嘴里,大口大口吃起来,将柔软的饼瓤留给家里老人吃。从那天起,我便爱上了吃“糊饼”。说心里话我并不是独爱这一口,而是我深深地知道:母亲那么辛苦,本来做饭就是一件众口难调的事情,无论妈妈做的饭质量再差,但是对一家人的“深爱”没有差。</p><p class="ql-block"> 作为子女的本就应该多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何必在吃饭上“挑三拣四”这既是一种优良美德,也是家教。长大以后我无论在哪里吃饭都不会挑剔饭食。人吗,多些换位思考不更好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