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音乐之美 放律动之光——小学音乐第二学段律动教学的实践研究

韦琼花

<p class="ql-block">为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提高音乐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span>在教研组长陈川萍老师的带领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音乐组课题的老师们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共同探讨音乐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span>巧妙运用律动教学,引导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的节奏,提升了学生们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5日下午,音乐学科组开展了课题集体备课活动。本次主备人是韦琼花老师,教学内容为五年级下册《吹起羌笛跳锅庄》。韦老师对这节课重点从设计思路、作品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学评价、学习过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音乐组全体教师围绕这节课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讨,最终形成共案。</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6日上午,韦老师和五(4)班同学在多功能厅展示了《吹起羌笛跳锅庄》这一节<span style="font-size:18px;">课题研究唱歌课。</span></p> <p class="ql-block">韦老师这节课围绕羌族文化,以羌笛音色鉴赏为切入点,通过走进羌寨、了解羌笛、音频聆听,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其“清脆高亢,略带悲凉”的音色特点,教学设计亮点突出,并以学习任务单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多民族音乐,课堂上结合音乐听辨与视频展示自然导入,既激活学生知识经验,又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将锅庄舞、歌曲学唱与乐理知识有机融合,借助国家智慧中小学平台资源,以生动直观的方式突破教学难点,提升学生艺术感知能力。此外,教学环节从情景引入、舞蹈体验,到歌曲学唱、文化拓展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带领学生深入感受羌族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课堂尾声,学生手持自制羌笛模型,以“唱跳结合”完成小组展演,将学习活动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整堂课以新课标“弘扬民族音乐”理念为指导,通过羌笛与锅庄舞的文化背景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多民族音乐融合的魅力 。课堂以“听—唱—跳”为主线,结合羌笛旋律模唱、节奏律动和集体跳舞,强化了学生的音乐感知与协作能力。</p> <p class="ql-block">课后,音乐组教师进行了评课交流研讨活动。教师们秉持着敞开自我、共同研讨、乐于分享的心态交流学习,毫无保留地分享教学经验与见解,在思维碰撞中共同探索教学新思路,为推动兵地教育携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p> <p class="ql-block">音乐教研组长陈川萍老师总结发言指出,本节音乐课通过听、唱、奏、舞多感官体验,感知民族音乐的形式美与情感美,结合歌唱、舞蹈、器乐多形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建议下次可以多搜集一些羌族的物品,比如羌绣,云云鞋等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实物感受到不一样的民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span>音乐律动,以其独有的灵活性和艺术性,弥补了传统音乐教育单一模式的不足,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更能让孩子体会音乐的魅力,让学生们从耳朵、肢体、心灵都能获得音乐艺术体验,使学生真正的爱上音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