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今日发布•【泛舟韵海】杨玉才先生•《赏析殷国利先生的一首七律》•精选

贺楠:孤侠义客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杨玉才赏析殷国利先生的一首七言律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咏大庆电视塔</b></p><p class="ql-block"> 一柱擎天百丈高,八方来信辨分毫。</p><p class="ql-block"> 春风摇摆犹安稳,瑞雪纷飞不动摇。</p><p class="ql-block"> 默默导游迷路客,悄悄警告断魂桥。</p><p class="ql-block"> 无言无欲无心智,唯愿平生根筑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庆广播电视塔,又称“百湖之光”,是大庆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曾是亚洲第三高、我国第二高的全钢结构广播电视塔,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观赏价值。品读这首诗的同时引起了我回忆,记得五年前,花了20元门票登顶俯瞰大庆市貌,真有点象登上海明珠塔的感觉!也有旋转餐厅,边餐饮边八面观光,欣赏纵横交错的街道、高楼大厦、湖泊以及远处的抽油机等景观,体验城市的繁华与自然的美景,不亦乐乎!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这首《大庆电视塔》是一首构思精巧、咏物言志的中华通韵七言律诗,以电视塔为核心意象,既绘其形、写其用,更赋其魂,展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 首联:开篇破题,精准勾勒电视塔的核心特征。“一柱擎天”以夸张手法凸显塔体的挺拔与雄伟,“百丈高”直观点明其高度;“八方来信”巧妙将电视塔接收信号的功能拟人化,“辨分毫”则体现其信号接收的精准度,一动一静间,将塔的形与用跃然诗上。</p><p class="ql-block"> 颔联:转入对塔的“品性”刻画,以“春风”“瑞雪”两种典型环境,反衬电视塔的稳固——即便风吹雪落,依旧“安稳”“不动摇”,既符合电视塔作为基础设施的物理属性,又暗喻其坚韧可靠的精神特质,用了拟人化修辞手法并为后文抒情做铺垫。</p><p class="ql-block"> 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将电视塔的信号功能转化为“导游”“警告”的人性化行为,“默默”“悄悄”二词更赋予塔内敛、无私的品格——它不张扬,却让冰冷的建筑有了温度。</p><p class="ql-block"> 尾联:回归塔的本质,又跳出塔的局限。“无言无欲无心智”点明其作为建筑的“无主观意识”,却以“唯愿平生根筑牢”的“心愿”,将主旨升华:它不求名利,只愿扎根大地、稳固矗立,为人们提供长久的保障。这既是对电视塔的赞美,也暗含诗人对“踏实、可靠、无私”精神的推崇,托物言志,余味悠长。</p><p class="ql-block"> 纵观全诗,意象鲜明,由表及里、由形到神,既写出了大庆电视塔的独特风貌,又赋予其深刻的精神内涵,愚认为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言志律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2025年9月13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