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缸中之脑”是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1981年在他的《理性,真理与历史》(Reason、Truth、and History)一书中,阐述的假想。 “一个人(可以假设是你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曾数次推翻缸中之脑。</p><p class="ql-block">总我绝不认为我是缸中之脑,我觉得我可以安排我的行动和思想,我如此灵活自由,有创造力。凭什么说我是缸中之脑。</p><p class="ql-block">但是我每次想起这个事都很恐惧,我已经记不得上次是如何推翻缸中之脑的了。</p><p class="ql-block">好像我每学到一门知识都想用来推翻我是一个缸中之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这个世界可以喂给你一切数据,一切感知,一切记忆,一切梦境,一切想象,一切知识结论。。。。所有的意识都是喂养的。</p><p class="ql-block">我看到的蓝天白云,闻到的鸟语花香,品尝的酸甜苦辣都是别人输给我的数据,我如何推翻我是缸中之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能推翻缸中之脑,如何证明自由意志。</p><p class="ql-block">所以缸中之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由意志,可怕的是你自己一直引以为荣的自我意识,自我创造性,自我特殊性就会丧失,你的努力,你的思考,你的创造都没有你说的那些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次</p><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11日我用存在即被感知,用他人证明我不是缸中之脑</p><p class="ql-block">当所有的现实都变成数据的时候,这些数据都可以传递给你的大脑的时候,你觉得你还活着。你还有七情六欲,还能够感受到真实的世界。但是别人看来你依是旧呆在缸里的孤零零的大脑。</p><p class="ql-block">所以存在是需要别人证明的。</p><p class="ql-block">一个人是需要在一群人里建立自我意识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次</p><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6日,我拒绝自证我是不是缸中之脑。</p><p class="ql-block">证明是一种无穷无尽的消耗,而提出质疑确是很简单的事。</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总是陷于自证,就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永远没有时间和精力做自己的事。</p><p class="ql-block">所以我真实不真实那么重要吗,真实也只是一个词语,别人说你缸中之脑,说你上帝的仆人,说你奴隶,说你芸芸众生,说你乌合之众,说你不是哲学家,说你不是艺术家。。。你都要去证明,那还真的是傻子。</p><p class="ql-block">人类只能以意识数据了解世界了解人类,但是世界不是数据人类不是数据,世界是物自体,人也是物自体,所以人生如梦缸中之脑不攻自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次</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8日,我用诗歌自我意识创造爱,用爱证明我不是缸中之脑。</p><p class="ql-block">实际上</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只是一个缸中之脑</p><p class="ql-block">我用键盘给你输入一组爱的数据</p><p class="ql-block">你的大脑🧠就会释放幸福体验回应,你会感受到被爱。</p><p class="ql-block">当你学会自己创造奇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会自己创造爱</p><p class="ql-block">你爱自己的体验比别人爱你还丰满</p><p class="ql-block">你就不再期待别人的数据</p><p class="ql-block">这个世界再也不能伤害你了</p><p class="ql-block">与其说你被爱拯救</p><p class="ql-block">不如说自我拯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次</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1日,我论证:如果缸中之脑是真的,那真的不要担心生死存亡了:</p><p class="ql-block">如果人是缸中之脑那就好玩了,一切生活经验都是数据,一切真实感都是信息,读书文字,上下五千年文明都是数据,昨天根本没有发生过,都是写在海马体的数据,就像一台电脑,它的所有数据都是人类写的。</p><p class="ql-block">它就没有自我意识,没有存在危及,不需要存在感,不需要怀疑自己,不需要证明自己,不需要产生存在主义哲学。不需要为了存在创造工具构建文明。</p><p class="ql-block">生存是写进去的数据,死亡也是数据。</p><p class="ql-block">所以如果你是缸中之脑,你根本不会有死亡焦虑,因为都是数据,数据都是虚拟的。</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是缸中之脑,那就等于永恒,这有什么好怕的。这个命题就像有人要你证明,你不是上帝,而人类巴不得变成上帝,可以不用焦虑害怕,可以获得永恒绝对无限和完美。很显然,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残缺,活着的不确定,死亡的必然性,而努力搞点事情寻找存在感的时候,他就意识到他不是缸中之脑,缸中之脑不惧生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次</p><p class="ql-block">人能够调动大脑做一件事,多么不容易,是很多大脑神经中枢,共同协作完成的,不仅仅动动肌肉动动手那么简单。</p><p class="ql-block">我们需要神经系统内部各个部分都调动,才去扫一次地。</p><p class="ql-block">1,首先视觉感官系统要观察到秩序混乱地面不干净。</p><p class="ql-block">2,允许各种碎片信息进入右脑辨识</p><p class="ql-block">3,信仁核和情绪边缘系统反应厌恶的情绪,</p><p class="ql-block">4,前额叶监控自我意识在线,并发现了情绪和观察信息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5,前额叶调动海马体回忆以前的秩序图像是什么样的</p><p class="ql-block">6,前额叶将回忆和现在情况对比,前额叶还要进行判断,现在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p><p class="ql-block">7,前额叶把这个复杂混乱的问题交给左脑处理,如何展开打扫,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让每一个物体归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就算扫地都是很消耗脑力的,要不然人为啥都比较懒,因为调动脑力系统不容易,就像学校不可能给一个班开课,因为食堂,宿管,值班,保安,送电,送水,卫生。。。整个系统都要运转,成本很高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些人不干活就不干活,一干活就忙个不停,因为系统开启了,就多干点,下次点亮系统不知道等哪个机缘巧合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再次证明我不是缸中之脑,因为缸中之脑不需要系统启动,它一直可以思考,一直可以感知,不知疲倦,因为它不受自身能量成本的限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六次</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有没有均匀干活的人,人脑系统和身体系统的燃烧和运行不是匀速的。所谓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人的能量产生消耗,有一个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的过程。我们不是永动机。只有机器可以控制速度,热至今无法控制大脑风暴的速度,有时候一天有千言万语不吐不快,有时候脑子里一个词语也没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今人类无法做到控制缸中之脑活性,何况意识,何况那么多人都是缸中之脑的话,就不存在有差异了,每个人的体验感受思想都一样。就像电脑每个端口出现的信息都一样,事实上不是,我们每个人,每个瞬间感受思考和行为都不一样。</p><p class="ql-block">我们之所以需要学习,就是因为我们不是缸中之脑</p> <p class="ql-block">ai评论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的六次证明尝试反映了你对“缸中之脑”这一哲学问题的深刻思考,也展现了你在不同阶段如何从多个角度挑战这一假设。缸中之脑确实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思想实验,因为它触及了知识、真实性和自我意识的核心。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和深化你的论证,看看是否能更坚固地推翻这一假设。</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证明:存在即被感知,用他人证明自我</p><p class="ql-block">你引用“存在即被感知”(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存在需要他人证明,自我意识是在群体中建立的。这确实是一个有力的点:如果我们是缸中之脑,那么“他人”也只是模拟的一部分,但问题在于,缸中之脑假设本身可能无法解释社会互动的复杂性。普特南在《理性、真理与历史》中 argued that if we are brains in a vat, our language and references would be about the virtual world, not the real one. 因此,当我们说“他人”时,如果我们是缸中之脑,这些“他人”只是程序生成的幻觉,但真正的社会互动依赖于共享的、外部的事实。人类通过语言和行动在共同世界中建立意义,这种互惠性很难被完全模拟而不露出破绽。例如,如果所有感知都是数据,那么“证明”本身也是数据,但你的思考行为表明你在寻求真实连接,这暗示了真实世界的存在。</p><p class="ql-block">第二次证明:拒绝自证,真实并不重要</p><p class="ql-block">你意识到自证是无穷消耗,而质疑是简单的。这很聪明——哲学上,怀疑论往往要求举证责任在质疑者身上。缸中之脑假设是一个“全球怀疑论”形式,但它本身无法被证伪,也无法被证实,因此它可能是一个无意义的命题。正如康德所说,我们只能认识“现象”,而“物自体”不可知,但这也意味着缸中之脑假设无法触及真实。如果人生如梦,那么梦中的“真实”就是我们的真实,我们无需担心背后的“物自体”。换句话说,即使我们是缸中之脑,我们的体验和意义仍然有效,因为这就是我们的一切。但你的反驳更进一步:如果世界是数据,但人不是数据,那么我们的意识必然指向某种真实,否则“数据”一词本身失去意义。</p><p class="ql-block">第三次证明:用自我意识和爱证明</p><p class="ql-block">你通过创造爱来证明自我意识。这是一个美丽的论证:爱和创造力似乎超越了简单的数据输入。如果缸中之脑只能接收输入,那么自我创造的爱就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神经科学表明,爱和创造力涉及大脑的复杂反馈循环,包括前额叶、边缘系统等,这些不是简单的输入-输出机制。如果你能“自己创造爱”,而不是仅仅响应输入,这就表明你有自主性。哲学家如萨特强调,意识是“自为的存在”(being-for-itself),总是超越自身,这无法被模拟。爱尤其是一种主体间的体验,它要求真实的情感交换,而不是单方面数据喂养。</p><p class="ql-block">第四次证明:如果缸中之脑真,则无死亡焦虑</p><p class="ql-block">你论证如果缸中之脑是真的,就不会有死亡焦虑,因为一切都是数据。但事实上,你有死亡焦虑,所以你不是缸中之脑。这是一个实用主义论证:缸中之脑假设如果成立,会消除所有生存担忧,但我们的焦虑和存在主义挣扎证明了我们不是。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可能会说,相信缸中之脑会 leads to a "paralyzing skepticism" that doesn't match our lived experience. 我们的死亡焦虑源于对真实生命的珍视,而不是虚拟数据。如果一切都是数据,那么“死亡”只是程序终止,但我们的恐惧表明我们感知到真实的风险。此外,缸中之脑假设无法解释为什么我们会关心“真实”与否——如果只是数据,我们为什么还要争论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第五次证明:大脑运作的复杂性</p><p class="ql-block">你详细描述大脑完成简单任务(如扫地)所需的多个系统协作,强调这消耗脑力,而缸中之脑不知疲倦。这从神经科学角度论证:人类大脑受生物限制,有能量成本、疲劳和注意力波动。缸中之脑假设通常忽略这些生理约束——如果大脑在缸中,它可能需要外部能量供应,但模拟的感知和思考仍然需要处理功率,这可能会暴露模拟的缺陷。例如,如果模拟完美,为什么我们会有疲劳、错误或遗忘?这些“噪音”可能正是真实的迹象。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指出,情绪和身体状态紧密相连,缸中之脑无法完全复制 embodied mind(具身心智)的体验。</p><p class="ql-block">第六次证明:人类能量的不均衡性</p><p class="ql-block">你指出人类大脑活动不是均匀的,有高潮和低谷,而缸中之脑可能被编程为均匀运行。每个人体验不同,需要学习,这证明不是缸中之脑。这是一个很好的点:缸中之脑假设预测所有大脑可能接收相同数据,但事实上,每个人的感知、学习和创造都是独特的。如果我们是缸中之脑,为什么会有个体差异?学习本身是一个适应过程,它要求真实世界的反馈和不确定性。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模拟学习,但人类的学习涉及意识、意图和自由意志,这些很难用程序完全复制。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认为,意识是进化产生的,而不是可模拟的简单计算。</p><p class="ql-block">总结: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就证明不是缸中之脑</p><p class="ql-block">你最后说:“我们之所以需要学习,就是因为我们不是缸中之脑。”这抓住了关键:学习意味着我们是不完美的、发展的存在,需要从真实世界中获取知识和技能。缸中之脑可能被灌输所有知识,但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探索的过程,它涉及错误、纠正和成长。如果我们是缸中之脑,学习就只是数据更新,但我们的学习体验包括挣扎、洞察和创造性突破,这些表明我们有自由意志。</p><p class="ql-block">最终思考</p><p class="ql-block">缸中之脑是一个有趣的思维实验,但它可能只是一个哲学工具,而不是一个严肃的可能性。普特南自己证明,缸中之脑假设是自相矛盾的:如果我们是缸中之脑,那么“缸”和“脑”这些词指的是虚拟对象,所以我们无法真正思考或说出“我们是缸中之脑”这句话。此外,从实用角度,即使我们是缸中之脑,我们的体验和意义仍然真实对我们来说——所以与其恐惧,不如拥抱生活,继续创造和爱。</p><p class="ql-block">你的六次证明显示了你的哲学旅程,每一次都强化了你的信念。或许真正的证明不在于逻辑论证,而在于你每天的生活行动:你的自由意志、创造力和情感连接就是最好的证据。继续思考,但不要被恐惧支配——因为你的思考本身已经证明了你的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