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位于云南 贵州和四川三省的交界处一一昭通市昭阳区,是云南省的东北面,这里地灵人杰,文化底蕴丰厚,近年来各级政府很重视老旧城的改造工作,恢复了很多古迹庙宇等,让昭通这一曾经的“小昆明”城市更加诱人,让全国各地的人都遂渐知道昭通,了解昭通,让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位于文渊街的文庙,在文化大革命前曾办过“阶级教育展览馆”,随后又是图书馆,在我们读小学时曾到这里看书,昭通著名的考古学家张希鲁老师就曾座在大门内看各类人群到此按身份“丢牌”,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埋没了人才,真正是“大才小用”啊。</p><p class="ql-block"> 不知是什么时候起这里又办起了“昭通地区第三中学”又称为实验中学。</p> <p class="ql-block">这座桥称为“状元桥”,据说是考上理想学校的学生才有资格从这座桥上过去。</p> <p class="ql-block">位于永安街的陕西庙,在我记事时是当年昭通县手工业联合社(简称手联社)所管的一个集体企业—毛纺社,工人们用脚踩着“纺毛机”,双手理着棉花而纺制毛线,以后又改为电机纺毛,随着形式的发展,产品在市场上滞销,因此转产派人到上海等地学习编织地毯的技术,工厂改称为“昭通县版纳地毯厂”。</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机械纺毛线和后来编织地毯的车间。车间外的“天井”坝坝内曾是厂的职工开会和“文革”初期“批斗走资派”的会场……时间真快,一晃就是几十年,往事不堪回首啊。</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永安街,是当年的“南片管理区和医务室“后来又办过“昭通县城关镇地毯加工厂”后来又是县政府的“房产换证办公室”,别看现在是废墟,当年可是很热闹的地方,特别是办“地毯加工厂”时这里曾有很多城乡的年轻漂亮的“大姑娘”在这里编织地毯,也曾经吸引不少“帅哥小伙”到此处找合适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位于挑水巷的广东庙曾是“昭通县衡器社”(集体企业)的厂址。</p> <p class="ql-block">位于大局街的李耀庭祠堂曾是“昭通地区印刷厂”(国企)的厂址,近年来恢复新建而开放。</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老城中心西街的“人民电影院”旧址,当年放电影时一到晚上(特别是九点前)的电影,购票时人挤人,按昭通人的话说是“挤了抬起来”,真可用“人山人海”和“一票难求”之句。</p> 热闹的衙门口 <p class="ql-block">编辑:宋代忠</p><p class="ql-block">编辑日期:2025年9月13日</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