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因为住在城里的缘故,而我又不买菜做饭,所以便很少赶集,以至于集市的那份热闹、那份喧嚣、那份许久不见的苦涩和艰难都像藏在书架上的书籍一样鲜为人知。尤其是乡场,所谓的对乡场那点<span>朦</span>胧的印象依旧停留在遥远的童年中。那时很苦,物产稀缺,加之<span>囊</span>中羞涩,只好做看客的<span>份</span>;现在物产丰富,农民早已脱贫致富,且手头都有余钱,理应是想吃什么就买什么!这当然是我一厢情愿式的瞎想,前些天跑步,有幸赶了一次乡场,亲眼目睹那些举步维艰的老人为分分钱而争执得面红耳赤的画面,我心就莫名的涌起一阵酸楚,仿佛儿时望着那一分钱一颗的水果糖,观望良久,最后恋恋不舍离开的惆怅背影穿越时空<span>般</span>的攀附到这些老人身上,我便觉得我读了那么多的书都是白读的,我写了那么多的文章都是白写的,这么多年我一直苟活着!</p> <p class="ql-block"> 赶集的人本就不多,陆陆续续的来,陆陆续续的去,有如天上的云彩,来去自由。来去的人都是清一色的老人,来时颤颤巍巍的挑一担药草,去时提一包盐、一联豆腐、几斤饲料。眼睛时不时的回望屠案上的猪肉,且用力的吸上一口含着肉分子的空气,走路时便也就有了力气。难怪卖肉的胖屠夫卖得唉声叹气,<span>“</span>这生意无法做,半边猪肉都卖不完!<span>”</span>场上很少有青壮年,<span>即使</span>是有,不是做生意,就是开着豪车到此一游的成功人士,当然也有像我这样闲得无事边跑步边欣赏风景的运动狂人。我们当然不会去买肉,我们只能算过客,偶尔吃碗面、买瓶水,也算得上促进了消费!</p> <p class="ql-block"> 场上有点冷清,除了卖老鼠药的用小喇叭录制了声音重复播放外,再有的就是卖卤菜的开着小三轮流动叫卖,买者廖廖。有些老农坐在地摊上眯着眼,懒得叫卖,他们的菜品很光鲜,辣椒的颜色、质地都很好,但偶尔走过的老人,看一眼都怕浪费时间,所以一个劲的叫卖就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不如闭目养神的好。当然也有毫放的主子,退休的老师、干部、子女在外功成名就的大富大贵们,他们来得稍晚一些,小商贩们一看到他们,眼中就立马放射出发现狗头金般的喜悦,生意便也在闲谈和讨价以及溜顺拍马中成交了。这是一场的黄金时间,难得如此热闹一下。</p> <p class="ql-block"> 场上一直热闹的地方还是有的,只不过不在场中央,而在离场不远的一栋三层楼的砖瓦房前。房前很开阔,停了两辆大卡车,车厢都快装满了,几位装车民工装得汗流浃背。滚烫的水泥地面上放着一把电子秤,收药材的女老板扯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大声的同有些耳背的大叔大妈交谈着。女老板动作很麻利,从验货到称重到算钱到付款,一气呵成。她惯用的口气是,"老人家挣个钱不容易,多给你三毛,下次搞点硬货给我!"这里所谓的硬货就是值钱货,通常是指野天麻、野三七之类,很难搞得到。老人腼腆地笑了笑,没了牙齿之后,吐词便再也不能字正腔圆了,"要得"两个字本来一张口的事,但这次他们就说得很费力,怕是用了毕生的力气,三毛钱的便易能让他们高兴一整天,因为五天的劳动也才二三十块钱!挣这点钱不容易,找药草这活得漫山遍野地找,完全靠经验和运气,加之找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挣一毛钱都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 有位老奶奶的草药干度达不到要求,女老板要他挑回去晒干后下场再来卖,老奶奶急得像位犯了错的小学生,提着她的山药躲到一边偷偷摸眼泪。一位老爷爷看到后,对老奶奶说:"你别急,这女老板心好着呢,我去跟女老板说一下,便易一点把你的收了!″说完径直走到女老板面前:"老板,那老奶奶不容易,她家离场上有二十多里路,你要她挑回去,把她都急哭了!"女老板抬头望向老奶奶,她似乎看到了天不亮就挑着草药步履蹒跚的赶往场上的老奶奶,这一刻,她绝对动了怜悯之心,只见她咬了咬嘴唇,"好吧,便易一毛钱一斤,你问她卖不卖!"老奶奶当然卖,哪怕便易五毛钱一斤,她都卖,她还等着卖钱去给老头子买咳嗽药呢?老头子过年之后一直咳,要他去医院检查一下,他怕花钱,老是说"过几天就不咳了!"这不都六月了,还在咳。</p> <p class="ql-block"> 农村的场起得早,散场更早。老人们匆匆的来,匆匆的购置好家庭必备的常用物件,甚至懒得交流就匆匆的踏上返程的路!他们早已没有了先前的脚力,来时是为了赶上收草药的那段时间,所以必须加快步频,当然,也有草草的吃了点东西的原因,浑身有那么一股子力,走得还算轻快。回家就有些力不从心了,想迈开步子的心是有,无奈腿脚不听使唤,加之太阳又火辣辣的直射下来,汗水直冒,导致回家的二十多里路比红军翻越二万五千里长征还要远。尽管如今都是清一色的水泥路面,没了荆棘杂草石头的磕绊,却越发地走得艰难!</p> <p class="ql-block"> 跑回家的时候,我默默的想,等这批老爷爷老奶奶去世后,这乡下的场便如同如今的初中一样,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乡下的路越来越好,学校修得越来越时尚,老百姓的房屋清一色的大砖瓦房,小溪的水越来越清澈,鱼虾游得越来越欢畅,人居环境越来越好,可是有什么用呢?正如同那些中堂门紧闭的漂亮洋房一样,没有了烟火气,所谓的光鲜便如同黄昏时的落日一样,转瞬即消失在无尽的长夜中!</p>